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暢婉潔 □ 宋麗娟 柴繼紅
秀雅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文化”新模式,引導秀雅社區藝術團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成為社區引領社區居民自治的“好幫手”。
9月26日,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街道安慧北里秀雅社區舉辦了一場黨建陣地@你——安慧北里秀雅社區黨群同心匯“喜迎中秋 歡慶國慶”文藝匯演。來自秀雅社區的居民自治組織秀雅社區藝術團為轄區居民奉獻了一場家門口的精彩文化盛宴。
文藝匯演在時尚、動感的健身操《美麗中國》中拉開序幕,舞蹈隊帶來的《中國茶香》帶領大家品味了中國茶香,模特隊帶來的《翰墨旗韻》將現代模特藝術和中國傳統書畫進行了完美融合,熱情似火的《舞蹈串燒》和《我愛你中國》將整場演出推向高潮。文藝匯演在激情如火的《歌唱祖國》中圓滿結束,整場文藝匯演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高潮迭起。
“秀雅社區藝術團自編自演的節目,接地氣入人心,展現著秀雅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深度,充分體現了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強民心、聚民心、暖民心的重要力量。”大屯街道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石利君說。
據了解,本場文藝匯演全部由秀雅社區的文化自治組織藝術團居民自編自演。秀雅社區藝術團成立于2015年,每年都要參加街道、社區等基層群眾的公益演出,為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秀雅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文化”新模式,引導秀雅社區藝術團積極參與社區事務,成為社區引領社區居民自治的“好幫手”。
一直以來,秀雅社區的小花園里經常活躍著幾支居民文化隊伍。社區經常會接到居民的各類投訴,不是居民們為爭奪活動場地發生爭執,就是因為跳廣場舞的音樂聲擾了民。

合唱團進行大合唱《歌唱祖國》
“社區居民對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居民們自發組織的文化隊伍沒有固定的活動場地,自然免不了各種投訴。如果能在社區成立這樣一個藝術團,并給居民們提供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給各個自發的隊伍規定活動時間,不僅能滿足居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文體活動需求,還能有效緩解居民有關噪聲擾民的投訴,豈不是一舉兩得?”秀雅社區黨委書記董紅艷說。
董紅艷立即召開了黨委班子會討論藝術團成立方案,首先讓各包樓社工聯系社區目前存在的自發文化隊伍的骨干,鼓勵他們擔任各文化隊伍的隊長,成立秀雅社區藝術團,選出藝術團團長、副團長,并多方協調,為藝術團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活動場地,供其免費排練使用。
每逢節假日、宣傳日等特殊日子,社區藝術團編排豐富多彩的節目為居民進行公益演出,滿足轄區居民對精神食糧的需求。
隨著社區藝術團各種演出活動的增多、居民的認可,秀雅社區藝術團逐漸發展壯大。
藝術團最初成立時只有舞蹈隊、晨練隊、合唱隊3支隊伍,如今已經發展到下設晨練隊、舞蹈隊、京劇隊、模特隊、詩社、合唱隊、葫蘆絲隊、乒乓球隊、太極隊、書畫社等10支文體隊伍,10支文化隊伍不僅活動時段相對固定,參與活動的人員也相對固定,并不斷發展壯大,目前藝術團經常參加文化活動的人員已達百余人。
藝術團成立后,社區與藝術團注重思想引領、學習提高、旗幟帶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喜聞樂見的形式,潛移默化地提升社區居民文化素質。
藝術團的健康發展,是社區探索居民自治管理新模式的有益實踐,藝術團成為了居民自治管理的“好幫手”。
“群眾需要什么樣的節目我們就排什么。藝術團結合當下熱點和社區實際創作出的作品很受居民歡迎。”秀雅社區藝術團副團長丁繼榮告訴記者,“社區藝術團的演出節目全部為自編、自演,社區為藝術團節目的創作提供精神層面的指導。怎樣才能更好地反映出積極向上的態度?如何能打造出更具有精神凝聚力的作品?每個節目中,字字句句都要不斷斟酌,反復修改,力爭在短短幾分鐘的節目中,將黨的好聲音傳到群眾心坎上。”
在節目創作、編排的時候,社區藝術團將一群志同道合的黨員、居民凝聚在一起,除了藝術表演外,還開展各類為民服務活動,如加入社區環境志愿服務隊開展小區環境治理、加入社區雷鋒志愿服務隊開展每逢節日為需要關懷的家庭送溫暖等活動,同時藝術團的成員們活躍在小區的每個角落,發現、協調、解決小區出現的各種問題與矛盾。
社區建設的重點是社區自治組織建設。通過居民自治實現社區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不僅是社區建設的重要任務,而且是增強社區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途徑。
藝術團的健康發展,是社區探索居民自治管理新模式的有益實踐,藝術團成為了居民自治管理的“好幫手”。參考秀雅社區藝術團成立發展的經驗,社區黨委繼續以社區支部為引領劃分區域,“黨帶群”為抓手先后成立了社區“技術聯盟”便民服務隊、社區“信使隊”、社區“聚智團”志愿服務隊、秀雅社區環境志愿服務隊、青年突擊隊、青少年志愿隊、“80后”幸福驛站、C 位出道—我是秀雅小主人、社區“異業聯盟”志愿服務隊等10多支社區自治組織,最終使社區各類自治組織力量在黨建引領下得到有效提升,服務廣大社區居民。
下一步,秀雅社區將借助藝術團的力量,不斷探索“黨建引領文化”的發展模式,營造社區“鄰里和睦、社區和諧”的文化氛圍,將文化力轉化為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讓社區的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厚,進一步提升居民的滿意度、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