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武彥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江漢油田全面建設千萬噸大型油氣田的重要關口,新聞宣傳戰線必須守好黨的新聞宣傳輿論陣地,用心用情講好“逐夢千萬噸”的江漢故事和精神傳承,讓油田的新發展理念、思路、舉措深入人心,匯聚起全面建成千萬噸大型油氣田的強勁動能。
創作符合時代主題、引發情感共鳴的作品既是新聞宣傳的本職工作,更是搶占輿論高地的政治任務。新聞宣傳既要善于突破具體事件的局限,站在時代船頭用宏觀思維、全局觀念審視新聞,通過“小題大做”從下到上、由點到面,挖出事件的時代意義、現象背后蘊含的本質;又要善于把握報道的最佳角度,尋找時代與受眾之間的聯系,找到揭示時代價值的突破口,用小切口反映大時代,小視角揭示大主題。
針對鄉村振興這一宏大主題,江漢油田推出的《龍潭村里興農談》就是用油田員工、村民、村委委員、村黨支部書記等不同身份人的切身感受,生動展示油田給龍潭村帶來的新變化。
國企改革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公司抓住“廠直管班站”示范單位荊州采油廠和清河采油廠深入解剖,推出《“云”上江陵精彩之“變”》《改革潮起八面河》等報道,客觀講述干部員工在改革中從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到管理模式的艱難“重塑”,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改革是大勢”“早改早受益”等觀念深入人心。
要把黨的“好聲音”及時準確傳遞到員工群眾的心坎里,不但要站穩政治立場,還要有淵博的知識。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充電”,熟悉各領域的基本原則、流程、制度,既要明白專業術語,從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等多種要素中篩選有價值的線索,還要運用比喻、替代等手法使深奧的政策淺顯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繁雜的數據簡單化,將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翻譯”成員工群眾聽得懂、喜歡聽的大白話,讓報道“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
江漢油田開設新聞大講堂、開展導師帶徒、成立課題攻關項目組,不斷拓展采編人員的知識面,提升專業能力。推出的《探尋3000萬年前的“湖”中風光》《恐龍年代古老地層迎“復興”》,采用具象的語言生動描述勘探開發人員幾十年不懈探索,最終在潛江鹽湖盆地和涪陵復興區塊實現重大突破的動人故事。稿件在《中國石化報》整版刊登,并被多家網站轉載,收到良好反響。
好的新聞需要處處留心、觀察發現。“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新聞工作者要時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新聞線索。要通過會議找線索,在寫好會議報道的同時,抓住領導講話的重點,獲取眾人關心的信息,挖掘更深層次的“新聞富礦”;學習文件找線索,在“吃透上情下情”中把握“火候”;深入現場找線索,到生產車間、基層一線,從火熱的創新實踐中逮“活魚”。
2021年江漢油田推出的專版圖文《再見》就是記者在通訊員的微信朋友圈,看見其發的一張一名即將退休的員工列出的物資交接明細的圖片,隨后深入采訪寫成。報道呈現了員工對油田對崗位深沉的愛,成為開展感恩教育的“活教材”。文章在油田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僅一小時,點擊量就過千。
在新聞資源共享、“同題共答”的形勢下,先入為主謀篇布局,是做好新聞宣傳的必然趨勢。新聞事件的發生是客觀的,選題設置卻具有明顯主觀性。要深入研究讀者關注的焦點,將主觀與客觀相統一,提煉好的選題,打造輿論焦點。涪陵氣田作為我國首個商業開發的頁巖氣田,備受關注。江漢油田圍繞“氣田累產400億立方米”“氣田勘探開發10周年”這些重大節點,提前策劃布局,統籌媒體資源,制作全媒產品,形成集中攻勢,相關新聞報道近4000篇次,引發現象級傳播,入選央企月度熱點事件和總部宣傳工作案例。
要提高報道質量,堅持內容為王,根據選題建造報道的結構、編制報道的素材、展開報道的思路,把思想的深刻性、表達的貼近性和作品的高品質統一起來,讓新聞有血、有肉、有靈魂,更具吸引力。公司策劃的H5作品《這幅千里江山圖用半個多世紀繪就》運用“內容+技術”手段,以手繪長圖形式,分六個板塊呈現江漢油田聽黨號令、自強爭先,四海為家、油氣報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夢千萬的壯闊歷程,引起干部員工深刻共鳴,紛紛留言轉發。
實踐證明,引人入勝、打動人心的新聞都是有思想、溫度、品質的精品力作。有思想就是既要重時效和準確,更要重涵養和深度;有溫度就是既要重貼近和通俗,更要重情懷和品位;有品質就是既要重數量和聲勢,更要重質量和效果。
江漢油田大力開展記者一線行、新春走基層等活動,引導采編人員堅持“三貼近”,深入“走轉改”,積極踐行“四力”,主動到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和干部員工的火熱生活中挖掘素材、提煉主題、傳播思想。在《站在荒野的脊梁上》一文中,記者通過沉浸式、體驗式采訪,跟隨一個作業班組出工,真實再現了為保油上產,長年與荒野為伴的600多名作業工的工作生活、精神情感。“長年在荒野,臉再沒白過,但杜麗偉力氣變大了很多,最開始吊卡要兩個手才能抱起,現在單手就能拿起”等細致入微的描寫,于無言中感人至深、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