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玲
在幼兒園的美工區內,教師經常利用墻面或區角空間,以支架的形式布置相關主題活動的元素,其作用是輔助幼兒進行創作、渲染主題氛圍等。筆者總結并分析目前園所內美工區支架投放的問題,并從內容設置和使用方法兩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一、目前幼兒園美工區支架投放的問題分析
1.有意識無思路:大多數教師都能意識到支架輔助幼兒進行創作的重要性,但是在真正實施的時候卻無從下手。還有的教師在設計支架時,只能憑借之前的經驗復制模仿,但在如何創新其內容、形式等方面很難發掘新思路。
2.有支架無實效:很多美工區內的支架徒有其表,實效性較低。比如,有的老師將支架設計成大塊面貼在墻面或玩具柜的背面,幼兒很難獲取其中的信息,支架起不到該有的作用和效果。
3.內容形式片面:根據支架的內容和形式,我們可以將其分為經驗支架、情景支架和層次支架。但是,在美工區中,經驗支架的數量較多,情景支架和層次支架的數量較少,很多老師容易忽視這兩種類型支架的設置。此外,經驗支架的數量雖然多,但其內容和形式多存在陳舊、片面等問題。
針對以上三個問題,筆者嘗試從美工區支架的內容及形式兩個方面分別提出了如下投放策略。
二、幼兒園美工區支架的投放策略
1.設置各種內容類型的支架
(1)經驗支架
經驗支架是圍繞美工區的活動主題、節氣、幼兒的興趣等核心經驗進行設計的支架。幼兒在區域中進行自主學習或與同伴做游戲時難免會遇到個體經驗不足的情況,因此要保證整個環節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要有外在經驗補充。
比如,在中班主題活動《認識我自己》中,教師制作“人物造型設計”圖張貼在支架側面等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并學習未知的創作方法。經驗支架能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過程中必要的經驗支持,其形式可以是卡片、臺歷、直觀的成品圖、照片等。
(2)情景支架
情景支架,顧名思義,就是以支架的形式呈現生動有趣的情景。無論是真實生活的場景、繪本作品中的故事情景,還是幼兒想象虛構的創意空間,都能起到營造氛圍、吸引幼兒的作用。情景支架有相冊、畫框、主題活動架等多種形式,內容變化十分豐富,能夠激發幼兒與主題內容的互動,讓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美術創作中。
(3)層次支架
一個班級內,不同幼兒存在個體認知水平差異。因此,教師需要設置不同難度和種類的支架,并根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水平分別投放。層次支架就很好地滿足了這些需求,并間接地讓不同水平的幼兒保持對創作的熱情。比如,教師在引導小班幼兒進行格子畫創作時,提供了步驟圖,引導他們學習創作方法。而在面對大班幼兒時,教師則在支架上提供了直觀的作品圖,讓幼兒自主探索格子畫的創作步驟,發掘多種“玩法”。
2.注意支架投放的技巧
(1)順序性
當幼兒熟悉了一種技能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順序疊加的方式更新支架投放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刺激幼兒對美術創作的興趣和表現欲望,使其在創作過程中積累創作經驗,不斷豐富作品內涵。比如,在中班扎染區,教師最初在支架上張貼扎染流程圖輔助幼兒進行創作。當幼兒掌握基礎扎染技能后,教師又更新了支架的內容,提供貝殼、畫筆等各類材料和工具的圖文介紹,以及各種扎染的服裝圖片。
(2)多元化
多元化即是以組合的形式設置支架,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在中班美術活動《花瓶》中,教師在支架上設置了花瓶圖片、大師作品、色彩配對圖譜等內容,支持幼兒運用近似色、對比色等技巧,為自己設計的各式花瓶涂色,增加作品的美感。支架設置的多元化更加適合中班或大班的幼兒,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選擇適合的輔助信息作為參考。
(3)開放性
開放性主要是豐富支架的設置方式,啟發幼兒的思維和想象。比如,教師想要通過支架呈現折紙步驟示意圖,可以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方式為支架留有空缺,啟發幼兒思考,讓原本程序化的知識變得有趣味、有互動性。
綜上所述,教師們可以利用美工區支架的功能和內容形式,輔助幼兒美術活動的創新和不斷完善,讓幼兒在“美”的環境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創造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