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勇 ,韓玉奇
(泗陽縣中醫院普外科,江蘇 宿遷 223700)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發于女性群體,對女性生理健康造成極大威脅,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案,可通過對腫瘤組織的切除以阻止病情進展。改良根治術為目前治療乳腺癌的常用術式,可保留胸肌組織,術后外觀較好,但手術創傷較大,對患者肩功能損傷較為明顯,術后恢復時間較長,預后情況不佳[1]。保乳手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乳腺癌治療中效果較為確切,手術創傷較小,切除腫瘤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保留乳房組織,降低手術對乳房外觀的影響;且該術式在淋巴結清掃方面需根據前哨淋巴結活檢結果進行,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結清掃[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保乳手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圍術期、應激、免疫指標及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 年6 月至2022 年10月泗陽縣中醫院收治的140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按不同手術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99 例)與觀察組(41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62 歲,平均(45.39±3.87)歲;病程5~14 個月,平均(8.16±1.25)個月;腫瘤分期[3]Ⅰ期72 例,Ⅱ期27 例;腫瘤直徑1~3 cm,平均(1.86±0.24) cm。觀察組患者年齡26~63 歲,平均(45.61±3.56)歲;病程5~13 個月,平均(7.95±1.13)個月;腫瘤分期;Ⅰ期26 例,Ⅱ期15 例;腫瘤直徑1~3 cm,平均(1.72±0.26) cm。兩組患者上述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 版)》[4]中診斷標準;女性;首次接受乳腺癌手術;近期未接受放化療治療。排除標準: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術后失訪。本研究已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審核并批準執行。
1.2 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術:全身麻醉,于腫瘤邊緣3 cm 以上處作一梭形切口,切口大小依據患者乳房形狀、大小及腫瘤所在位置確定,皮下潛行游離,對乳腺腺體、脂肪淋巴組織進行全部切除,范圍為鎖骨至腹直肌上段、胸骨旁至背闊肌前緣,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觀察組患者行保乳手術與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其中保乳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按照腫瘤位置作弧形或放射狀切口,于腫瘤外緣2 cm 位置對腫瘤組織進行切除,標記手術范圍,切除腫瘤組織并進行快速病理檢查,在切除的腫塊表面取內側、外側、上側、下側、基底等5 個點進行檢查,若未發現腫瘤細胞,則表明切除干凈,乳房保留成功,縫合切口。前哨淋巴結活檢術:麻醉后于乳暈區皮下選擇2~3 個穿刺點注入2~4 mL 亞甲藍溶液,局部形成皮丘,若腫瘤位于乳房外上象限于乳腺腫瘤周圍皮內或皮下選擇2~3 個穿刺點注入1~2 mL 亞甲藍溶液,并局部按壓2~3 min 促使亞甲藍彌散。于患者腋毛區下緣作切口,并向腋窩方向游離皮瓣,從胸大肌外側的平行肌束方向外側觀察是否有染色的淋巴管及淋巴結,即前哨淋巴結,依照從上至下、從內至外的順序依次進行查找,找到后切除并送快速冰凍活檢,陰性直接縫合,陽性改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兩組術后均隨訪6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量、拔管時間。②應激反應指標。于術前、術后1 d 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取部分血液,以3 000 r/min 轉速離心10 min 后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科立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型號:KS-380)對其降鈣素原(PCT)、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皮質醇(Cor)、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進行測定。③免疫指標。取②中剩余靜脈血樣本,使用流式細胞儀(常州必達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ClinCyte-1014)對其自然殺傷細胞(NK)、CD19+B、CD3+、CD4+百分比進行測定。④預后情況。于術前、術后6 個月使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乳腺癌生存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BR23)[5]對兩組預后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包含23 條目,各條目評分范圍為1~4 分,分為功能評估與癥狀評估兩個維度。功能維度包含軀體形象、未來展望、性功能、性愉悅4 個領域;癥狀維度包含治療不良反應、脫發煩惱、上肢癥狀、乳房癥狀4 個領域,將各領域條目得分相加除以該領域滿分,并將其換算為0~100 分的標準分,功能維度得分越高,功能越好,而癥狀維度得分越高,癥狀越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與對照組比,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更長,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更少,拔管時間更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比較( ±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拔管時間(d)對照組99 80.28±13.69128.29±18.73228.19±16.8216.94±2.18觀察組41103.84±24.81 84.87±10.68130.82±12.95 5.83±1.06 t 值7.18813.91833.19131.097 P 值<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與術前比,術后1 d 兩組患者血清應激指標均升高,但觀察組升高幅度較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應激指標比較( ±s)
