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志強 李 慧 玄雪花
(吉林大學圖書館,吉林 長春 130021)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這是自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第十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1]。全民閱讀從最初“倡導全民閱讀”到“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如今已經發展到“深入推進全民閱讀”的階段。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閱讀是促進大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大學生可以獲取知識,增強道德素養。然而,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目前部分大學生的閱讀量遠遠不夠、略讀泛讀不求甚解、讀書只為升學或求職。教育專家認為,長此以往,大學生難以增長見識,也難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甚至逐漸喪失獨立思考能力[2]。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大學階段要引導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加強科技史、科學發展趨勢等方面的閱讀,理工農醫類專業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閱讀。”高校圖書館理應積極響應“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時代要求,為建設書香校園貢獻應有的力量。因此,本文基于某高校各學院圖書館借閱數據分析,對目前高校大學生閱讀狀況展開分析,進而提出大學生閱讀推廣策略。
筆者分別對某“雙一流”高校8個學院近11年的借閱數據進行求和,使用總借閱數來代表每個學院的書目借閱特性,通過餅形圖來觀察每個學院的書目借閱概況,如圖1所示(圖1中的各字母代表圖書類型,參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

圖1 某“雙一流”高校8個學院書目借閱概況
由圖1可見,各學院的借閱書目類型既有相似之處又存在差異,以10%為界限,將各學院主要借閱書目分成兩個級別:10%~100%為第一級別,即專業書目;1%~9%為第二級別,即次要書目[3],如表1所示。

表1 某“雙一流”高校8個借閱書目傾向
由表1可知,各學院的借閱偏好情況,如數學學院主要的借閱偏好是書目‘o’,書目‘t’和書目‘i’,次要偏好主要是書目‘b’,‘c’,‘d’,‘f’,‘g’,‘h’,‘j’,‘k’,‘r’。此外,表1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各學院間的關聯程度,如從專業書目的角度來看,經濟學院和商學院的關聯程度很大,他們的主要借閱書目都是‘i’,‘h’,‘f’;電子學院、物理學院和化學學院的關聯程度很大,他們的主要借閱書目都是‘o’,‘t’,‘i’,‘h’;另外,電子學院,計算機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和數學學院之間有一定關聯,他們都對書目‘t’存在明顯的借閱偏好。圖2更直觀地表示了這種關聯程度。
為了進一步觀察各學院間的關系以及各學院的書目借閱變化情況,以時間為橫軸,書目借閱量為縱軸,畫出書目借閱趨勢變化圖,如圖3所示。

圖3 某“雙一流”高校各學院書目借閱趨勢變化
從總體上看,各學院書目借閱變化情況呈現一定規律性,書目借閱峰值和低谷呈現一定的周期性,從長遠來看各個學院對于每個書目的借閱量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單獨來看,每個書目與學院又有各自的聯系特點。從書目‘o’來看,數學學院對書目‘o’的借閱量最大,商學院和經濟學院借閱量最少。從借閱趨勢來看,數學學院的借閱趨勢呈單獨的特點,電子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對書目‘o’的借閱趨勢相近,商學院和經濟學院對書目‘o’的借閱趨勢亦相近。其他書目也都有類似的特點,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書目借閱趨勢特點
為了探究各學院與主要書目的對應關系以及各學院之間的聯系,選取每個學院近11年的圖書借閱量的均值作為分析指標,對其進行對應分析,圖4顯示了各學院和學院與書目的關系。

