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怡

陶泥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常用的表現材料之一。古往今來,無數民間手藝人利用陶泥材料可塑、多變等特性創作出無數形象生動、詼諧有趣的藝術作品。陶泥藝術與幼兒美術活動的結合,不僅能幫助幼兒拓展藝術語言,更好地表達所思所感,還能促使幼兒的藝術創作從平面維度向立體維度轉換,實現創作思維和技能的提升。
本期材料欄目通過探索和分析陶泥材料的投放、工具設置和活動開展等,帶大家深入了解陶泥材料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延伸使用,希望能為材料的有效使用及相關活動的發展創新提供啟發與借鑒。
一、陶泥材料的投放
1.泥的視覺呈現
在投放陶泥材料時,我們可以重點關注泥的色彩和造型。
我們在陶泥區里使用的泥,都是供直接拉坯使用的一些熟泥料。這些熟泥料都是堆放在露天區域,經風化松散后,用錘式破碎機搗碎、輪碾機粉碎,再經泥料過篩、濕水后通過真空練泥機捏練而成的。因原本巖石所含礦物質不同,這些泥料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例如紫砂泥、紅陶泥、黃陶泥、高白泥等,能夠促使幼兒的創作更加生動、多樣,也更具視覺性。
此外,我們還可以為幼兒的創作提供各種形態的陶泥。比如,研磨好的各色泥粉及泥漿、在晾坯板上放置的塊狀、片狀、球狀等不同造型的泥料。這些泥料可以啟發幼兒產生相應聯想,塑造出更加多元化和創意十足的泥塑作品。
2.泥的藝術語言
(1)陶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與互動性
一種材料或軟或硬,都會制約著它的藝術表現形式。而陶泥這一材料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經過火的淬煉,它可以像石頭一樣硬;經過水的滋潤,它可以像果凍一樣軟,再添加一些水,甚至還可以變成泥漿。因此,陶泥不僅可以是泥片、泥條、泥塊、不規則泥碎等不同形態的干泥,還可以是經兌水、攪拌后具備不同黏性的濕泥或泥漿。而且,陶泥材料不僅可作為熟泥料進行創作,還可作為半成品材料使用,隨之而來的藝術創造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此外,陶泥還可以與創作者之間產生極強的互動性。對于幼兒來說,給陶泥施加任何一個力,它都可以產生相應的變化,無論是用手掌輕拍、用手指點按或是用拳頭捶打,各種各樣的變化與幼兒的操作和感官認知產生互動,增強了幼兒的創作體驗。
(2)陶泥具有極豐富的視覺藝術語言
通過徒手或利用工具操作的方式可以使陶泥具備或干澀、或柔軟、或冷硬、或粗獷、或細膩的質感,這無疑為幼兒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在陶泥區的藝術探究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通過敲打、碾磨將陶泥從幾何形狀變回有機形狀,還可以將泥條制作成不同長短、粗細的形狀,更能塑造出點、線、面相結合、不同色彩相呼應的創意作品。
相比之下,幼兒園常用的超輕黏土則在顏色、重量、材質、香味、觸感方面相對單一,無法完全替代陶泥的使用。
二、陶泥工具的提供
幼兒進行陶泥創作的主要工具有晾坯板、拍泥板、網格木錘、泥滾工具、環形修坯工具、木質泥塑刀、弓形割泥線和擠畫瓶等。
1.晾坯板
晾坯板通常作為墊于作品底部的操作臺使用,也用于晾曬完成或未完成的泥塑作品,同時還可以對陶泥區中的人數進行隱性調控,即一個晾坯板對應一名幼兒的操作。
2.拍泥板
工作坊提供兩種拍泥板規格,一種是大頭泥拍,一種是扁平狀泥拍,它們的作用都是對泥進行拍打和塑形。大頭泥拍適合初步的拍泥塑形,扁平狀泥拍則適合細節部分的拍泥塑形。
3.網格木錘
網格木錘的手柄較拍泥板要更細長一點,用起來會更加省力。錘頭的一面是光面,一面是網格面,除了可以敲打碎小的泥塊,還可以制作出網格肌理。
4.泥滾工具
在泥片和泥板的制作中,搟泥杖是必不可少的。這類泥滾工具的尺寸一般為20cm左右,中段帶有滾輪,使用的時候同時抓住兩邊把手就可以對泥料進行壓印,非常適合幼兒操作。
