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艷 譚輝 | 重慶市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民族長遠發展的大計。重慶市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六年陽光教育,起步精彩人生”的辦學理念,致力于青少年科技教育探索研究,著力科普與教育融合發展,努力實現科教的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融合與協同,以學科、平臺、師資一體化統籌推進、系統建設,不斷完善科教手段、筑牢基礎,形成科教融合新模式,點亮青少年科學夢想,為孕育創新人才提供優質的土壤。近年來,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 “‘科創筑夢’助力‘雙減’科普行動”優秀單位、“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首批領航學校、重慶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學校、重慶市科普基地等榮譽稱號;有8名學生獲得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和提名獎,有32名學生獲得“江北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和“區長提名獎”。
學校以“學為中心”,凸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堅持科學教育發展規律與學生發展需求的一致性、銜接性和統籌性,構建實施“三級階梯式”陽光校本課程整體育人體系,主張“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有機統一的課程理念,激發學生求知欲,引領學生從培養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到提升想象、動手、協作、探究和創造能力,一步步從“科學苗子”成長為真正的創新人才。
一級“博雅”課程,以“學科課程+N”路徑,面向全體師生參與,全學科融合、全過程滲透,在課堂上通過普及科學基礎知識、小實驗探索實踐,探尋科學真理,培養科學素養;分年段開發實施STEM課程,通過各學年段有機銜接,跨學科融合,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開展課外綜合實踐體驗,如“生命的旅程”“家鄉的橋”“建設污水處理廠”“模型創客”等課程。
二級“興趣”課程,開發設計科普興趣社團課程。結合課后服務的社團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科普講解、科學考察、創意機器人、科技模型、創意3D、人工智能等興趣社團,為學生興趣需求提供多樣化選擇。引導和培養學生長期、深入、系統地開展科學探究與實驗的興趣。統籌整合校內外優質課程資源,舉辦科技節活動,通過開展科普演講、科普作文、科幻繪畫、創客“DIY”、小發明、手抄報等科普、科技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科技興趣,讓學生廣泛參與;開展科技研學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
三級“專長”課程,因材施教,組織指導學生參與“白名單”競賽活動。學校面向有科技創新發展潛力的學生,搭建青少年成長平臺,開發設計小小發明家、小小實驗家、人工智能、無人機、科技航模、DI創新思維、FPSPI未來問題解決等精品課程,分層分類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市、區級科學素養、科技創新思維大賽等各類“白名單”競技活動,且成果豐碩,尤其在“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小科學家”“小發明家”“科技小能手”等綜合性和專項性創新人才評選中成績突出。通過以賽促訓,實踐創新,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家國情懷,在一次次競賽挑戰中磨礪和成長,點亮了少年兒童科創夢想。學校通過培養和發現科技“苗子”,打通小升初課程銜接通道,加強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并舉、實踐訓練與孵化人才并重,為科技創新發展儲備優秀人才。
校內青少年科技館中設置有動植物標本展示區、3D創客空間、機器人工作室、科技互動體驗區等良好的創新實踐環境。同時,學校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為教師培訓、智慧課堂、學生課外學習提供優質科技教育資源。如“科普中國APP”、科創筑夢云平臺、中國科普網等現代信息化技術平臺,內容信息豐富、學習方式多元,互動功能強大,優化了學習環境,增強了科普質量。
同時,學校打破教育時空壁壘,組織家、校、社聯動,廣泛參與全國、市、區科普周,全國科普日等主題活動,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故事演講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舉辦“院士專家校園行,點亮孩子科學夢”報告會,激發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開設“家長科普魅力課堂”,組織師生陽光志愿者走進街道、社區開展宣傳防觸電、防火災、防傳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溺水等民生安全科普活動;鼓勵青少年在現實生產生活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體悟勞動精神、鉆研精神、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此外,學校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把優質科普資源及時推送給家長和社會,發揮科普基地輻射作用。學校凝聚“家、校、社”合力,整合資源,構建校內外科普資源網絡。與重慶市科技館、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污水處理廠等場館共建社會實踐基地;與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合作共建,健全第三方機構進校園機制,利用社會優質科學教育資源,開展“科普大講堂”活動;與社區共建“科普宣傳基地”,開展家庭科普宣傳;匯聚家長的科普優質資源,成立科普志愿者團隊,為科普助力。組織師生到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校外科普基地開展科教實踐活動。組織全校師生、家長和社會志愿者參與線上、線下科普活動,普及科普知識。借助班級群、微信公眾號、云平臺等,讓學生廣泛參與科普講解大賽、科學素養大賽、科普答題、創新大賽等各類有內涵接地氣、有趣好玩的科普活動。
學校有一批有創新活力的專職科學教師和科技輔導員隊伍。同時,通過豐富的科技創新活動,吸引了其他學科教師、家長、校外專業人士加盟科教隊伍,充實壯大了科普隊伍。如,聘請浙江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院士、教授,以及教研機構等各方面的專家入校指導培訓,邀請優秀家長志愿者、社會各界志愿者當校外科技輔導員。
學校著力科教隊伍培訓,通過請專家進校指導,以及走出去考察學習、培訓、交流、研學實踐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建立科學、科技輔導員的一體化團隊協同研修機制。如,堅持開展“青藍工程”,形成師徒協同學習共同體,組織跨學科、年段課程團隊開發校本課程,形成市、區級課題研究團隊,參加全國、市、區各級優質課競賽、技能比賽、基本功大賽,專家點評等活動,學校青年教師先后獲得全國科學課競賽特等獎、一等獎等優異成績,科技老師榮獲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榮譽稱號。通過不斷磨煉、提升科教團隊專業能力水平,增強了創新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