注:與術前比,*P<0.05。PCT:降鈣素原;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Cor:皮質醇;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組別例數PCT(ng/mL)TNF-α(μg/L)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對照組992.44±0.294.74±0.27*4.16±1.278.53±2.19*觀察組412.45±0.283.28±0.19*4.18±1.246.22±1.58*t 值0.18831.5130.0856.121 P 值>0.05<0.05>0.05<0.05組別例數Cor(ng/mL)ACTH(pmol/L)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對照組99145.94±8.27183.29±10.47*15.62±1.4623.73±3.71*觀察組41145.86±8.37168.75±11.39*15.58±1.5318.86±3.84*t 值0.0527.2860.1456.996 P 值>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比較與術前比,術后1 d 兩組患者NK、CD19+B、CD3+、CD4+百分比均降低,但觀察組降低幅度較小,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免疫指標比較(%,±s)
注:與術前比,*P<0.05。NK:自然殺傷細胞。
組別例數NK CD19+B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對照組9927.61±4.0523.81±3.16*12.98±3.16 6.39±1.68*觀察組4127.54±4.1025.45±2.73*12.83±3.2410.34±1.59*t 值0.0932.9030.25412.856 P 值>0.05<0.05>0.05<0.05組別例數CD3+CD4+術前術后1 d術前術后1 d對照組9955.86±4.2840.72±3.18*32.84±4.9522.94±5.18*觀察組4155.94±4.3448.81±3.26*32.75±4.5927.68±3.62*t 值0.10013.5980.1005.339 P 值>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與術前比,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軀體形象、未來展望、性功能、性愉悅評分均升高;上肢癥狀、乳房癥狀評分均降低,觀察組各項評分變化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分,±s)
注:與術前比,*P<0.05。
組別例數軀體形象未來展望性功能性愉悅術前術后6 個月術前術后6 個月術前術后6 個月術前術后6 個月對照組9932.18±4.27 48.18±6.85* 31.18±5.28 40.16±5.23* 17.36±3.17 23.18±5.16* 19.75±4.23 26.35±4.21*觀察組4133.08±4.51 60.29±6.19* 31.50±4.71 58.19±4.16* 17.52±3.26 36.73±6.57* 20.24±4.36 32.18±3.82*t 值1.1169.7830.33619.6370.27013.0160.6187.655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例數治療不良反應脫發煩惱上肢癥狀乳房癥狀術前術后6 個月術前術后6 個月術前術后6 個月術前術后6 個月對照組9931.18±4.92 30.18±5.18* 37.16±5.18 36.72±4.91* 35.47±6.35 31.83±5.19* 30.18±3.52 25.73±2.84*觀察組4131.25±4.95 30.07±5.06* 37.27±5.21 36.48±4.89* 35.91±6.21 24.91±4.18* 30.36±3.49 20.65±2.17*t 值0.0760.1150.1140.2640.3757.5750.27610.271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目前臨床認為,乳腺癌發病與輻射、酗酒、遺傳、長期服用雌激素密切相關,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改良根治術中淋巴結清掃范圍較大,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創傷較重,容易引發上肢功能受限,影響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相較于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清掃術術中需對切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手術耗時較長,但保乳手術在確保腫瘤切除效果的同時,可減小對乳房外觀及功能的影響,切除范圍較小,術后恢復較快[6]。早期乳腺癌患者發生其他淋巴結轉移的概率較低,盲目進行大范圍腋窩淋巴結清掃極易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破壞腋窩淋巴回流,導致上肢功能障礙,肩關節活動受限。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可確定淋巴結清掃范圍,在保障手術效果的同時有效降低術后損傷,保護肩關節活動,有利于患者預后恢復,減小切除范圍,保持良好乳房外形[7-8]。本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更長,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更少,拔管時間更短,功能維度評分更高,癥狀維度評分更低,提示保乳手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應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能夠降低患者機體損傷,術后恢復較快,預后良好。
手術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越大各類應激指標表達水平越高,改良根治術切除范圍較廣,術中還需對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但盲目開展清掃可能導致上肢淋巴水腫,加重機體應激反應。相比于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創傷更小,僅需對腫瘤及周圍乳腺組織進行切除,聯合前哨淋巴結清掃術能夠有效減少腋窩淋巴結周圍損傷,機體應激反應較小,該術式早期對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影響較小[9]。受癌細胞侵襲,患者NK、CD19+B、CD3+、CD4+等免疫指標水平有所降低,保乳手術可抑制早期乳腺癌患者腫瘤進展,對機體免疫功能影響較小[10]。本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術后1 d 觀察組患者各項應激指標更低,免疫指標水平更高,提示保乳手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減輕機體應激反應,保護機體免疫功能。
綜上,保乳手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機體損傷,減輕機體應激反應,保護免疫功能,術后恢復較快,患者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