除此之外,還有四種表面凹凸不平的泥滾,也被稱為“印花泥滾”或“肌理泥滾”。它們可以幫助幼兒在泥片上變化出更多的紋路造型,獲得更為豐富的創作體驗。
5.環形修坯工具
這類工具不僅可以刮泥坯,還可以對作品的造型進行精雕,在作品表面形成富有創意的肌理。粗頭的手柄方便兒童抓握操作,環形刀頭邊緣光滑,安全性高,不會劃傷幼兒。
6.木質泥塑刀
這是用于切割泥塊、塑形的工具。幼兒在使用時可以通過搓、團、壓、捏、插、接等技法為泥塑作品添加豐富的細節。
7.弓形割泥線
這類工具主要用于切割泥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取泥器”。其中間是不銹鋼絲,結實耐用。在創作時,同樣也可以用來制造不同的紋理。
8.擠畫瓶
擠畫瓶是幼兒創作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常用的手工工具。通常,我們會用到不同粗細的擠畫瓶及滴管,裝上泥漿進行繪畫。有時,還會準備一個陶瓷杯子用于盛裝陶泥。
三、基于陶泥的美術創作活動開展

幼兒用心傾聽陶泥的物理性質與藝術語言,從開放性的對話中獲得連續而深度的審美經驗和創作經驗。在開展幼兒陶泥美術創作活動時,教師可以循序漸進,通過感受肌理、制作泥塑、泥漿繪畫等多種環節引導幼兒,通過幼兒與陶泥的互動對話傾聽幼兒、看見其在藝術表現中的成長與發展。
1.感受肌理
當幼兒徒手對陶泥進行拉、捏、擠、壓、揉、堆、團、接、甩等各種各樣的操作,每一塊泥都能呈現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而通過使用工具對陶泥進行切割、壓印、打平、刻畫、刮擦、鏤空,或是通過印花泥滾壓印、木工區自然物壓印等,也能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肌理效果。陶泥材料的特質讓幼兒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創造中感受肌理的變化,并對自己的操作有進一步的認知和更加深刻的感官體驗。
2.制作泥塑
陶泥器皿的出現滿足了從古至今人類日常生活盛物之需要,它們大多數用到了傳統泥塑的制作方法,例如泥條盤筑、泥條圈筑、泥片貼附法等,通過制作泥塑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生活習慣與審美追求。幼兒在創作時,最常用的就是泥條盤筑的方法。在創作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與現當代的陶泥藝術作品對話,讓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縱情馳騁,更好地進行創作。
3.泥漿繪畫
(1)泥漿流淌
泥漿根據水分的多少,可以分為流體和半流體。當泥漿處于流體形態時,可以作為一種具有獨特肌理質感的繪畫顏料。因泥和水混合不夠均勻,在流淌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隨意的形狀。我們還可以通過選用不同色彩的泥或控制泥和水的比例,調節泥色的深淺變化。在閉合的形狀中泥漿可以做線描或涂色,還可以同另一新型黏土材質相結合,營造強烈對比效果。當幼兒的創作經驗逐漸豐富,其對于遷移到泥漿畫上的技法掌握也將更加熟練。
(2)彩色泥漿
幼兒將彩色泥漿置入擠畫瓶中,可以像利用畫筆創作一樣,進行點、線、面的繪畫及涂色,營造出自然、質樸的藝術效果。
(3)戶外泥漿
泥漿繪畫還特別適合在戶外進行大幅創作。泥漿隨著身體律動所形成的軌跡,就是幼兒和泥漿最即興的“對話”方式。除了平涂,幼兒還可在戶外探索點畫、甩畫、印畫、刮畫、浮雕等創作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播放音樂,幼兒在創作中感受音樂的律動、聽見泥漿的“歌唱”,將泥漿畫的可玩性發揮到極致。
綜上所述,陶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互動性和極其豐富的藝術表現語言。在運用陶泥材料引導幼兒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永懷開放的心態,追隨幼兒的興趣和想法,傾聽幼兒心中的細語“泥”喃,發掘陶泥區工具、材料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