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53)
隨著高等職業(yè)院校辦學數量的增加和規(guī)模的擴大,教師人數也急劇增加,有關教師的各種信息資料呈成倍增長的趨勢。教師的學術成果被認為是評估學校或二級學院績效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學校評估、人才培養(yǎng)檢查和項目驗收的必要考核項,也反映了學校的知名度。然而,許多高校雖然擁有ERP系統(tǒng)、OA系統(tǒng)、科研管理系統(tǒng)、財務報賬系統(tǒng),卻忽略了對教師成果的管理。大多數高校目前的教師成果由科研處、教務處或是二級學院的秘書進行管理,管理人員會收取教師成果復印件。這種管理模式存在成果收取不及時、漏收以及統(tǒng)計不靈活等缺點,會給管理帶來不便。不同類型的成果保存在不同的部門,管理人員也不穩(wěn)定。學校每次申報項目或進行評估檢查時,都要面臨成果數據交換形式落后、數據共享困難、數據不完整等問題[1]。例如,教務處在收到新專業(yè)評估任務時,會進行教師成果統(tǒng)計;科研處在年終進行科研成果獎勵時,會要求教師提交成果資料;二級學院在申報教學成果獎時,會要求教師填寫自己的成果數據。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會無數次地重復提交成果資料,多次重復填寫相同的數據表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力。因此,教師成果管理信息化尤為重要。如何準確、高效地對不同類型的成果進行準確統(tǒng)計,是二級學院乃至學校信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各高校的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學校很難采購到一個完全適合本校成果管理流程和特點的管理系統(tǒng)。因此,學校自主開發(fā)本地化的成果管理系統(tǒng)非常必要。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是一個以計算機為工具,用于采集、存儲和統(tǒng)計教師成果相關信息的人機系統(tǒng)。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能夠準確、及時地反映教師當前的成果情況,利用過去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不同需求(如年份、學院等)進行統(tǒng)計,有助于高校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負擔、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方便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業(yè)務能力、學術水平等進行考核和評價。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模塊包括:后臺管理、部門管理、教師管理、成果管理、數據管理。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圖1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模塊圖
1.用戶管理:自動生成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管理員賬號和密碼。
2.權限管理:登錄系統(tǒng),設置各級用戶并賦予用戶對應的權限。
3.成果類型管理:成果類型的增加、刪除、修改和查看。
1.系統(tǒng)管理員輸入正確的賬號密碼,在登錄系統(tǒng)后添加部門信息。
2.修改、刪除和查看部門信息。
1.系統(tǒng)管理員輸入正確的賬號密碼,在登錄系統(tǒng)后添加教師賬號。
2.將教師賬號對應的密碼重置為初始密碼。
3.修改、刪除和查看教師信息。
4.教師信息與部門信息關聯。
5.教師能夠修改自己的密碼。
1.論文管理:教師登錄系統(tǒng)以后能夠對自己的論文信息進行增加、刪除、修改和查看。
2.教材管理:教師登錄系統(tǒng)以后能夠對自己的教材信息進行增加、刪除、修改和查看。
3.獲獎管理:教師登錄系統(tǒng)以后能夠對自己的獲獎信息進行增加、刪除、修改和查看。
4.教科研管理:教師登錄系統(tǒng)以后能夠對自己的教科研信息進行增加、刪除、修改和查看。
5.專利管理:教師登錄系統(tǒng)以后能夠對自己的專利信息進行增加、刪除、修改和查看。
6.成果查詢統(tǒng)計:分別按學院、年份等進行成果的查詢統(tǒng)計。
1.數據備份:為防止系統(tǒng)操作失誤或系統(tǒng)故障導致數據丟失,而將系統(tǒng)數據復制到其他存儲介質。
2.數據恢復:在發(fā)生災難或誤操作時,能根據備份文件快速恢復系統(tǒng)。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采用B/S架構,遵循MVC設計思想,并對系統(tǒng)進行了詳細的劃分。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主要包括視圖層(View)、控制層(Controller)、業(yè)務層(Service)和持久層(Dao)。通過分層,管理人員能使各層專注于本層工作,遵循開閉原則,便于修改和擴展。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搭配流行的SSH2框架,可以加速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擴展。管理人員將Easy UI應用到系統(tǒng)中,能使系統(tǒng)擁有良好的用戶界面和用戶交互體驗。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使用Struts2+Spring+Hibernate來進行項目搭建,系統(tǒng)架構圖如圖2所示。Struts2負責控制層,它負責調用業(yè)務邏輯Service層。開發(fā)人員通過發(fā)送HTTP請求,這個請求經過web.xml的過濾器過濾,看是否要調用某個Action,如果有則在Struts.xml找到該請求的實現方法,然后返回運行的結果。Hibernate負責持久層,因為它將JDBC做了一個良好的封裝,程序員在與數據庫進行交互時,可以不用書寫大量的SQL語句[2]。在SSH2框架中,Spring充當了管理容器的角色。Struts2負責控制Service(業(yè)務邏輯處理類),從而控制Service的生命周期。如此一來,層與層之間的依賴性很強,屬于耦合。這時,管理人員使用Spring框架就起到了控制Action對象和Service類的作用,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松散了,Spring的IOC機制正是用在此處。

