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瀟 ,鄒運璇,陳捷軍,霍志謙
(佛山市中醫院骨傷科,廣東 佛山 528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由于膝關節受各類原因影響出現關節軟骨變性、丟失、骨質增生等情況所致,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障礙等。臨床治療時,常采用鎮痛類、抗炎類藥物以延緩關節炎病程,但是不良反應較多,無法達到預期效果[1]。中醫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屬于“痹證”范疇,因受風寒濕熱之邪,導致經脈痹阻,氣血不暢,進而引起肢體關節出現麻木、酸楚、疼痛等活動不利癥狀,因此,治療應以補益肝腎、舒筋止痛、補養氣血為主[2]。骨補丸作為一種中藥制劑,是由龜版膠、山茱萸、熟地、鹿膠等藥物組成,具有補益精髓、強筋壯骨的功效[3]?;诖?,本研究選取60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骨補丸治療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佛山市中醫院2021 年2 月至2023年4 月收治的60 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各30 例。對照組患者中女性13 例,男性17 例;年齡45~68 歲,平均(56.51±3.63)歲;病程4~8年,平均(6.15±1.45)年。研究組患者中女性12 例,男性18 例;年齡44~69 歲,平均(56.48±3.57)歲;病程4~8 年,平均(6.34±1.27)年。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納入標準:符合西醫《膝骨關節炎階梯治療專家共識(2018 年版)》[4]與中醫《膝骨關節炎中醫診療指南(2020 年版)》[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存在膝關節反復疼痛1 個月以上、活動有摩擦音、活動受限等癥狀;Kellgren-Lawrence 分級[6]Ⅱ ~ Ⅲ級;經X 線片、CT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合并風濕性關節炎;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現象;嚴重肝功能不全;雙側膝關節功能病變。研究經佛山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澳美制藥廠,注冊證號HC20160008,規格:0.24 g/粒),0.24 g/次,2 次/d,予以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97,規格:75 mg/片),75 mg/次,1 次/d,持續治療6 周。在此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口服骨補丸(佛山市中醫院院內制劑,粵藥制字Z20060052,規格:6 g/袋),藥物組成:龜版膠、山茱萸、熟地、鹿膠、仙茅、淫羊藿、杜仲、山藥等,3 次/d,1 袋/次,持續治療6 周,并隨訪2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及隨訪期間的Lysholm 膝關節評分[7],主要包括跛行、疼痛、是否需要支撐物、有無閉鎖感、有無關節不穩、腫脹、上下樓梯、下蹲8 個項目,分值范圍為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膝關節恢復效果越好。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本骨科協會(JOA)[8]評估量表評分,其中包括腫脹情況(10 分)、關節活動度(35 分)、步行活動距離(30 分)、上下樓梯(25 分),分值越低,表示功能障礙越明顯。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及隨訪期間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9],分值范圍為0~10 分,分值越高則痛感越強。④骨代謝指標,采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 離心10 min,取血清,檢測血清骨堿性磷酸酶(BAP)、骨鈣素(BGP)、骨保護素(OPG),測定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均經K-S 法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兩組間行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行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Lysholm 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6 周后至隨訪第2 個月兩組患者Lysholm 評分升高后降低,且研究組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Lysholm 評分比較(分,±s )

表1 兩組患者Lysholm 評分比較(分,±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6 周后比,#P<0.05;與隨訪第1 個月比,△P<0.05。
組別例數Lysholm 評分治療前治療6 周后隨訪第1 個月隨訪第2 個月對照組3060.86±2.7881.52±3.12*76.23±3.26*#69.62±3.53*#△研究組3060.96±2.8190.38±2.98*88.65±2.63*#85.71±2.73*#△t 值0.13911.24816.24119.749 P 值>0.05<0.05<0.05<0.05
2.2 兩組患者JOA 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JOA 各項評分均升高,且研究組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JOA 評分比較(分,±s )

表2 兩組患者JOA 評分比較(分,±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JOA:日本骨科協會。
組別例數腫脹情況關節活動度步行活動上下樓梯治療前治療6 周后治療前治療6 周后治療前治療6 周后治療前治療6 周后對照組304.55±1.525.85±2.04*18.62±2.74 24.15±1.96* 20.37±2.64 22.52±2.17* 17.42±3.21 20.14±1.47*研究組304.52±1.348.52±1.07*18.56±2.36 30.52±2.85* 20.41±2.65 27.52±2.14* 17.56±3.25 23.52±1.07*t 值0.0816.3480.09110.0870.0598.9860.16810.182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2.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6周后至隨訪第2 個月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逐漸降低,且研究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比較(分,±s )

