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教師教育創新與師范專業認證》
作者:戴立益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9690-0
出版時間:2020 年3 月
定價:56 元
教育實踐是師范專業中非常重要的課程之一,它是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與《教師專業標準》均提出要創新教師教育課程理念,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這充分顯示出現代教育發展對教師教育實踐性課程變革的關注,因此整合師范教育實踐課程與改革教育實踐課程教學模式以提升師范生專業能力與培養質量就成為我們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戴立益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年出版的《教師教育創新與師范專業認證》一書,主要討論了教師教育創新和師范專業認證的相關內容,探討了教師教育創新的內涵、路徑和策略,介紹了國內外的教師教育創新案例和實踐經驗。同時,它還介紹了國內外師范專業認證的發展和實踐,總結了師范專業認證的意義和目標,并提供了一些實施師范專業認證的參考方案。該書適合教育專業學生、教師教育從業人員以及對教師教育改革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不同學校和不同專業對教育實踐的安排和要求存在差異,有些學校和專業將教育實踐作為必修課程,并設置了專門的實踐教學環節;而在一些學校和專業中,教育實踐課程只是作為選修或實習的一部分。目前,多數師范院校《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課程依然被認為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環節”課程,但專業理論課程依然是我國課程話語體系的主導課程,造成實踐環節類課程開發、整合、設置與實施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妨礙了“理論—現實—思考”渠道,造成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具體表現為專業理論課與教育實踐課開設時間不科學、連貫性不強、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不銜接、實踐課程評價不統一、專業課程教師參與不夠。
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教育實踐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的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調整。為確保教學實踐課程和專業理論課程更連貫、更科學,在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教學實踐課程設置學期、設置頻率以及增設研習課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形成見習-實習-研習“三習一體”的實踐模塊,推動學生把握聽課-評課-備課-磨課-說課-上課“六課漸進”教學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親身的實踐經驗,使學生獲得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其次,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性內容。教育實踐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師可以組成教學團隊,共同研究和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確保兩者之間的協調性和銜接性。教育實踐課程的考核內容又要包含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需要專業課程教師的共同參與。在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性的內容,例如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實驗等。通過這些實踐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模擬真實的教育場景,鍛煉解決問題和教學設計的能力。再次,建立與實踐相關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體系中增加實踐表現的考核內容,例如實習報告、實訓總結、教案設計等。對教育實踐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評價方式進行統一和協調,確保學生能夠全面評價其實踐和專業能力的發展情況,綜合考察其在實踐和專業方面的能力水平。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形成更全面的評價結果。最后,對教師進行培養與轉變教師觀念。轉變教師的陳舊觀念,認識到教育實踐課程除了與《課程教學論》課程關系密切之外,同樣,也與《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心理學》等教育理論課程關系密切。為師范專業學生配備有教育實踐經驗的導師,幫助他們在實踐中發展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導師可以提供指導和反饋,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專業知識。
總之,筆者參與2020 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項目(PX-32201425)時,清楚認識到教育實踐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修訂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增強專業課程的實踐性內容,建立與實踐相關的評價體系,以及培養和轉變教師的觀念。只有通過這些舉措,我們才能夠有效地整合師范教育實踐課程與改革教育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師范生的專業能力與培養質量,為現代教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