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振維
江漢油田聚焦中國石化新征程上的新使命新任務,錨定高質量實現“萬億方儲量、千萬噸油田、百億方產量”戰略目標,以打造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提升管理效能和發展效益,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化新篇章中展現江漢作為。
江漢油田聚焦效益開發抓經營管理,堅決扛穩扛牢“為祖國找油、為民族爭氣”的核心職責。
一是夯實發展主陣地。牢固樹立“所有資源都能找到”的理念,堅持常非并舉、海陸并進,抓實紅星500億立方米頁巖氣增儲“1號工程”,拓展吳家坪組和茅口組兩個千億立方米增儲新陣地,評價復興侏羅系千萬噸增儲潛力及適應性配套開發政策和工藝技術,挖掘潛江和八面河兩個千萬噸碳酸鹽巖油藏資源潛力,持續鞏固和拓展勘探增儲“五千陣地”。以總部礦權內部流轉為契機,深化戰略選區研究,拓展發展空間。堅持把有效益的產量作為產業報國的現實載體,抓好涪陵氣田穩產、復興紅星上產工程,抓實老區穩基礎工作,推進頁巖油攻關動用,深挖碳酸鹽巖重點區帶上產潛力,保持箭頭向上的良好發展趨勢。
二是跑出轉型加速度。把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作為提升管理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圍繞打造國內一流無機化工基地,抓住儲氣庫建設機遇,無機有機并重,大力發展消毒劑產品“小巨人”和氫氣新能源、氯化聚烯烴新材料,逐步邁向中高端。發揮自身優勢推進新能源轉型發展,充分發掘油氣伴生資源潛力,持續推進風電、光伏、地熱項目建設,加快鹵水提鋰工業化進程,跟蹤天然氣提氦和地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進展,構建多能互補一體化新格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打好效益巧算盤。強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嚴抓十大降本增效項目,深化外委轉自營,實施SEC儲量和區塊目標管理,實現從開發油氣藏向經營油氣藏轉變,持續降低盈虧平衡點。將效益理念貫穿生產經營全過程,更加注重價值創造、投資回報,嚴把方案設計關,抓實源頭降本。壓實專業部門投資責任,抓好全過程、全系統投資成本優化。
堅持以高水平改革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穩妥推進一批增活力的改革舉措,加快突破一批添動力的創新項目,著力升級一批提效率的管理流程。
一是以目標引領深化改革調整。聚焦現代油公司發展模式,持續推進科研人員一體化管理,探索構建“人才飛地”模式,配套雙重培養、考核激勵等機制,構建“科研大兵團”體系。圍繞提升“過程控制”職能,完善生產部門牽頭抓總、業務部門過程控制、專業部門考核監督運行模式,推進廠直管班站示范區建設,配套搭建生產安全監督平臺和異常管控中心,構建“生產大運行”體系和“過程大監督”體系。圍繞提升“支撐保障”職能,以數據賦能、業務驅動、價值創造為發力點,打造“數據+平臺+應用”信息化運行模式,加快建成新型數據資源中心,做好“大開發、大運行、大安全、大經營”信息化支撐,持續強化應用供給,推動“管正常向管異常”“人找事向事找人”轉變。
二是以問題導向強化科技支撐。聚焦天然氣新區提產提效、原油老區穩產降本、碳酸鹽巖和頁巖油商業開發等,在陸相頁巖油氣滲流機理、紅星二疊系可壓性評價、碳酸鹽巖儲層成藏條件等方面持續發力,以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推動生產運行全過程降本,讓更多的儲量資源潛力釋放出來,引領和推動我國頁巖油氣產業發展。堅持引一切資源為我所用,統籌國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力量,引智借腦,解決新領域的“瓶頸”問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和兜底政策,加大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力度,激發創新活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深入推進安全管理強化年行動,以高標準的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在最危險的行業抓出最扎實的安全業績,為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
一是以預為先抓安全。進一步完善HSE管理體系,抓實體系審核和管理評審,推動體系有效運行,堅持排查見底、措施到底、落實徹底,強化風險識別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各級管控措施并舉一反三排查整改,著力切斷風險到隱患、隱患到事故的鏈條。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強力推動“低老壞”問題整改銷項,加強承包商和直接作業環節管理。
二是綠色潔凈抓環保。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深化綠色企業行動,落實一方案兩清單,加強環保依法合規排查整治,持續抓好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更高水平的綠色企業。以碳的凈零排放為目標,落實碳達峰八大行動,大力實施能效提升計劃,深化油田能管中心應用,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打造綠色低碳競爭力。
三是與時俱進強“三基”。著力構建以兩冊為核心的基層管理體系,深化警示教育,落實答疑解惑工作機制,開展生產安全監督平臺建設,做到讓崗位員工知風險、會操作,增強全員安全意識和安全履職能力。全面貫徹落實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開展效能對標,強化評價分析,抓好標桿選樹,推動管理水平上臺階。
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企工程,持續完善有利于人才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全力打造華中地區油氣勘探開發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充分釋放人力資源創新創造創效活力。
一是堅持黨管人才,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優勢轉化。加強政治引領,完善和落實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人才工作成效納入黨建述職評議和領導班子考核,以考核傳導壓力,以壓力推動落實;堅持服務大局,從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高度,把握好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隊伍規模與素質結構、高端引領與重視一線的關系,統籌好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各環節工作,積極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
二是堅持鮮明導向,強化考核激勵,激發人才活力。貫徹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嚴格執行干部選拔任用程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競爭性選撥、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制度;健全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堅持共性與特性、績效與潛力、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建立以創新價值為基礎、以能力為標尺、以貢獻論英雄的人才分類考核評價標準;完善薪酬分配管理體系,嚴格考核兌現,實行差異化分配,加大向科研單位、生產一線傾斜力度,推動人員向艱苦崗位、緊缺工種、新興業務、創效單位合理流動,激發人才積極性創造性。
三是堅持深化培養,注重分層分類,建強人才隊伍。遵循不同領域人才成長發展規律,細化人才群體,實施頭雁、鑄劍、賦能、倍增、強基等五大人才工程,打造戰略領軍、科技創新、專業管理、新興業務、一線骨干等五大人才方陣;堅持戰略導向和需求導向,將培養人才與油田發展戰略有機結合,推進培訓培養體系、模式、機制的整體創新,強化系統性培養,分系統分專業構建領軍、拔尖、骨干、后備等四級人才庫;突出精準化培養,實施“特種兵人才培養”計劃;探索開放式培養,送外委培、合作交流,促進人才資源持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