唐 悅 ,葛曉明,單 廷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 無錫 214000)
腹股溝疝又稱疝氣,是指腹腔內臟通過腹股溝區薄弱部位突出到腹腔范圍以外的情況,屬于普外科常見疾病。腹股溝疝早期無任何癥狀表現,隨著時間延長,疝進一步增大,患者會出現疼痛、墜脹、惡心嘔吐等癥狀,若未及時處理,還可能發生腹股溝疝嵌頓,對患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F階段,手術是針對腹股溝疝的主要治療手段,腹腔鏡技術因具有微創優勢,常被應用于腹股溝疝的治療中。術中用到的疝修補材料比較多,但目前臨床上對何種材料臨床效果更好并無統一定論,由于聚丙烯材料便于裁剪和塑形,且其單絲編織結構利于炎癥細胞游走和新生毛細血管長入,具備較高耐受感染能力,目前仍是臨床上腹股溝疝修補術應用最廣泛的補片。普通聚丙烯補片網眼結構易被纖維組織生長穿過,可以早期鑲嵌于組織中,但其表面比較粗糙,可能會引起腹腔粘連,且存在局部感染的可能,造成神經損傷,術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自固定補片是聚乳酸和聚丙烯復合而成的新型疝修補材料,能夠自行固定,且對患者造成的神經損傷較輕;此外,自固定補片的一面布滿細小倒鉤,可黏附在腹股溝管后壁上,易被患者自行分解吸收,從而避免腹腔粘連,術后恢復效果相對更好[2]?;诖?,本研究旨在分析自固定補片對腹股溝疝腹腔鏡術后患者炎癥反應、疼痛程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隨機數字表法將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于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1 月收治的82 例腹股溝疝患者分為兩組,均行腹腔鏡手術,各41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2~73 歲,平均(56.45±5.34)歲;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8、3 例;病程6~30 個月,平均(15.28±3.46)個月;腹股溝疝類型:斜疝、直疝、股疝分別為38、2、1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42~74 歲,平均(56.48±5.35)歲;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9、2 例;病程6~31 個月,平均(15.25±3.43)個月;腹股溝疝類型:斜疝、直疝、股疝分別為39、1、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診斷標準:符合《成人腹股溝疝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 年版)》[3]中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與診斷標準相符;無手術禁忌證;年齡≥ 18 歲。排除標準:既往有腹部手術史;凝血功能異常;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本研究已通過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全身麻醉,在臍上緣作一10 mm 的橫切口,氣腹針創建氣腹,將30° 腹腔鏡和10 mm 穿刺器置入,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在左右腹直肌外側緣平臍位置分別置入5、10 mm 穿刺器。檢查疝囊,分離腹外斜肌腱膜下間隙,操作過程注意不要誤傷髂腹股溝神經、髂腹下神經等功能區,游離高位疝囊。對于直徑>3 cm 疝囊,橫行切斷并縫合。疝囊完全分離后,測定擬補區大小,對補片進行裁剪。對照組采用普通聚丙烯補片,平鋪在腹股溝管后壁,外側超過內環>5 cm,內側覆蓋恥骨結節1.5~2.0 cm。使用不吸收縫線固定補片內側于恥骨結節,上緣固定在腹外斜肌腱膜背面,下緣固定在腹股溝韌帶。觀察組采用自固定補片,將網片下緣藍色標記線和恥骨結節對準,補片貼在腹股溝管后壁,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等。均觀察至出院,并隨訪15 d。
1.3 觀察指標①圍術期指標。統計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②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4]。于術前、術后24 h、術后7 d、術后15 d,使用VAS 疼痛評分評估兩組疼痛程度,總分10 分,分值越高則疼痛越嚴重。③炎癥因子。分別于術前、術后24 h,患者空腹狀態下采血(5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β(IL-1β)、皮質醇(Cor)水平。④并發癥。觀察并記錄隨訪期間兩組患者慢性疼痛、切口感染、血腫、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圍術期指標、VAS 疼痛評分、炎癥因子為計量資料,經S-W 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并發癥發生情況為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術中出血量(mL)對照組4142.45±6.863.15±0.588.13±0.62觀察組4134.52±6.472.92±0.566.36±0.53 t 值5.3851.82713.895 P 值<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比較相較于術前的VAS 疼痛評分,術后24 h~ 術后15 d 兩組患者均先升高后降低,術后24 h~ 術后15 d 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比較( 分,±s)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24 h 比,#P<0.05,與術后7 d 比,△P<0.05。VAS:視覺模擬量表。
