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寧,余雙欠,張云飛,文麗寧,楊雪婷,李曉英
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科,陜西 西安 710038
下肢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各個年齡段均可見。當下肢出現骨折時,軟組織及血管往往也受到了較大的創傷,受傷后的軟組織出現腫脹,腫脹的軟組織及淤血會壓迫血管使靜脈回流受限,從而進一步加重下肢的腫脹[1-2]。Caprini風險評估是一種簡單、實用且高效的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風險工具之一,在臨床中能有效輔助醫生對DVT患者的病情進行鑒別,從而選擇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減少患者DVT的發生概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4]。目前有關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的護理措施對下肢骨折患者DVT 的預防的深入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分析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的護理措施對下肢骨折患者DVT的預防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骨外科收治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1)符合下肢骨折的診斷標準[5],并通過臨床癥狀、X線、實驗室指標等檢查確診,長管狀骨骨折的綜合分類系統(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AO)分型為A型;(2)年齡40~80歲;(3)理解能力良好,意思清晰;(4)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2)合并重要內臟器官功能障礙;(3)下肢丹毒、紅斑狼瘡;(4)精神分裂癥及抑郁癥;(5)惡性腫瘤;(6)風濕病關節炎。按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n(%)]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n(%)]
組別例數性別 AO分型 骨折部分年齡(歲)病程(h)觀察組對照組χ2/t值P值75 75男性40(53.33)38(50.67)女性35(46.67)37(49.33)0.107 0.744 A1型20(26.67)17(22.67)A3型22(29.33)23(30.67)0.324 0.850 A2型33(44.00)35(46.67)單側43(57.33)45(60.00)雙側32(42.67)30(40.00)0.110 0.740 64.10±3.12 64.13±3.09 0.059 0.953 4.15±1.10 4.30±1.03 0.862 0.390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護理。時刻注意患者的小夾板扎帶松緊度以及石膏繃帶固定的松緊度,防止因固定過緊導致壓迫性潰瘍、褥瘡等并發癥的發生,并及時地調整扎帶、石膏繃帶的松緊度。觀察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觀察手指頭的顏色、皮膚的溫度、肢體的感覺、手指頭的活動情況,防止骨折斷端壓迫血管引起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并抬高患肢以利肢體消腫。要督促患者主動下地活動,防止肌肉萎縮,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1.2.2 觀察組 該組患者采用基于Caprini 風險評估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1)成立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護士、骨科中心的醫師共4 人組成護理小組,并通過預防DVT知識的系統性培訓。醫師根據Caprini風險評估患者的病情,羅列出所有可能不利于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為護理小組成員對潛在風險提供參考以便進行相關分析,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2)用藥護理:嚴密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時間,定時檢查血常規等各項指標。針對下肢DVT 急性期腫脹程度嚴重的患者,可用50%硫酸鎂濕敷,降低肢體張力,加速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3)心理護理:患者可能出現焦躁、抑郁的不良情緒。向患者講述DVT形成的因素、護理方式,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4)健康宣教:在抗凝治療中,囑患者需臥床休息,禁止對下肢進行冷、熱敷及按摩,避免血栓脫落而致肺栓塞的風險。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指導患者及家屬對患肢出血點及腫脹程度進行觀察。(5)預防肺栓塞:在DVT 形成后,往往在1~2周相對不穩定,需高度注意是否存在肺栓塞風險。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呼吸困難、胸痛、暈厥、咯血、休克等癥狀。如果出現急性肺栓塞,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兩級組患者均護理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1)DVT: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DVT 發生率及血栓最大寬度。(2)髖關節、膝關節功能:護理前及護理結束出院前(護理后),分別采用髖關節評分量表(Hip Rating Scale,Harris)和膝關節評分量表(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評價兩組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功能。Harris 評分主要包括畸形4分、髖關節活動情況5 分、髖關節功能47 分、疼痛44 分,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0.808~0.910,匯總分值越高代表髖關節功越好。HSS評分包括肌力、下肢穩定性、屈曲畸形各10分,膝關關節活動情況18分,膝關節功能22分,疼痛30分,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20,匯總分值越高代表膝關節功越好[6]。(3)髖關節、膝關節功能優良率: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功能優良率。優:下肢骨折不存在疼痛,在日常行走和運動過程中骨折端不存在旋轉和成角等情況;良好:下肢骨折部位偶爾疼痛,但不影響日常行走和運動;一般:下肢骨折部位疼痛明顯,且行走和運動的時間和距離有限;差:下肢骨折疼痛嚴重,日常行走需要拐杖進行輔助;關節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7]。(4)滿意度:采用我院骨科康復中心自制的護理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該問卷的信度系數Cronbach′s α為0.75,總分為10分,8分≤滿意≤10分,5分≤比較滿意≤7分,不滿意<4分,總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DVT 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DVT 發生率為4.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血栓最大寬度為(5.50±1.33)mm,明顯小于對照組的(6.73±1.45) mm,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127,t=5.413,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rris 評分和HS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arris評分、H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Harris評分、H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rris評分和HSS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and 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Harris評分和HSS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and 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care(±s,points)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nursing,aP<0.05.
