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媚聰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近期發布了《2022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報告。該報告著重指出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對于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續下降和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全球化石能源危機激發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擴張和成本競爭力的提升。在2022年,大宗商品和設備成本波動導致各國經歷了截然不同的成本趨勢,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加權平均平準化度電成本繼續下降,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加權平均電力成本下降3%,而陸上風電則下降5%,聚光太陽能發電下降2%,生物能源發電下降13%,而地熱發電則下降22%。在2022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產能中,約有86%(187吉瓦)的成本低于化石燃料發電價格,有效降低了全球發電行業的整體燃料費用。
過去20年強勁的可再生能源發展還為全球能源安全方面帶來了強大的經濟效益。自2000年起,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為電力領域節約至少5200億美元的燃料費用;在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中,僅在2022年新增產能的使用壽命周期內,所節省的成本就將高達5800億美元。更具成本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在解決當今能源和氣候危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也是各國實現能源系統轉型、迅速減少并最終擺脫化石燃料過程中,同時避免對宏觀經濟造成的損失的重要途徑。
中國是全球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成本下降的關鍵驅動力,尤其是當其他地區主要市場的成本都在增長,中國生產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和風力渦輪機設備價格穩步下降,依然確保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以陸上風電為例,2022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新裝機容量的最大市場,陸上風電、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光伏在全球新增裝機容量中的份額分別從2021年的41%和38%提高到50%和45%,間接致使安裝成本較高的市場份額相對于2021下降。如果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這一時期全球加權平均平準化度電成本曲線將勉強保持平穩,難以實現成本下降。2021年至2022年期間,生物能源全球加權平均平準化度電成本下降了13%,也是由于2022年中國和巴西新投產的低成本項目比例增加。
中國對于全球可再能源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能源總裝機的48.8%。其中,風電裝機3.89億千瓦,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裝機4.7億千瓦,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過去10年間,中國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實現了由“跟跑”“并跑”向“領跑”的巨大跨越,已經成為全球能源系統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在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長的同時,以光伏產品、電動汽車、鋰電池為代表的中國外貿“新三樣”也表現搶眼。2022年,太陽能電池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五的企業全部為中國企業。中國企業在全球光伏組件市場份額持續增長。國際能源署的報告顯示,中國在綠色能源和技術領域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22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超過512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0%。2025年前,在全球太陽能發電主要零部件領域,中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有望擴大至95%。
隨著全球能源綠色轉型的需求愈加迫切,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產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美歐等發達國家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未來,中國不僅將大力推進國內綠色低碳發展、穩步推進“雙碳”目標實現,也將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走出去”,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