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教師教育創新與師范專業認證》
作者:戴立益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9690-0
出版時間:2020 年3 月
定價:56 元
師范認證旨在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高校紛紛開始探索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古代漢語對于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語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在師范認證背景下推進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征、胡安順編著,中華書局2021 年出版的《古代漢語教學參考》,不僅對教材《古代漢語》十二個單元中的所有文選進行了翻譯,還對十二套練習與思考題中的所有練習題進行了解答,并編寫了基礎知識提要,同時對文選進行了補充注釋。
師范認證要求高校培養出具備優秀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教師。教學改革可以通過引入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從而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教育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需要通過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使他們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學改革可以通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改進教學管理和評價體系,提高教學質量。高校教學改革可以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學改革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團隊協作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在傳統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涵蓋了大量的古代文獻和語言知識,其內容繁雜,難以進行系統化地學習和理解,這可能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會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傳統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往往以講授和背誦為主,缺乏互動和實踐的環節,學生缺乏實際運用古代漢語的機會,難以真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傳統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往往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等,導致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滿足學生對多元化學習方式的需求。因此,“古代漢語”教學改革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以網絡為載體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在傳統的“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實踐環節的缺失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缺乏實踐機會和操作訓練,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語言運用和實際應用能力。
在師范認證背景下,高校“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可以有以下幾點:其一,教材更新和編寫。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需求,對現有教材進行修訂或開發新的教材。教材內容應涵蓋古代漢語的語法、詞匯、文學作品等方面的知識,既要傳承傳統,又要關注當前社會需求。其二,課程設置與結構調整。重新審視“古代漢語”課程的設置與結構,合理安排課時、章節和教學內容。可以考慮將課程內容分為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兩部分,注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模式。其三,引入現代技術手段。借助信息化技術,如在線教學平臺、電子輔助教學工具、數字資源庫等,提升“古代漢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體驗。通過多媒體教學、語料庫檢索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和應用能力。其四,課堂教學改革。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古代文獻閱讀和解析能力,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其五,實踐教學環節。引入實踐環節,如實地考察、研討會、古籍保護修復等,加強學生對于古代漢語學習的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學術素養和實踐能力。其六,教師培訓和評價。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達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同時,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和教材編寫,促進教師的教學創新和發展。
總之,筆者參與山西師范教改項目“師范認證理念導引下的高師古代漢語教學改革研究”(2019JGXM—46)時,清楚認識到高校“古代漢語”課程教學改革重要性。通過高校“古代漢語”課程教學的改革和提升,培養學生扎實的古代漢語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古代漢語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