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蘊陽 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
以改革為主基調,以創新為原動力,著力加強職業技能教育及培訓,是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職業技能培訓是就某個崗位或者工種,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業務知識和技能實操的系統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分為就業前培訓和職工就業后的在職培訓。其中職工就業后在職培訓包括:一是,新進員工獨立上崗工作前的上崗證培訓,涉及新員工基礎技能,崗位基本操作技能、操作規范,公司規章制度,勞動紀律等崗前基礎培訓。二是,在職員工的技能等級培訓,即初級技能(五級)、中級技能(四級)、高級技能(三級)、技師技能(二級)、高級技師培訓(一級)。在最新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提出了建立“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的意見。三是,各種形式的短期業務培訓等。企業作為用工主體,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必須對員工從事崗位工作所必備的專業知識進行嚴格培訓,訓練與強化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修養,做到長年堅持不懈,教育不斷,訓練有素。
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工人階級中又以產業工人為主,產業工人這一主體中堅力量,在社會財富的創造、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創新發展的持續驅動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骨干力量。黨中央始終高度關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特別是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要按照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的總體思路,改革不適應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要求的體制機制;激發廣大產業工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革新體制機制,全方位提升產業工人素質,暢通成長成才渠道。
從企業層面講,職業技能培訓的意義也顯而易見,十分突出:一是可以全面提升勞動者的素質,壯大“藍領工匠”隊伍,讓工匠精神大放異彩;二是大量吸納合格勞動者,為社會分憂,可以大大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三是極大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使優秀的領導團隊、強大的科研技術力量、合格的技術藍領隊伍“三駕馬車”攜手齊飛。正因其意義深遠,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其中有一段精辟的表述:“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加強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鞏固和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018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頒布了《關于推進新時期上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發揮企業在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鼓勵行業和企業積極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支持具備一定能力的企業自主開展職工職業培訓。2019 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要以建立健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為國家教育現代化的主要目標。強調應進一步強化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的繼續教育與社會培訓服務功能,鼓勵創新職工繼續教育的形式方法。2021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 年)》,提出大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企業需制訂職工培訓計劃,開展適應崗位需求和發展需要的技能培訓,廣泛組織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線上學習等活動。2022 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階段末,技能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收入穩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東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5%。
這一系列的頂層設計與政策方案,創新力度前所未有,使“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各級政府職能轉變加快。上述文件為廣大人力資源管理者指明了方向,是企業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政策依據,企業應該認真學習,領會好、運用好、貫徹好。
