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實踐地,縣域要把強化工業支撐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優先選項,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工業發展帶動產業突破,以產業突破實現經濟整體提升。
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是經濟發展的主支撐,工業發展的速度決定著縣域經濟增長的快慢,工業經濟的比重決定了縣域經濟產業層次的高低,工業貢獻的大小決定了縣域財力的強弱。加快推進縣域新型工業化,要按照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立足縣域實際和自身資源稟賦,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層次,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要在優勢產業高端化上做文章,在傳統產業新型化上下苦功,在新興產業規模化上求突破;要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促進全產業鏈發展;要著力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要強化服務意識,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全面落實惠企政策,用心用情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聚焦縣域新型工業化,本期《當代縣域經濟》“特別關注”欄目以記者現場報道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現了四川省達州市明確“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導向,融入成渝產業鏈,全市各縣(市、區)統籌協同,合力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產品加工3 個千億級產業,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紡服飾3 個五百億級產業,醫藥健康、綠色建材等多個百億級產業的“3+3+N”現代產業集群,加快構建梯次協同、集群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典型案例”欄目深度解讀了四川省樂至縣全鏈條開發智慧物流、裝備制造、現代蠶桑核心產業,加速集聚特色產業、新興產業,夯實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根基的創新探索。“專家智庫”欄目刊發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博士后王春宇專稿《成渝雙圈產業鏈提升的重點方向探討》,針對我國供應鏈端能源、礦產、工業用原材料和價值鏈端高端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核心部件短缺問題,提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優化區域分工、提升協作效率,挖掘創新鏈深度融合銜接、價值鏈向高附加值延伸、空間鏈布局優化提升、供應鏈體系順暢可控提升“四大空間”,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特色鮮明、安全可靠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對策建議。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渡,勇進者勝。我們必須堅定決心和信心,強化擔當作為,不斷創新實踐,努力走出一條各具特色的縣域新型工業化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