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健達 陳韻佳



摘要:隨著環保問題在全球范圍內關注度不斷攀升,我國企業開發綠色專利的積極性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下也在逐年升高。經濟利潤是企業戰略決策的核心影響因素,綠色創新是一條高風險的發展路徑,企業能否從中獲得超額收益值得深入研究。為此,文章以檢驗企業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以綠色專利數量為研究內容,以考察綠色創新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為研究目標。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綠色創新可以提高其股票收益,即綠色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盈利能力。當市場競爭程度加大時,“盈利能力”也相應增加。對于處在知識產權保護程度更低的環境中的企業來說,綠色創新和股票收益的關系更加顯著,市場競爭的調節作用也進一步增強,即“盈利能力”效應依然存在。實證結論為企業參與綠色創新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在新興的環保市場中企業應認識到不同的競爭環境與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中綠色創新的不同收益,合理地把控綠色專利的研發進程,以便在綠色創新項目中獲取最大效益。
關鍵詞:綠色創新;盈利能力;市場競爭;知識產權保護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積極響應中央號召,通過政策引導企業進行綠色創新,推動各類企業由追求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通過建立環境友好型企業促進生態文明的社會環境建設。創新是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在行業競爭中獲取先機的重要手段。但是,企業進行綠色創新相較于常規的產品升級改造具有更高的風險,這意味著企業會面臨更高的現金流壓力,管理者難免會更謹慎地思索綠色創新戰略是否可以助力企業發展。此外,在資本市場對企業的估值模型中,考察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行為的情況成為重要一環,企業踐行綠色創新已經成為全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政府應通過政策扶持、社會科普和經濟援助等多層面對于企業綠色創新行為提供支持,讓企業可以通過綠色創新獲得了真真切切的實惠,才能從根本上激發企業對于綠色創新發展路徑的持續探索意愿。而企業方面,應減少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依賴,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通過持續創新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市場環境。只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得當,才能有效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和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在低知識產權保護強度的環境下,企業可通過消費者口碑增加產品效益和認可度獲利,但長期視角下會導致收益下滑。而綠色創新有助提高產品價格、促進企業認可度提升,并最終推動行業整體的技術轉型升級,并將更好的產品推向市場。
綜上,政府在制定政策對應全面考量各方利益,只有讓企業通過綠色創新行為獲得實惠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參與綠色創新的積極性,并以此推動社會的綠色創新與發展。企業應減少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依賴,通過持續創新獲取市場先機,只有適當的知識產權保護強度才有助于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本研究主要貢獻在于:一是補充企業綠色創新探討;二是從股票收益影響深入探討企業綠色創新意義;三是探討維持企業綠色創新根本動力與在不同環境提高企業參與的主動性。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
企業的科研費用占比及專利數量可能會影響股票收益,而創新往往能為企業帶來正向的股票收益,基于這個原因,企業管理者會更傾向于在具有短期收益的專利創造上投入相應的資源。可是也有學者認為,由于企業高管團隊對于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的認知差異性,二級市場投資者會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價值有所低估,從而對企業股價產生額外的影響。
綠色創新屬于企業創新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其價值也很有可能不被二級市場投資者認可。傳統意義上的創新主要是功能創新、工藝創新或流程創新,其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綠色創新有所不同,綠色創新主要是滿足環境保護理念下的產品轉型升級(如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或降低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污染),這種環保型創新會帶來額外的成本而并非為了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綠色創新的根本是為了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而企業社會責任的披露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股票投資收益情況。但是,目前對于企業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的影響關系在學術界尚未有明確的結論。
