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榆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光耀

近年來,榆林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整體向好。其中,大氣環境質量穩居陜西省第一方陣,從2020年起空氣質量6項指標連續3年全面達標,2022年優良天數達到320 天、為新標準實施以來最多,P M 2.5 平均濃度25 微克、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第三,PM2.5平均濃度全省第一,穩定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
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1年,全市16 個國控斷面整體水質改善幅度在全國339個地級市中位列第2位;2022 年,全市16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3.75%,同比提升12.5 個百分點;今年前半年,優良比例穩定保持在93.75%,超出省下達年度控制目標6個百分點。
雖然榆林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生態領域問題仍比較突出。
榆林最大的短板是高質量發展不充分。作為典型資源型城市和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所面臨的問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制約。
一方面,由于前期發展方式較為粗放,導致產業結構單一、科技創新支撐不足、生態環境保護欠賬較大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全市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的矛盾短期內仍然難以找到平衡點、得到徹底解決。
2021年,榆林市產業比重為(第一產業)4.8:(第二產業)71.4:(第三產業)23.8,加之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步伐緩慢,接續替代產業培育不夠,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尚未形成,發展新動能支撐不足,減排壓力突出。榆林雖然成為全面達標城市,但全市產業、能源、運輸等方面結構性污染突出,個別區縣大氣環境質量列陜北26區縣后位。
大氣污染逐步呈跨區域、復合型特征,近年來沙塵天氣和臭氧、散煤等復合型污染時有發生,既要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又要大氣污染治理與碳達峰行動協同增效,整體治理難度加大。
另一方面,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形勢要求下,榆林現有產業結構、能源消費仍以高碳為主,全市整體碳排放總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電力、化工、煉油煉焦、冶金四大行業占碳排放總量的80%,隨著國家能耗政策收緊,全面嚴控“兩高”項目,對現有和在建的“兩高”項目形成很大的壓力和影響,在能耗和碳排放指標增量鎖定的背景下,以煤為主的資源型城市面臨產業體系重構的艱巨任務,遇到的挑戰非常大。
榆林發展最大的制約是水的問題。榆林人均水資源量分別是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的36%和64%,屬于重度缺水地區,但長期用水方式粗放低效,工業取用水管理不嚴、中水循環利用率低、沙區大面積發展非節水農業、煤炭開采破壞地下水系,多因素導致目前地表水減少、地下水下降問題日益凸顯。
榆林發展最大的矛盾是資源高度富集與生態極其脆弱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榆林生態本底脆弱、生態系統穩定性差,林草資源總量不足。另一方面,榆林崛起于煤、繁榮于煤,但伴之而來的還有地面塌陷、土地資源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水資源破壞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同時,因資源開采帶來的工業固廢處置以及煤化、石化項目環境風險隱患防范壓力大。
在客觀正確認識到榆林市生態領域問題,領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緊迫性之后,榆林市決心對照“雙碳”戰略、黃河戰略及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補齊生態短板。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經濟不能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是舍棄經濟發展而緣木求魚。榆林要強化系統觀念,以減污減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立足市情實際,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要嚴格把好項目的準入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下力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加快以煤為主的產業體系向綠色低碳方向升級轉型。
強化綠色生活理念。要強化宣傳引導,組織開展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層面、多角度的宣傳活動,引導公眾樹立環保意識,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抵制鋪張浪費、奢靡攀比的不良風氣,崇尚節約、節儉的消費理念,推動公眾生活方式綠色化。
壓實各級責任。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需要層層壓實黨政屬地、行業監管、企業主體“三方責任”,齊抓共管,共同發力,做到“天天擰螺絲、夜夜敲警鐘、人人有責任、處處抓落實、時時顯成效”。
要守住空氣質量全面達標的底線,強化建筑工地、裸露土地、道路運輸等環節揚塵污染防治常態化、精細化管控,深度開展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集中治理,盡快扭轉空氣質量下滑趨勢,確保空氣質量全面穩定持續達標。
要著力推進“三水統籌”,強化水源地問題整改,加快蘭炭集中廢水處理設施、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河流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持續改善,推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協調。
要深化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實施好大宗工業固廢產業鏈示范項目和工業固廢協同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試點項目,拓展煤矸石、粉煤灰等綜合利用途徑,控增量、減存量,提高綜合利用率。
要扎實做好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加快蘭炭金屬鎂行業升級改造,并以此次改造為起點,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來推進“明盤”綜合整治,吸取青海木里礦區、河北遵化非法采礦等事件教訓,做到真整、嚴治,確保問題不解決不放過,整改不徹底不放過。同時,其他整改問題及信訪問題要嚴格按照時限要求推進,及時銷號。
加大資金投入。在發展過程中,要做到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統籌兼顧,在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把生態環境挺在最前面,結合榆林當前實際,必須要加大資金投入,更好地建設綠水青山。
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規劃建設一批環保基礎設施,積極推進采空區、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和治理,鼓勵支持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助力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以政府投資來吸引撬動社會投入特別是企業投入,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投入,積極開展環保技術升級和污染防治設施改造,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不斷向超低排放甚至近零排放邁進,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