組別例數Harris評分 HSS評分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75 75護理前67.50±6.60 67.46±6.63 0.023 0.981護理后85.37±4.13a 80.12±3.94a 5.038 0.001護理前70.70±4.54 70.68±4.61 0.017 0.987護理后87.79±2.24a 82.18±3.09a 8.051 0.001
2.3 兩組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功能優良率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功能優良率為8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23,P=0.012<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功能優良率比較(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excellent hip and knee fun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
2.4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7.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07,P=0.028<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例)Table 4 Comparison on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下肢骨折可能會引起急性骨萎縮等嚴重的后遺癥,當下肢長時間制動時,可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如果對骨折處理不恰當,往往會導致缺血性肌攣縮。除此之外,骨折還可能會引起損傷性關節炎以及墜積性肺炎等病癥[8]。
由于骨折、腦出血患者需要長期臥床,無法正常活動造成下肢血液流動緩慢,誘發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患者機體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血液過于黏稠,容易形成附壁血栓,進而誘發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對于接受血管腔內治療的患者,有可能造成血管內壁的損傷,在血管內自身修復的過程中有可能形成血栓[9-10]。因此下肢骨折在臨床護理需要注意抬高患肢、提高血液循環、有利于消腫。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循以防止肢體缺血壞死。觀察并留意患者腳趾頭皮膚的顏色,如果發青發紫泛白,說明有缺血。下肢骨折長期臥床容易引起血栓,如果小腿部位腫脹疼痛,要及時地做彩超檢查,防止血栓的形成。要防止再錯位,把患肢放在布朗氏、托馬氏架上,保持患肢在外展中立位,防止因下肢內收內旋而導致骨折再錯位[11]。Caprini 風險評估在臨床中能有效輔助醫生對DVT 患者的病情進行鑒別,從而選擇針對性的護理措施。Caprini 評估表共包含40 個DVT 形成的危險因素,每個危險因素的分值在0~5 分,根據對患者的匯總評分分為4 個風險等級,分別為極高危險≥5 分,3 分≤高危險≤4 分,2 分為中危險,0 分≤低危險≤1 分,臨床醫生可根據患者不同的風險等級采取針對性的預防DVT 形成的護理方案[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的護理后的下肢骨折患者DVT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血栓最大寬度明顯小于對照組,Harris評分、HSS評分及關節功能優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分析,采用基于Caprini 風險評估的護理有系統性優勢,通過全方面、多角度、深層次進行有組織的管理。對每位患者的不同體質、病情、生活習性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筛鶕﨏aprini 風險評估后的風險等級對患者的護理內容、強度及頻率加以修改,護理環節的針對性更強,能有效提高對下肢骨折患者DVT 的預防效果。采用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的護理的過程中,護士的條理性及目的性更強,能提高護士的工作質量及效率,并且在護士對不同風險等級患者病情的密切關注中,患者能切身體會到重視和尊重,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更高,從而提高患者的預后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14-15]。本研究未對下肢的血液流變學及動力學指標進行分析,因此有待后續進行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基于Caprini風險評估的護理措施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應用效果良好,能明顯降低DVT 發生率,有助于髖關節、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提高關節功能優良率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骨科護理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