圖2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架構圖
數據庫設計是系統(tǒng)設計的關鍵部分。我們在對系統(tǒng)進行需求分析和概要設計后,進行了詳細的數據表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在考慮查詢效率和數據庫存儲結構的綜合因素后,我們選擇了MySQL 8.0來創(chuàng)建和管理數據庫。該數據庫包括8個數據表,分別是用戶表、部門表、人員表、論文表、獲獎表、教材表、教科研表和專利表。表1、表2、表3、表4、表5、表6是部分數據表的結構。

表1 用戶表

表2 部門表

表3 人員表

表4 論文表

表5 獲獎表

表6 教材表
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連接數據庫主要采用JDBC的方式,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通過Hibernate來實現數據庫的連接。首先,JDBC不是持久性的,而Hibernate是持久性的,Hibernate實際上是對JDBC的持久性封裝,因為Hibernate的底層也是由JDBC來實現的。其次,Hibernate的效率比JDBC的要高,因為在Hibernate里面存在一個緩存(Cache)機制。當管理人員從數據庫中讀取數據時,他會將數據分為兩份,一份給用戶,一份自己留著。這樣,下次訪問的時候,管理人員就不用去連接數據庫了,直接從緩存中讀取,效率大大提高。我們以獲獎模塊為例,展示如何通過Hibernate實現數據庫的連接以及對數據的增、刪、改、查。獲獎模塊的部分數據庫代碼如下: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中采用的Hibernate框架對JDBC進行了非常輕量級的對象封裝,使得Java程序員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對象編程思維來操縱數據庫。Hibernate框架只需要管理人員創(chuàng)建一系列的持久化類,每個類的屬性都可以簡單地看作與一張數據庫表的屬性一一對應,當然也可以實現關系數據庫的各種表件關聯的對應。當我們需要進行相關操作時,可以不用再關注數據庫表。我們不用再去一行行地查詢數據庫,只需要持久化類就可以完成增、刪、改、查的功能,使我們的軟件開發(fā)真正面向對象,而不是面向混亂的代碼。管理人員使用Hibernate方式,比使用JDBC方式減少了80%的編程量[3]。
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作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旨在解決目前高校教師成果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效率問題。為實現教師成果信息化,我們采用了M VC設計模式,基于輕量級JavaEE框架技術Struts2+Spring+Hibernate來打造這一系統(tǒng)。教師成果管理系統(tǒng)包括了部門管理、教師管理、成果管理、后臺管理、數據管理等多個模塊,具有操作方便、穩(wěn)定性強、功能豐富等多個優(yōu)點,顯著提升了教師成果管理的效率,能滿足高校教師成果管理的各種需求。當然,在后續(xù)工作中,我們還將推出移動平臺端的教師成果管理應用。教師能夠通過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方便地進行成果申報和管理,以進一步提升系統(tǒng)的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