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王湘蓉 邢曉鳳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這里千山青黛,落英遍野,生態保護良好。金沙縣外出務工人口較多,孩子們留守山村,教育資源缺乏。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擺在金沙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難題,他們猶記得,民進中央自1993年結對幫扶金沙縣以來,便奔赴在金沙縣這片熱土上。2020年,金沙縣再次向民進中央申請援助,“金沙所需,民進所能”,民進中央幫助聯引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與金沙縣合作共建金沙教育研究院及3所附屬實驗學校,探索出“政府+民主黨派+名?!焙献鬓k學、引領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模式。
民進中央整合社會有效資源,在金沙縣實施了“同心?彩虹行動”,為金沙教育注入了活力。依托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民進中央計劃經過3至5年的全程參與幫扶引領,把金沙教育研究院建設成為全縣教師專業發展的孵化中心,把三所義務教育學校打造為全省一流示范校。
在民進中央的聯系協調下,金沙縣多次組建科研考察團到北京、上海、江蘇等教育發達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多家教育機構赴金沙調研。本著“雙向選擇、合作共贏”的原則,民進中央積極助力金沙教育高質量發展。
金沙教育研究院院長任墩表示,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派出專家和團隊培養研究院研究人員的研究、培訓、協調能力,對3所附屬實驗學校管理團隊及教職工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培訓,組織協調全國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支持3所附屬實驗學校的專業發展,定期邀請國內名師和專家到金沙講學,不定期召開高端學術交流會,為金沙搭建重要教育學術平臺。
本著教師即研究者、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要求,金沙教育研究院在全縣組建37個學科中心教研組,吸納全縣570余名優秀教師加入兼職教研員隊伍,分科分段精準開展教研活動。創新“助學、讓學、互學、展學”和“導、思、探、評、結”相結合的“四學五環節”教學理念,先后開展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堂、“雙減”政策下的中小學作業設計、“考試管理”背景下的考試設計等專題研究,引領全縣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
為培養出一批教學技能優、教研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綜合素質硬的全能型教師團隊,金沙教育研究院及3所附屬實驗學校創新獎懲結合考核機制,由集團校務委員會為3所附屬實驗學校統一制定考核機制,強調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兩者并重,重視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共同發展,通過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全學段全學科教師技能大賽或學科優質課評比、師德師風教育周及專項行動等多種活動,結合師德師風、教學技能、課程建設和教研教改等多種能力進行綜合考核,力促教師考評體系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
在采訪中,任墩表示,金沙教育研究院建成使用以來,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管理科學,課研優質,師資一流”的培育目標,探索創新“三共九有”辦學模式,為推動西部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試水探路。
“教育研究院成立兩年來,我們從頂層設計、學術背景、理論研究到實踐研究,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味战榻B,“三共九有”的辦學模式,“三共”指:創新“政府+民主黨派+名校”合作共建新模式、探索“雙院長+雙主任+雙校長”聯合共管新路徑、構建“培訓+教研+考評”綜合共享新機制?!熬庞小敝福簩崿F政府投入有保障、民主黨派聯引有支撐、名校加持有力量、“雙院長”統籌有方法、“雙主任”指引有策略、“雙校長”管理有經驗、培訓提質有措施、教研引領有實招、考評激勵有標準?!斑@個模式正在畢節全市、貴陽市南明區進行推廣,是探索中國西部教師發展的有力路徑。”任墩表示。
“通過教研實現教師發展,我們打造了一個教研共同體的精準教研模式,構建了縣、鄉鎮學校聯動教研機制,以‘賽后活動、區域教研活動、工作室、學科中心教研組’4種方式來做教研。很多老師沒有找到方法之前,可能浮于表面,找到方法路徑之后,就使我們自身的發展有了內驅力。”任墩表示,和北師大合作之后,有了體系和理論依據,教師培養有了清晰的路徑。北師大對金沙縣教研員的發展有專項培訓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北師大先做示范,教會我們怎么做;第二步是我們一起做,我們在實踐中學習;第三步是放手讓我們做,北師大點評。
“在新模式下,大家有了新的思考,不僅僅是要講好課,還要思考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更深層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教師成長的過程?!备綄賹嶒瀸W校初中教師張艷艷認為,教師的成長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線上線下的培訓,讓一線教師與本地或外地的名師、專家等對話,學習前沿的學科理念及班級管理理念,從思想方法上指導教師專業成長;二是學校重視精神引領,通過本地本校的名師,開展“名師大講堂”“名師經驗分享”“教壇新秀分享講座”等活動,以榜樣的力量為引領,通過各種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樹立“邁開步,不停步,每天有進步”的學習理念;三是鼓勵教師自我發展,通過持續的讀書學習,反思實踐,引導教師“自我革命”,樹立“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源源不斷的一池活水”的持續發展理念。