表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比較(分,±s )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治療6 周后比,#P<0.05;與隨訪第1 個月比,△P<0.05。VAS:視覺模擬量表。
組別 例數VAS 疼痛評分治療前治療6 周后 隨訪第1 個月 隨訪第2 個月對照組 30 6.15±1.28 4.63±1.67* 3.21±1.05*2.75±1.01*#研究組 30 6.12±1.31 2.51±0.96* 1.86±0.63*# 0.86±0.41*#△t 值0.0906.0286.0399.497 P 值>0.05<0.05<0.05<0.05
2.4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6 周后兩組患者血清BAP 水平下降,血清BGP、OPG 水平升高,且研究組骨代謝指標變化幅度均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s)

表4 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BAP:骨堿性磷酸酶;BGP:骨鈣素;OPG:骨保護素。
組別例數BAP(μg/L)BGP(μg/mL)OPG(pg/mL)治療前治療6 周后治療前治療6 周后治療前治療6 周后對照組3030.98±1.3728.08±3.31*3.41±1.454.75±1.68*3.87±1.345.01±1.53*研究組3030.95±1.4124.86±4.71*3.36±1.415.59±1.21*3.88±1.265.85±1.67*t 值0.0843.0640.1352.2220.0302.031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疾病,以膝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隨病情進展,患者逐漸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等,使患者活動受限,影響生活質量。臨床上,西醫對于該疾病的治療,最常以非甾體類藥物及軟骨保護劑來減輕患者病痛,其中氨基葡萄糖是關節軟骨中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物質,并能抑制一些損害軟骨的酶,補充后能夠加速人體的軟骨細胞生長,利于軟骨的修復;雙氯芬酸鈉可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轉化,也可促進花生四烯酸與三酰甘油結合,降低細胞內游離花生四烯酸的濃度,從而間接抑制白三烯的合成,發揮鎮痛、抗炎、解熱的作用。但臨床實踐發現,長期應用西藥治療該疾病患者,常易引起胃腸不適、頭暈乏力或血糖升高等不良反應,影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10]。
中醫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獨特的認識,認為該病是由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肝腎虧虛、脾胃虛損是其主要致病的內因,風寒、濕熱、勞損、外傷是其致病的外因,而痰瘀互結是其主要病機[11]。骨補丸中龜版膠可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山茱萸、山藥能夠滋補腎精、健脾固腎;熟地、鹿膠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仙茅、淫羊藿可補腎陽、強筋骨、祛濕寒;杜仲可利尿、清熱涼血、散風活血、舒筋止痛,諸藥聯合應用,可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強筋健骨的治療功效。本研究在臨床常規西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基礎上,聯合骨補丸治療后發現,治療6 周后至隨訪第2 個月研究組患者Lysholm 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VAS 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以及治療后的腫脹情況、關節活動度、步行活動、上下樓梯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從而表明采用骨補丸治療,能夠改善膝關節活動功能,緩解患者疼痛。
BAP 是評價骨形成與骨轉換的重要酶,主要由生長旺盛的骨骼成骨細胞合成分泌,在鈣化不足的患者中成骨細胞增生活躍,可分泌大量BAP 并釋放入血,致使患者體內血清BAP 水平升高;BGP 作為特異性指標,可直接反映骨形成情況 ;OPG 可抑制破骨細胞前體細胞的分化,抑制成熟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性并誘導其凋亡。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仙茅中含有仙茅苷,其作為一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夠有效清除自由基,屬于天然抗氧化劑,可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減少破骨細胞數;淫羊藿中的淫羊藿總黃酮、淫羊藿多糖等成分,可通過促進性腺分泌,產生類雄激素樣作用來調控骨代謝,能有效抑制骨吸收、骨破壞,從而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與分化[12-13]。通過分析兩組骨代謝相關指標發現,治療6 周后,研究組血清BAP 水平更低;血清BGP、OPG 水平更高,表明加用骨補丸可進一步改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機體骨代謝,對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采用骨補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加快膝關節功能恢復,緩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機體骨代謝水平。但本研究所納入樣本量較少,且隨訪時間較短,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臨床應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行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