圖4 各學院書目對應分析圖
從學院與書目的關系角度看,數學學院與書目‘o’的關系最為密切;計算機學院與書目‘t’的關系最為密切;經濟學院與商學院則與書目‘a’,‘f,‘c’,‘d’的關系最為緊密。其他書籍為經濟學院、商學院、電子學院、計算機學院和數學學院所共用,且不與特定學院產生過于密切的關系,這些書目可視為這幾個學院的公共基礎書目。從學院的關聯程度來看,這8個學院可以大致分為4類,經濟學院和商學院處于同一坐標象限,可以歸為一類;計算機學院和電子學院處于同一坐標象限,可以歸為一類;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屬于一個象限,歸為一類;生命科學學院單獨在一個象限內,可以單獨劃為一類。但數學學院處于其他7個學院中間,可以認為數學學院與其他7個學院都存在一定關聯,其中與物理學院和化學學院的關聯性最強。
根據以上結果,在相近學科間差異分析中,計算機學院和電子學院關系最為密切,數學學院、物理學院、化學學院的關系最為密切,而數學學院處于其他7個學院中間,其他7個學院都存在一定關聯。以上結果充分說明了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的重要性。
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結論對比而言,兼具相似性與差異性。一方面,相似性體現在學生的借閱內容與數量方面,無論是借閱趨勢還是借閱量,計算機學院表現均稍顯遜色。另一方面,學生雖然閱讀內容種類繁多,但大多從屬專業性,對于哲學類、古典文學類的書籍,傾向性不高,存在明顯的閱讀內容單一的情況,與大部分相關研究的調查情況基本一致[4]。差異性體現在大學生的閱讀動機。目前有諸多學者認為大學生閱讀存在功利化傾向。然而,該點在本次研究學院的表現并不突出,大學生借閱書籍的目的主要是學習專業知識,并結合自身發展需求而選擇閱讀書目[5]。除此之外,大學生具有較明確的閱讀動機,閱讀觀念較為健康。
研究結論的差異,一方面源于樣本的選取,一方面是研究方法的不同。目前,大學生閱讀研究的相關研究成果,普遍采用訪談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側重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自我評價,分析結果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而且,研究所采用的調查問卷設計,也可能會對研究結論的可靠性造成影響。
相比而言,本文選用圖書館的圖書借閱記錄數據,對學而生閱讀傾向中的影響因素予以規避,在一定限度上消除樣本選擇導致的誤差,促使研究過程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各學院學生的閱讀狀況[6]。
為了讓大學生加強對閱讀的重視程度,高校應對優秀書目進行大力宣傳,讓學生在閱讀優秀作品的過程中接受精神熏陶,進而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需要通過閱讀不斷進行總結,明確自己該讀什么書,怎樣提高閱讀質量。這樣一來,學生方能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習慣。在閱讀之前,幫助學生提煉閱讀內容的關鍵點。在閱讀過程中,應引導大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在深入理解后加以利用,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閱讀結束后,學生要根據所讀內容寫出優質的讀書筆記。
教師要多組織一些有關閱讀的課外實踐活動,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通過讀書分享會等形式讓學生在某段時間內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并在課上進行分享。通過身邊人的分享,帶動更多學生進行高品質的閱讀活動,進而有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另外,高校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加強對不同院系、不同興趣愛好學生的閱讀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并通過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環境的營造,加快建設書香校園。
高校要加大對圖書館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力度。應持續豐富圖書種類,不僅要有經典的古籍圖書、各專業圖書等,還應與時俱進,引入當下流行暢銷的書籍,并在此基礎上建設數字圖書館,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在線閱讀、在線指導等增值服務。高校還可舉辦圖書捐贈活動,將學生不想保留的舊圖書收入館內并進行圖書置換,使每個人都有機會閱讀到更多的優質書籍。另外,教師應積極參與大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工作,積極引導大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并定期組織開展“圖書館之星”評比活動等,提升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
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進行宣傳,以加強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設立圖書角等,組建大學生閱讀社團,為學生提供方便舒適的閱讀環境。
數字資源建設是數字圖書館開展服務工作的基礎保障。高校在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過程中,應積極購買、自建數據庫等,為師生獲取教學資源提供便利。另外,提供多種資源獲取渠道,如電腦端、手機端等。
另外,要將數字圖書館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和管理體系,加強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包括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設計豐富的教育內容,以提高師生對信息資源的獲取、評價、利用能力。
閱讀是大學生學業生涯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獨立思考和寫作表達能力,從而提升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然而,由于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從眾心理,容易導致大學生閱讀并不適合自己的書籍導致閱讀品質不如人意。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足夠的閱讀興趣和正確的閱讀動機,更需要高校教師和圖書館工作者的正確引導。本文以某高校圖書館圖書借閱記錄為樣本,對相似學科間差異予以分析,客觀反映了各學院大學生的閱讀偏好,讓結論更具說服力,也讓本文基于結論提出的若干建議具備針對性和可行性。雖然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創新,但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僅關注了專業與時間方面的影響因素,缺少對高校圖書館藏書規模、學生來源等方面的考量,期待能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