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霞,李化娉,牛曉桂*,張曉麗,丁雪梅
1.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 256603;2.濱州醫學院
兒科護理臨床實踐教學中,因患兒治療依從性、操作耐受性差,患兒家屬緊張、焦慮,對兒科臨床護士的服務態度及操作技術要求高,部分家屬拒絕護生給患兒實施各項操作,加之實習護生缺乏與患兒家屬溝通的技巧,帶教老師帶教形式、授課能力等方面因素,造成護生實習積極性下降,臨床實踐能力較差[1]。護生是未來臨床護理事業的主力軍,如何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促使護生更好地學習兒童疾病護理知識與操作技能,提高溝通能力與臨床綜合能力,是兒科護理實踐教學的重點[2]。為進一步提高兒科臨床護理實踐教學質量,我科通過文獻回顧和專家咨詢形成“四階五步”教學模式構架和內容設置并用于臨床護理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9月1日—2021年6月30日在本科室實習的115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醫學院校全日制本科護理專業學生。排除標準:請假≥1 d,教學活動缺席≥1次。選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6月30日實習的護生59人為對照組,其中男11人,女48人;年齡(23.10±1.02)歲。2020年7月1日—2021年6月30日實習的護生56人為觀察組,其中男9人,女47人;年齡(23.09±0.98)歲。兩組護生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科室臨床經驗豐富、帶教經驗≥5年的護士7人為帶教老師,年齡31~50歲,均為女性,本科及以上學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臨床實踐教學模式。護生入科后由帶教組長進行入科宣教,包括科室環境、規章制度、科室特點、人員組成、收治疾病等,然后分配至各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護生跟隨帶教老師參與兒科護理工作,進行為期4周的臨床實習。帶教組長負責安排兒科護理教學活動。護生與帶教老師同班次,帶教老師由淺入深施教,最后護生完成出科考核、填寫問卷。
1.2.2 觀察組
采用“四階五步”教學模式,見圖1。將4周實習時間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分為5個步驟,由淺入深完成實習大綱教學目標。
圖1 “四階五步”教學模式基本構架
1.2.2.1 熟悉基礎階段
第1步,護生入科后由帶教組長進行入科宣教,熟悉科室基本情況;第2步,帶教老師進行科室基礎知識的專題講座,講解示范基礎護理技能;第3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3],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核心,促進護生主動學習與實踐,帶教老師帶領護生現場查看患兒,引導護生發現問題,從而布置任務,讓護生了解患兒病情評估內容與方法;第4步,基于前期布置的任務,護生采用以文獻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法[4],帶教老師推薦參考文獻,讓護生查閱與主題相關的20篇以上文獻,并進行討論;第5步,護生將收集的資料以九宮格筆記[5]形式進行匯總,將任務記錄在中心格,周圍格填入與之相關的思考內容,擴散思路、發散思維,并進行分享,帶教老師點評反饋。本周要求護生進行基礎操作,初步掌握患兒健康評估以及資料收集方法。
1.2.2.2 專業技能階段
第1步,示范并指導護生模擬練習專科技能;第2步,根據大綱要求及本科室特點,設計與疾病相關的任務,引導護生發現問題,布置任務;第3步,護生根據任務查閱文獻進行自主學習;第4步,將查閱文獻獲取的資料運用九宮格筆記形式匯總記錄,并分享;第5步,進行基于問題的疾病案例教學[6],護生具體落實帶教老師布置的相關任務,獲取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本周要求護生掌握科室專科操作技能要點及注意事項,初步了解本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診療及護理措施。
1.2.2.3 鞏固提升階段
第1步,在階段1和階段2的基礎上,根據患兒配合度、操作的難易度等酌情讓護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專科操作;第2步,護生選定病人,師生同步查閱文獻準備資料;第3步,護生將查閱文獻獲取的資料運用九宮格筆記形式匯總記錄;第4步,對選定的病人進行整體護理教學查房,指導護生進行探討;第5步,運用情景模擬教學法[7],師生通過扮演患兒、家屬、護士,進行角色互換,讓護生更加直觀、生動地體驗臨床實踐,學習護患溝通技巧,促進護生良好職業素質的養成。本周護生基本掌握本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診療及護理措施,在老師指導下完成部分專科操作,初步具備整體護理能力,能夠正確實施健康教育。
1.2.2.4 考核總結階段
第1步,分析討論鞏固提升階段案例情景模擬存在問題,并進行改進;第2步,教師總結后,護生分角色再次進行情景模擬,鞏固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讓護生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體驗病人當下的處境,感受和理解病人當下的情感,從而培養護生的共情能力;第3步,理論知識考試;第4步,整體護理考核;第5步,進行評判性思維能力及教學滿意度評價。本周要求護生掌握本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診療及護理措施,具備整體護理能力。
