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夏衛紅 通訊員 姚 寧
2023年9月7日,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重點產品能效、水效“領跑者”名單發布,中國石化多家企業獲評能效水效領跑者標桿企業。中天合創再次入選,這已是中天合創第三次獲評該稱號。作為國內已建成的最大規模煤化工企業,中天合創以其自身的魅力贏得了關注,也承載了更多的責任與期待。
因中天合創地處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鄂爾多斯,但當地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匱乏,中天合創立足企業駐地資源稟賦特點,充分發揮煤炭資源效能最大化,在資源的平衡利用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天合創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圖為中天合創化工裝置鳥瞰圖。姚寧 攝
煤制烯烴生產工藝流程長,水資源消耗大。公司通過繪制詳細的供水、排水管網圖以及精確的計量網絡圖,加強24小時全程監控,確保水耗從源頭開始控制。在此基礎上,采取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將污水處理成再生水,大部分作為原水送凈水廠,小部分直接作為循環水的補充,實現污廢水“零排放”。截至目前,年度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均保持在98%以上。同時采用節水型閉式循環水冷卻系統代替傳統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廣泛使用空氣冷卻器代替水冷卻器,極大程度減少項目用水。在源頭把控減少水資源消耗的同時,公司瞄準非常規水的高效利用,建成投產一套3000立方米/小時處理能力的礦井水深度處理裝置,綜合利用煤礦疏干水作為生產取水。
為了提升管理水平,公司不斷拆解細化用水管理,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齊抓共管,久久為功。成立節水領導小組,建立公司級、運行部級、裝置級三級節水網格化管理機制,層層壓實管理責任。分解年度節水指標,制定節水指標考核措施,嚴格取用水量統計,定期校驗維護計量器具,做好水平衡分析。制定嚴格的獎懲機制,激勵、獎懲和倒逼各個責任體系推進工作落實,實現節水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近年來,中天合創努力破解制約安全發展、綠色發展、資源利用不充分和技術指標不先進等瓶頸問題,開展“甲醇煤漿提濃”“降低烯烴醇耗”“降低熱電供電標煤耗”等技術攻關20余項,實施挖潛增效項目100余項,把節能降耗落在實處、細處。對月度用能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有效指導裝置降低能耗;將能耗指標納入各運行部工藝小指標勞動競賽內容,將能耗完成值分解至班組,通過班組評比方式有效提高能耗控制水平。健全能耗考核機制,引領單位產品能耗邁入先進行列。
2021年,中天合創煤制甲醇、煤質烯烴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均達到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發布的《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中能效標桿水平,位于行業前列。
近年來,中天合創重點實施了余熱蒸汽發電、熱電空預器密封改造和廢煤漿回收利用等一大批節能技術改造和管理措施,實現年節約能源7.55萬噸標準煤。2022年以來,陸續開工建設高壓閃蒸氣回收改造、OCC裝置擴能等多個項目,將“能源購進貯存、加工轉換、輸送分配、終端消費”各環節統籌考慮、系統謀劃。高閃氣回收改造前,煤氣化裝置灰水處理系統產生的高閃氣需排放到火炬燃燒,內含40%有效氣體得不到充分利用。項目改造后,每小時可處理6000立方米高閃氣、生產1.5噸甲醇。
為解決裝置產生的中低壓蒸汽在夏季運行時由于供需不平衡存在放空現象,公司在優化平衡上下游裝置運行負荷的同時,建設了余熱蒸汽發電項目,年可回收64萬噸蒸汽,發電1.2億千瓦時,節能增效顯著。同時,著眼“雙碳”目標,大力實施綠色潔凈發展戰略,堅持減碳進程與轉型升級相統籌,積極推進綠氫綠電項目落地,不斷推動綠氫綠電耦合煤化工發展,進一步優化用能結構,提高能效水平。加快推進“綠色降碳升級改造”、分質制鹽、分布式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多措并舉推進灰渣綜合治理,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