據權威數據,2020 年中國高技能人才占就業總人口僅為26%,反映出結構性就業矛盾依舊十分突出,企業內高素質的“技術藍領”人才更是緊缺,不成規模。造成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五個方面:
短板之一:社會偏見導致職業技能教育生源不足。一段時期社會普遍對職業教育存有偏見,對職業教育產生抵觸心理,抗拒當技術工人,認為難有出頭之日。導致職業教育認可度下降,報考職業院校成了“無奈之舉”,造成高等職業技能教育的生源不足,企業很難獲得高質量的技能人才。
短板之二:職業技能教育脫節導致生源質量不高。當下現代化產業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技術攻堅發生著歷史性變革,但職業技能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實習實訓、技能考核、創新能力等與產業發展需求還未實現有效銜接,畢業生動手能力差,達不到與企業同頻共振的效果。
短板之三:技能人才的認知偏見導致獲得感不強。企業招聘的高等職業院校的員工,其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偏低,自認不如科技人才,在車間工作只是工人角色,難以尋求職業光明,無形之中背負著一定的精神壓力和職業束縛,自身專業、技能、創新優勢無法發揮和展現。
短板之四:缺少戰略規劃導致技能培訓發展不快。由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需要資金、人員、設施的投入,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還要造就一批藍領技術能人,來領跑技能人才隊伍的成長。因此需要有長期、大量的資金、設備、人力的投入。同時,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生產工藝設備的迭代更新愈發頻繁,這對職業技能培訓的時效性提出要求的同時,對配套設備的及時更新迭代所需的資金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短板之五:職業技能培訓看似內容多但不夠精準。由于社會發展進步快,人工智能的運用遍地開花,企業必須不斷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策略,否則就會落后淘汰。然而,有些企業趕不上發展勢態,造成培訓內容千篇一律,多年不變,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短板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但也為企業帶來許多啟示,關鍵一條就是要發展職業技能培訓,要精心引領、精準教育、精細培訓,讓廣大青年有質量地提升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與崗位要求相適應,讓其具備技術藍領、工匠達人的必要條件。這對企業長久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供水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專營供水板塊的專業化公司,素來以客戶為導向,致力于提升服務形象。近年來,各行各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職工教育培訓、打造工匠隊伍的認可度有了很大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公司圍繞問題與短板,推出了多項措施,緊跟時代步伐,探索符合供水企業的創新之路,努力打造“技術藍領”隊伍,努力實踐三大課題:一是怎樣營造技能人才成長發展的氛圍與空間;二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來實現各項目標;三是采取怎樣的策略讓有志青年成為技能人才。具體的做法是:
一是統一新思路,規劃新藍圖。當下企業技術員工隊伍由兩部分組成:一支是技術管理隊伍,一支是技能操作隊伍。公司通過對技能人才的實況分析,看到了打造“技術藍領”氛圍還不夠強烈,機制創新探索還不夠深入。由此開始,公司營造氛圍、宣傳動員,使整個領導層和干部員工意識大大加強,在思想上形成了高度統一,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制定了《人力資源規劃實施方案》《人才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以培養“復合型技能操作人員”隊伍為突破口,著力打造主體工種技能操作人才。具體措施是全力構建“水供應服務員”技能等級培訓項目,建立全新的“供水服務代表星級評價體系”,著力培養造就一支勤奮實干、技能出眾、一專多能、同行公認的技能操作人才隊伍,為實現公司發展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保證。
二是創立新崗位,構建新模式。2016 年的夏令熱線啟動儀式上,公司正式推出“供水服務代表”服務模式。通過將供水區域分區劃塊,形成服務網格,同時在每一個網格中配備一定數量的“供水服務代表”,全權負責該網格內的供水問題,以實現供水服務進社區,將響應訴求的“被動服務”變為發現訴求的“主動服務”,成為用戶的“水管家”,解決用水“最后一公里”問題。所謂“供水服務代表”,是公司新設的“復合型技能”崗位,其作為用戶與公司之間的橋梁,職責主要涉及對外服務、管網管理、營銷賬務、二次供水管理四個模塊,崗位要求其業務技能復合,一專多能,在熟悉各模塊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能獨立處理轄區內問題,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供水服務解決方案。該崗位最初的人員由原來的營業和管網條線的營銷員、管道工等轉崗而來,具備較強的單項專業能力,但也存在年齡結構相對老齡化、業務能力單項“偏科”、技能等級與實際工作存在一定脫節等情況,對企業勞動生產率的發展提高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截至2022 年末,公司有供水服務代表459 名,實現了全體“供水服務代表”100%持證上崗,近30%的“供水服務代表”被授予“星級稱號”。他們模范上崗,表率示范,引領隊伍,使更多的服務明星、優秀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大量涌現,創新模式基本確立,職業技能培訓已初見成效。