盡管如此,企業參與綠色創新的行為已成為一種覆蓋全行業的普遍趨勢。近年來,政府通過強力的環保監管政策迫使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環評結果也成為外部投資人關注的重要指標,嚴格履行環保責任的企業更容易被政府及市場接受。而越來越多的企業增加綠色投入,是因為企業可以從高風險的綠色創新中受益。綠色專利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新項目,可以助力企業實現環境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并最終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脫穎而出,供應商也會基于上述要素而選擇與綠色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所以,企業綠色創新成績越大,則越容易吸引相應的供應商,或者吸引更優質的投資者。當綠色創新行為所帶來的價值被投資者認可時就會成為周期內的投資熱點,大量的投資會顯著提高企業從事綠色創新所獲得的收益。因此,在“盈利能力”假說下,綠色創新會對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產生積極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H1:綠色創新對股票收益具有促進作用。
(二)知識產權保護程度的影響
學者們關于企業實施綠色創新的工作方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強度對企業的影響存在多種觀點:首先,專利保護程度低會直接損害企業利益。單春霞等(2023)認為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有助于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知識產權保護較高環境下,企業研發投入、專利產出和財務績效提高。在知識產權保護強度較高環境下,企業難以模仿復制其他企業研發、估值。
但是,高強度知識產權保護也有負面作用,過度的知識產權保護會抑制技術普及和迭代升級,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更為明顯。同時,當知識專利產品得到普及和再創新,其凈值就會提升;此外,綠色創新還具有巨大社會效益創新性的節能產品會促進行業升級,例如,LED節能燈的出現和普及已經全面取代了傳統燈管,燈具行業已經基本拋棄了舊的產品轉而專注于將LED燈珠應用在全產品線上,最終新產品每年為我國減少了大量的電力消耗,這種行業性的綠色創新行為在我國已經屢見不鮮。
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企業創新與社會利益產生深遠作用。過高可能抑制創新,過低則會減少創新成果的價值。綠色創新有助企業形成產品技術壁壘,提高產品價格,并最終收獲社會的認可。政策制定者應考慮產業競爭格局的動態平衡,促進創新與發展。企業應減少對現有知識產權的依賴,通過持續創新應對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因此,本文提出競爭性假設2。
H2a:當企業經營所在地對知識版權的保護意識越強時,越有利于促進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的正向相關性作用,而且當地市場競爭越大,則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的正向影響越大。
H2b:當企業經營所在地對于知識版權的保護意識越弱時,則企業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具有一定的正向相關性影響,市場競爭越激烈,則企業綠色創新與股票收益之間的相互影響會越大。
三、樣本與數據
(一)樣本選擇
本研究參考王班班等(2019)關于綠色專利技術創新相關的統計方法,以企業申請的綠色發明專利數量衡量其綠色創新水平,由于國家知識產權局未明確劃分綠色專利的類別,投資者難以準確判斷企業擁有的綠色專利數量,同時考慮到綠色創新產生盈利效應具有時滯性,因此解釋變量選擇滯后一期。
本研究使用知識產權局和國泰安兩個數據庫2018-2022年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其中,綠色專利數據和知識產權保護指數來源于知識產權局數據庫;其他財務數據來源于國泰君安數據庫。為確保研究質量,剔除了ST類公司、金融公司和房地產公司及相關變量數據缺失嚴重的公司。最終獲得6331個樣本觀測值。
(二)模型選擇
參考前沿文獻中的方法,為檢驗綠色技術創新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本文考察綠色發明專利申請量(invent_apply)的作用。
1.企業年齡(age):用“企業被調查年份-企業開工時間年+1”表示,企業的經營業績會根據企業所處的不需要生命周期的階段而產生不同的效果,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因此企業年齡對企業盈利能力的預期影響效果不確定;
2.企業規模(size):用“企業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表示,一般來說,企業規模越大,成本就越高;
3.工資水平(lnwage):用“企業工資的自然對數”表示,工資水平的提高會導致企業用工成本的提高,從而對企業利潤造成影響;
4.公司業績(roa):用“企業凈利潤/資產總額”表示,主要用來衡量總資產的回報率,是直接影響公司價值的重要因素,公司的roa越高,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5.企業資本結構(lev):用“企業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表示,表示公司總資產中通過負債籌集的比例,公司的lev越高,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6.企業成長性(growth):用“(本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上期營業收入”表示,是衡量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能力發展狀況的指標。一家公司即使收益很好,若成長性不好,也難以很好地吸引投資者。
(三)描述性統計
由表1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所示:其中企業盈利能力(perfj)的均值為1.258,標準差為0.143,最小值為1.024,最大值為1.807,不同樣本企業的盈利能力存在明顯差異,表明企業擁有不同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導致不同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存在明顯差異。此外,工業企業綠色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及被引用量的均值為0.006,表明進行綠色技術創新的企業在全部企業中所占的比例較小,企業間綠色知識產權發展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研究綠色技術創新是否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以此促進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具有現實意義。表1還列出了控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在此不再贅述。