“作為校長,要懂得教育,要有情懷,要善管理。我們的目標是把學校辦成師生向往的精神家園,讓這三所學校真正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標桿學校;成為學生愛學習、老師愛學生,老師有精神、把教育看成事業的學校。如果教師把教育當作事業,他就會有一種愿望、一種憧憬、一種奮斗的目標。”金沙教育研究院3所附屬實驗學校的總校長潘向明表示。
在“三共九有”的辦學模式引領下,金沙縣面向全省遴選三名校長分別擔任3所附屬實驗學校的校長,對學校進行精細化管理,領導全體教職工全面完成特色型學校的辦學任務?!叭鶎W校起點比較高,社會、政府、家長期望值也很高。這里的生源覆蓋了易地扶貧搬遷、外地務工、城區居民的子女,學校初建時,有人建議分重點班和尖子班,我們堅決反對,不能在孩子額頭上貼標簽,那樣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很大。基礎教育是培養與社會接軌的人。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的自信心,而不是填鴨式教學。我們的做法是讓孩子自我成長、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迸讼蛎髡f。
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屬實驗學校以培育“和智少年”為目標,以“科技與未來”為辦學特色,以“讓每一個孩子都閃耀智慧之光”為辦學愿景。
學校強調教學課堂和生活接軌,教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是真實場景下的學習。學習要跟生活、社會無縫對接,在學生身邊每個角落都是課堂。比如學校開學時,先帶學生到超市、農貿市場,到農村的泥巴地里,甚至到公路上去采集信息。然后整理出文具類、生活用品類、交通類的信息,拿回課堂上用。比如生物課上,講到植物的根,老師就帶學生們到荷花池去觀察荷花的根莖,在荷花池旁邊向學生講解。“這樣的課程孩子能記一輩子,這是老師站在課堂上對著黑板講、在實驗室里講都不會有的效果?!迸讼蛎髡劦?,學校還會組織一些消防演練、地震演練活動,教學生學會一些急救常識,比如人工呼吸等技能。為了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學校組織了模擬重走長征路活動,中學生走15公里,小學生走6公里,路上老師給學生講長征的歷史,增長他們的見識。潘向明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的孩子天天被關在教室里,學習時間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要設計大量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反思、在活動中成長,讓孩子在活動中慢慢找到自信,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學習的后勁,有底氣。要給孩子更多終身有用的知識和能力”。
如何辦好家長滿意、師生向往的學校?是金沙縣教育實踐中困惑的問題,山區的很多孩子,學習沒有動力,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潘向明到課堂上去找問題,跟孩子聊,讓孩子盡可能聊出心聲。擔任總校長兩年來,潘向明多次翻山越嶺到學生家里家訪。有一次去學生家,在屋里居然找不到一只凳子,他坐在床沿上,回來發現身上有了跳蚤。于是他堅持每天在校園撿垃圾,被學生稱為“撿垃圾的校長”。潘向明笑談:“撿垃圾不是目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關注,而不再扔垃圾,讓學生養成衛生好習慣,從學校開始慢慢去影響家庭。等有一天在校園里看不到垃圾了,我們就成功了。”
一系列的活動,看似“不務正業”,卻像細水滴灌,孩子們的視野正一點點打開。14歲的小冬是名孤兒,來到附屬實驗學校以來,逐漸接受新鮮的知識,被學校的科技課程所吸引,夢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一位鬧著要輟學打工補貼家庭的女孩,在學?;顒拥囊I下,找到了自己的愛好,慢慢靜下心來安心學習……
為打造一支綜合能力強的師資隊伍,金沙教育研究院立足“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發展主題,建立健全培訓、教研、考評相結合的綜合共享新機制。“學校的教師隊伍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在全縣遴選骨干教師,二是引進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三是面向社會招聘師范類應屆大學生。這樣的招聘模式,在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基礎上,還在年齡上形成了合理的梯度,保證了教師隊伍的長期發展?!迸讼蛎鞅硎尽?/p>
教師手上托著學生的未來。學校對教師的管理有兩點:一是把人留下。學校強化坐班,老師在辦公室批改作業,學生有問題就可以找到老師。當然中途有事可以走,但要寫清楚事由及時間,一個禮拜總結一次。二是把心留下。靜下心來做事,才能出成果。潘向明說,好老師的標準是讓學生喜歡你;讓學生有好奇心、有學習的沖動,有沖動才會有行動;在教育理念上,始終要堅持讓有差異的孩子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為了摸清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基礎,潘向明一有時間就去課堂聽課,他從不提前打招呼,而是隨機選擇聽課班級。潘向明跟教師提出4點要求:育人要有溫度,要有愛心,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學習要有寬度,要多讀書;研究要有深度,有深度才有推廣的價值;處事要有高度,不要局限在一個小圈子里,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金沙教育研究院和三所附屬實驗學校是民進中央幫扶金沙縣的一個縮影,教育的協作創新理念,正在這里踐行。在金沙廣袤的天地間,老師牽引著孩子,走向廣闊青蔥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