1.3.1 整體護理考核標準
采用醫院統一制定的實習護生整體護理考核標準,包括評估病人(5分)、匯報病歷(10分)、護理查體(20分)、護理問題及措施(15分)、健康教育(疾病、飲食、運動和示教、用藥等指導任選1項,15分)、技術操作(30分)、終末質量(5分)。由科室帶教組長組織統一考核。
1.3.2 理論考核
試題由科室帶教小組根據實習大綱以及教學內容統一命題,題型包括單選(30分)、多選(20分)、填空(20分)、簡答(10分)、病例分析(20分)。由科室帶教組長進行統一評分。
1.3.3 評判性思維能力
采用彭美慈等[8]修訂的漢化版評判性思維能力測評表(CTDI-CV)評價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該量表由尋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開放思想、系統化能力、認知成熟度、批判性思維能力自信心7個維度組成,各維度有10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各維度評分<30分提示負性傾向,30~40分提示傾向性不明,>40分提示正性傾向,>50分提示正性傾向較強。量表總分為70~420分,總分<210分提示負性傾向,210~280分提示傾向不明,>280~350分提示正性傾向,>350分提示較強正性傾向。
1.3.4 教學滿意度
采用醫院統一擬定的評價表,包括帶教態度、教學水平、溝通交流能力、知識水平、技能水平5個方面,滿分為100分,問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寫,共發放問卷115份,最終收回115份,回收率為100%。
表1 兩組護生理論考核成績和整體護理考核成績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評分比較 單位: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理論考核成績、整體護理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四階五步”教學模式采用。以文獻為導向的自主學習,讓護生去查閱與任務主題相關的20篇以上文獻,護生通過精讀文獻、組內討論的形式對典型病例的相關知識了解得更加全面。九宮格筆記以圖像形式呈現,簡單明了、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讓護生理清思路,強化記憶,使護生的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大提升,這與鄭丹等[9]研究結果一致。“四階五步教學模式”中病例討論、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情景模擬等環節,可激發護生的求知欲及尋找真相的熱情,提升了系統化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了臨床操作技能,提高了護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評判性思維能力是護士在臨床實踐中通過不斷積累,對進行專業決策與精準執行護理計劃具有重要作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側重點是臨床護理技能操作與基礎理論知識,未重視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評判性思維訓練能夠讓護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注重全面評估病人,發現問題,迅速做出正確判斷,實施有效護理,是實習護生向臨床護士轉變的重要能力[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四階五步”教學模式中,首先由教師對科室常見病、多發病進行由淺入深的病例設計,提出問題,使護生主動思考、激發求知欲望,引導其去查閱資料、組內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而挖掘護生的主動思維與創新思維;同時運用PBL教學及情景模擬法,讓護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如同走進病房一樣對“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學會從復雜的臨床現象中找出主要矛盾,促進護生批判性思維、系統思維的形成,這與王曉曉等[11]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生對教學滿意度總分及教學水平、溝通交流能力、知識水平、技能水平的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生對帶教老師的帶教態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帶教老師需要加強學習,了解前沿知識,同時將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有機結合,相互借鑒補充,提升教學水平。“四階五步”教學模式較常規帶教模式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發護生學習積極性,更受護生歡迎,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兒科實踐教學中采用“四階五步”教學模式能夠促使護生理論結合實踐,主動參與臨床護理,達到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四階五步”教學模式對護生臨床綜合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由于研究時間短、樣本數量有限,經驗尚不成熟,有待于在今后的臨床教學中進一步完善教學方式,提高護理實踐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