組別例數術前術后24 h術后7 d術后15 d對照組410.82±0.144.64±0.52*2.91±0.23*#1.65±0.11*#△觀察組410.81±0.154.10±0.51*2.34±0.12*#1.02±0.10*#△t 值0.3124.74714.06927.135 P 值>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相較于術前的血清IL-6、IL-1β、CRP、Cor,兩組患者術后24 h 各炎癥因子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6;CRP:C-反應蛋白;IL-1β:白細胞介素-1β;Cor:皮質醇。
組別例數IL-6(pg/mL)IL-1β(pg/mL)CRP(mg/L)Cor(ng/mL)術前術后24 h術前術后24 h術前術后24 h術前術后24 h對照組411.82±0.254.85±0.54*1.91±0.355.67±0.68*3.37±0.428.45±1.13* 173.45±8.46 256.65±13.46*觀察組411.85±0.233.24±0.45*1.93±0.364.56±0.55*3.35±0.447.14±1.15* 173.36±8.48 219.85±12.72*t 值0.56514.6660.2558.1270.2115.2030.04812.724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17.07%(7/41) vs 4.88%(2/4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腹壁缺損易形成疝,因此腹股溝區是疝高發區。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有效措施,術中疝修補材料的選擇是影響整體療效的關鍵,如何選擇安全、有效的修補材料是臨床上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常用的普通聚丙烯組織相容性較好,但會有卷曲、折疊、移位等情況發生,實際應用中受到一定限制[5]。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會對腹股溝疝患者的預后產生一定影響,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自固定補片是一種復合材料,由聚丙烯和聚乳酸構成,聚乳酸掛鉤能夠嵌入到組織中,黏附固定在腹股溝管后壁上,不用分離縫合過多組織,并且張力較為均勻,不會折疊、移位,減輕血管神經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而且穩定性更好[6]。此外,自固定補片有自固定優勢,簡化了手術步驟,減輕補片置入、縫線、分離等操作對機體的刺激,減輕機體應激反應,避免補片縫合損傷骨膜和神經,縮短手術時間的同時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7]。通過對比兩種補片治療后的圍術期指標、疼痛評分及安全性發現,觀察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24 h~術后15 d 觀察組VAS 疼痛評分更低;且對照組與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17.07%(7/41)對比4.88%(2/4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自固定補片可有效改善腹股溝疝腹腔鏡術后患者的各項圍術期指標,減輕患者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且安全性良好。
IL-6、IL-1β、CRP、Cor 均是和機體炎癥反應相關的指標,其水平高低可反映機體炎癥程度。手術本身存在一定創傷性,術后機體應激表現處于微炎狀態,IL-6、IL-1β、CRP、Cor 等水平異常升高[8-9]。普通聚丙烯補片具有抗張力強、柔硬適度、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生物惰性的優點,但在抵御感染方面效果欠佳,因此在抑制炎癥反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10]。而自固定補片有一面是聚乳酸細小掛鉤,嵌入肌肉組織后,能夠受力均勻的黏附在肌肉組織上,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對機體刺激較小,有利于炎癥反應的控制,進而促進術后恢復[11-12]。通過觀察兩種補片治療后的炎癥因子發現,相較于術前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術后24 h 兩組均升高,但觀察組升高幅度較小,表明自固定補片可有效抑制腹股溝疝腹腔鏡術后患者炎癥反應,促進恢復,與趙安等[13]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自固定補片可有效改善腹股溝疝腹腔鏡術后患者圍術期指標,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并減輕疼痛,抑制炎癥反應,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較少的不足,后續仍需多渠道、多中心擴充樣本量進一步探究自固定補片對腹股溝疝腹腔鏡術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