三是開發新工種,推出新體系。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了《關于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許多企業內特有工種均未被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對此需要深刻認識到:如積極求進,那么人才輩出,如改革停止不前,那只能原地踏步。企業作為職業(工種)的使用主體,作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的一個重要組成,構建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是深化改革的唯一出路,也是助力企業長久發展的趨勢之一。因此公司選擇了前進,決心推行更完善、更有效的“供水服務代表”制度。圍繞“供水服務代表”這種獨創的新崗位、新的管理模式,公司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的政策優勢來完善這項工作,把重點放在“供水服務代表”崗位的升級、評價、考核、激勵上。公司建立了自身需求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并得到有關方面和企業職工的充分認定。這一重要的主體工種技能等級培訓為“供水服務代表”開啟了職業技能等級晉升的通道,助力了人才隊伍職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時,技能等級培訓每年都融入新技術、新設備的內容,及時講授,精心輔導,體現新時代下不斷更新發展的業務要求,使技能等級培訓更加符合崗位實際工作,契合企業發展需求。
四是推出新機制,培養新師資。為提升內在質量,涌現更多技能人才,公司力圖建立一支有水平、有資質的師資隊伍。經過研討、論證,公司還是在創新上做文章,開展“星級內訓師”和“教師資格證”雙資格認證,培育公司內業務培訓的專業師資力量。在持續推進水供應服務員技能等級開發的同時,還積極組織籌備企業內部技能等級培訓講師隊伍。經過精心運作,目前“供水服務代表”的技能等級培訓課程,全部由公司業務骨干進行授課,隨著技能等級的持續滾動開班,培訓講師隊伍也在不斷擴充。為了擴大師資隊伍,公司還發掘了一大批優秀的“內訓師”,讓他們走上講臺,走近學員。通過充分的課堂實踐、現場技能指導,內訓師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授課能力和帶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以此為契機,公司又推出了《企業內部培訓師管理辦法》,選拔聘任“星級內訓師”,培養一支內訓師的中堅力量。此外,為了提高講師的綜合素質,近兩年公司累計報送13 人參加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教師資格課程培訓班”。這些人員已全部順利結業,并獲得教師資格。
五是挖掘新途徑,探索新平臺。公司還探索新的培訓途徑,即建立“供水直播間”與“供享E 企學”雙平臺,形成“直播+錄播”的線上培訓模式。幾年來,公司以供水服務代表為主,開展了大量的實際業務培訓,培訓的形式也根據培訓效果和反饋不斷的優化和調整。近兩年公司利用“供水直播間”累計多場業務直播培訓,共計1200 多人次收看直播培訓。2021 年公司上線“供享E 企學”培訓平臺,開辟員工培訓新路徑。在線上培訓課程資源準備方面,公司聚焦員工培訓需求和專業熱點問題,先后上線多項業務培訓,為員工提供一個快速獲得專業知識、分享專業知識的新途徑。
六是采用多形式,激勵星人才。供水服務代表作為公司最重要的一線崗位,關系著公司的服務升級、標準化升級。為了配套公司規劃的藍圖,進一步激勵供水服務代表的工作熱情,打破原有單條線業務模式,推進供水服務代表復合型人才培養,公司推出了星級服務代表體系,根據日常工作業績結合不同模塊的業務技能掌握程度對服務代表進行星級評定,并相應設置星級津貼,進一步拓寬供水服務代表在本崗位的職業發展通道,助力培養工匠型人才。公司的對策是:一是通過加大力度宣傳新設崗位的重要性,著力提升員工的榮譽感,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二是通過量化管理、從嚴考核來激勵員工融入新崗位,創造新成績;三是建立科學的薪酬福利管理體系,發揮薪酬對員工的激勵作用,適當提升新崗位技能人才的薪資報酬,從而加大星級“供水服務代表”的吸引力。
公司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在創新技能人才培養,尤其是培養大量的“技術藍領”方面作了一些探索,目的就是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保障在日新月異的科學發展中,提升產業工人的技術水平和操作本領,引導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新解決技能問題,在公司人才培養規劃中成長得更快、更成熟,早日跨入高技能人才隊伍。公司圍繞企業改革發展要求,充分運用現有技能等級培訓更新開發、供水服務代表星級評定、企業內訓師隊伍建設、“直播+錄播”的線上培訓新模式等多種方式,重點突出技能導向、建立多元評價機制、加大對高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勵力度,切實做到系統謀劃、突出重點、分類施策、注重實效,持續推進“供水服務代表”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了企業的用人主體作用,切實改善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現象,不斷壯大了技能人才隊伍,為打造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的產業工人,調動工人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更好地服務高質量發展,持續落地關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