四、實證結果
(一)基準回歸結果
綠色創新具有與傳統創新相似的高收益,但是環保效用不能有效轉換為經濟收入會降低企業參與綠色創新的積極性。本文使用 OLS 回歸模型對于假設進行回歸分析。陳書偉等(2022)的研究指出,個別企業會為了政府的創新激勵政策帶來的短期效益而追求創新數量而非質量。根據描述性分析結論,近年來我國企業擁有綠色發明專利的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這說明我國企業參與綠色創新的積極性較高。而企業參與綠色創新會提高公司股票價格,有利于企業在二級市場上的發展,當企業在二級市場收益增加時,會進一步刺激企業增加綠色創新方面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環。
假設H1的基準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主要解釋變量綠色創新與企業股票收益之間的回歸系數為0.177,且顯著性在5%水平上通過了檢驗,這證明綠色創新對企業股票收益有積極的正向作用,即企業綠色創新投入越高,則企業股票收益也會越高。這說明企業進行綠色創新,不僅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可以獲得效益,而且短期上也有提高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表現的作用。企業進行綠色創新時,有利于提高社會整體的環保水平,結合政府環保導向的支持舉措,更有利于促進整體社會環保的發展,尤其是在投資者對企業參與綠色創新行為的關注和認可后,資本會更傾向于投資綠色創新占比較高的企業。該結論說明了綠色專利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回報,具有“盈利能力”特性,驗證了假設 H1 的正確性。
(二)變量替換:替換核心解釋變量
本文還對核心解釋變量進行替換以避免測量誤差的影響,將核心解釋變量替換為綠色發明專利與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之和,測量企業綠色專利數量。表3報告了替換后核心解釋變量對企業盈利能力影響的回歸結果。
其中,列(1)報告綠色發明專利與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之和對企業盈利能力影響,結果表明綠色技術創新對企業盈利能力正向影響顯著。列(2)在列(1)基礎上控制行業固定效應,列(3)進一步控制年份固定效應,回歸結果顯示綠色專利申請量之和estimators符號方向及顯著性無實質變化,再次證明綠色技術創新能顯著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環境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為了提高環境綠色發展水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層面應出臺相關的環保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走綠色創新發展的路徑;企業則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進行環保生產與發展的創新,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本研究以我國上市公司2018-2022年的相關數據為樣本數據,定量分析了綠色創新與盈利能力效應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的綠色創新顯著正向影響其股票收益,即企業進行綠色創新越多,市場投資者會越認可企業,從而提高對企業的投資,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股票收益。但從企業績效利潤的角度來看,企業投入較大成本進行綠色創新時,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求在某個時期內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當綠色創新顯著提高了股票收益時,也會促進企業投入更多進行綠色創新。企業提高綠色創新水平,必然伴隨相應的知識資本的投入,從而有助于提高整體社會知識資本的投入與產出效益,能夠更有效地提高企業綠色創新,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從企業到社會形成良好的綠色創新氛圍。
(二)政策建議
本研究從政府與企業兩個角度,對綠色創新與盈利能力兩個方面提出了如下兩條建議:一是探究企業參與綠色創新的內在動力,使得企業可以通過綠色創新路徑構建一個更高效、更優質、可持續的企業盈利模型。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在出臺相關的綠色創新支持政策時,需要考慮到整體社會對綠色創新成果的接納過程,為企業打造寬松的綠色創新環境,通過從理念宣傳到政策引導等形式,多層次、立體化地支持企業參與綠色創新;二是建立動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綠色創新的成果是以知識產權的形式呈現的,企業需要在前期付出資金成本和承擔市場風險。因此,需要加大對綠色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通過更嚴格的立法保護綠色創新知識產權,為企業踐行綠色創新發展路徑提供法律保障,讓企業放心、安心進行綠色創新和發展;同時,引導頭部企業建立行業綠色創新標準,多種形式地共享部分專利技術,推動行業整體性的綠色轉型升級,最終進一步提高整體社會綠色創新績效與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尉艷娟.創新項目聚焦長期、可持續的價值 哈羅德·科茲納談創新項目管理[J].項目管理評論,2020(02):12-15.
[2]單春霞,李倩,丁琳.知識產權保護、創新驅動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J].經濟問題,2023(02):51-59.
[3]王慧.警惕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以激勵理論為視角[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0(05):1-6.
[4]王班班,趙程.中國的綠色技術創新——專利統計和影響因素[J].工業技術經濟,2019,38(07):53-66.
[5]陳書偉,韓麗.政府創新補貼促進了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水平嗎?——基于信號傳遞的視角[J].資源與產業,2022,24(05):98-107.
(作者單位:牛健達,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陳韻佳,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