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永強
英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海上風電領域的領軍者,然而,最近幾年的發展趨勢卻不樂觀。
盡管目前英國仍然在歐洲占據主導地位,但其他歐洲國家的追趕讓英國成為清潔風電出口國的愿望變得遙遙無期。英國目前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僅為14千兆瓦,遠落后于他們設定的2030年建設50千兆瓦的目標。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29日在《中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頭號海上風電供應者》一文中指出,英國作為頭號海上風電建設者的桂冠輸給了中國。
成為清潔風電出口國是英國的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它面臨各種挑戰和困擾。
在過去幾年中,英國政府頻繁改變海上風電的政策和法規,給投資者和項目開發商帶來了不穩定性。這給項目的規劃、融資和建設帶來了困擾,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和決策。
首先,政策和法規的不穩定性給項目規劃帶來了挑戰。在制定長期發展計劃和投資決策時,投資者需要可靠的政策支持和預測性的法規環境。頻繁的政策變動和法規調整使得項目規劃變得不確定,難以做出準確的決策和投資計劃。
其次,政策和法規的不穩定性還給融資環節帶來了不確定性。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在考慮向海上風電項目提供融資時,需要評估政府的支持政策和法律框架。如果政策和法規頻繁變動,對投資回報和風險評估造成不確定性,可能導致融資難以獲得或利率較高,增加了項目的成本和風險。
此外,政策和法規的不穩定性還可能使一些潛在的投資者望而卻步。他們可能不愿意承擔政策和法規變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選擇將投資資金轉向更穩定的市場或行業。這對英國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限制了項目的吸引力和潛在的資金流入。
盡管英國在海上風電技術和經驗方面具有優勢,但其海上風電項目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高昂的項目成本影響了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并增加了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造成高昂項目成本的原因有多個方面。
首先,渦輪機、塔筒、海底電纜等關鍵部件的價格相對較高。海上風電項目需要大規模使用這些特殊部件,而它們的制造、運輸和安裝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從而導致了成本的上升。
其次,海上風電項目的施工成本較高。海上施工涉及復雜的物流、安全措施和人員培訓等因素。需要投入大量的船只、起重設備和人力資源來進行安裝和維護工作,這進一步增加了項目成本。
再次,海上風電項目的環境因素也會增加其成本。海上環境惡劣,風暴、波浪和鹽霧等因素對設備和設施的耐久性和維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需要采取額外的防護和維護措施,這進一步增加了成本。
英國海上風電產業在供應鏈和人力資源方面面臨挑戰。
首先,供應鏈的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渦輪機制造和組裝等關鍵環節的供應鏈尚未完善。英國目前還需要依賴進口渦輪機等關鍵設備和部件,這導致了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和風險。延遲交付和供應鏈中斷可能會對項目進展產生不利影響,導致項目的滯后和延誤。
其次,英國在人力資源方面也面臨挑戰。特別是缺乏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的問題。海上風電項目需要涉及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包括工程設計、施工管理、運維維護等。然而,英國目前的人力資源庫存不足,對于這些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日益緊缺。這限制了項目的進展和產業的發展潛力。
在英國海上風電項目中,環境保護和社會影響方面存在一定的抵觸。這些項目往往位于海域或港口附近,這使得它們與海洋生態系統和當地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建設和運營階段可能對漁業資源、海洋生態環境和當地社區的生活產生影響,引發了環保組織和當地居民的擔憂和抵制。
一方面,漁業是許多當地社區的重要經濟支柱,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可能導致漁業資源減少或遷移,對漁民的收入和生計產生不利影響。海上風電項目的設施和操作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干擾,例如魚類遷徙、底層生物棲息地和鳥類遷徙路線。這些環境變化引發了對生態保護的擔憂。
另一方面,海上風電項目往往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導致土地利用變化和視覺影響,對當地社區的景觀和環境質量產生影響,引發社區居民的不滿和抵制。

英國Burbo海上風力發電場。視覺中國 供圖
英國海上風電發展還面臨技術挑戰和電網連接不穩定的問題。
首先,海上風電項目需要克服惡劣的海上環境條件。海洋波浪、風暴等不可預測的自然因素對風機的可靠性和穩定運行提出了挑戰。高風速和大浪沖擊可能導致設備損壞或停機,從而降低了技術可靠性和發電效率。
其次,項目的電網連接和輸電能力也面臨一些困難和瓶頸。由于海上風電場通常位于離岸遠處的海域,需要長距離輸電至陸地上的電網。海上輸電線路的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且技術復雜度較大。在電網連接方面,由于海上風電發展較快,電網擴建和升級的速度未能跟上,導致一些電網連接的不穩定性問題,例如輸電容量不足或電網故障等。
這些技術挑戰和不穩定的電網連接對海上風電項目的運營和可靠性產生了影響,增加了運營風險和成本。
英國海上風電雄心勃勃的計劃受挫給我國風電發展提供了一些啟示。
多元化供應鏈。過度依賴進口關鍵設備和部件會增加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和風險。英國海上風電計劃受挫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其對于渦輪機等關鍵設備的依賴。我國風電產業可以通過培養本土的渦輪機制造能力和關鍵部件供應商來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確保風電產業的穩定發展。此舉不僅有助于降低成本,還能夠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加強技術創新能力。英國海上風電計劃受挫部分原因是技術挑戰所致。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之一,可以在技術創新方面繼續加大投入。通過研發和采用新技術,提高風機的可靠性、適應性和效率,可以進一步增強風電產業的競爭力,并降低風電項目運營風險。此外,我國還可以加強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術,加速技術進步。
改善電網連接穩定性。我國在海上風電發展過程中要對此加以重視,注重電網建設和通信技術的發展,確保電網連接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對于風電場的正常運營和發電效率至關重要。同時,積極推進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確保海上風電和陸地電網之間的穩定互聯,有助于提高中國風電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持續投資和培育市場。英國海上風電計劃受挫與投資和市場發展不足有關。我國在風電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仍需要持續的投資和市場發展推動風電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要繼續提供穩定的政策支持,鼓勵投資者參與風電項目。此外,各級政府可以建立更加開放和競爭的市場機制,促進風電發電價格的合理形成,提高風電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英國海上風電計劃受挫也反映了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我國在實現清潔能源轉型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通過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納入風電發展的規劃和決策中,制定并執行嚴格的環境標準,加強對風電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和監管,我國可以確保風電的可持續利用,并獲得更廣泛的社會支持。
提供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英國海上風電計劃的困境部分受到政策和法規的不確定性影響。我國可以從中學到重視政策和法規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府可以制定明確的政策支持,提供長期的投資和運營環境穩定性,鼓勵投資者參與風電項目。
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國內外合作伙伴關系對風電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國要尋求與技術供應商、投資者、銀行和國際合作伙伴等各方合作,共同承擔風電項目的風險和回報,分享技術和資金,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持續監管和安全控制。我國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加強對風電項目的監督管理,確保安全運營和維護標準的遵守。同時,還需要加強安全意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減少事故和風險。
做好社會參與和溝通。英國海上風電計劃受挫也與公眾的擔憂和反對意見有關。我國風電行業需要學會與地方社區和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通過透明的信息披露和廣泛的參與機制,可以減輕公眾擔憂,增加社會支持,促進風電項目的順利實施。
制定長遠規劃。我國可以從英國的經驗中得出啟示,需要制定持久的長遠規劃和戰略,以確保風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包括在能源政策中明確風電的發展目標,制定長期的規劃,合理布局風電項目,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風電的發電效率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