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鴻,劉潤普,歐朝敏
(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05)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強調,“努力把軍隊院校辦成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搖籃,創新高新技術和軍事理論的基地”,標定了學校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現代戰爭是充滿“蓋然性”的領域。隨著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戰爭迷霧不降反增,不確定性大大增加。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必須具備高水平的應對逆境能力,才能應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外軍抗逆力研究表明,軍校學員具有高抗逆力與其目標遠大、較少的負面經歷以及社會支持等因素密切相關[1]。國內相關研究發現,軍校學員的抗逆力越強,越可能擁有更強的主觀幸福感[2],從而較好地適應軍校環境。學校在培養軍校學員時,要重視培養學員養成剛毅的意志品質和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使學員學會逆流而上。
“抗逆力”這一概念可追溯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源于壓力應對,對應的英語單詞為resilience,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等諸多領域逐漸備受關注。抗逆力是個人、家庭或組織具有的處在危機或壓力情境時能夠理性地做出建設性、正向的選擇和處理方法的特質和能力。學界對抗逆力的概念尚未形成統一共識,目前存有特質論、結果論、過程論等觀點,但普遍都通過危險性因素和保護性因素來理解,強調在壓力逆境中的優勢和潛能。危機、挫折、壓力等事件是抗逆力作用的刺激源[3]。影響個人抗逆力的主要因素是保護性因素。其中,內在因素為認知或情感的心理特質,外在因素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等環境[4]。刺激源打破原有的平衡狀態,個體在危險性因素和保護性因素的雙重作用下改變認知,于危機中尋找契機、重塑自己、恢復平衡,以激發新的潛能和適應環境變化。
國內外學者根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研究對象,編制了不同的抗逆力量表,逆境商數量表、RSA量表和CDRISC量表三者在軍校學員測評中信效度良好。其中,史托茲逆境商數量表是抗逆力測量使用較廣泛的方式之一,主要劃分為掌控感、擔當力、影響度、持續性四個關鍵因素,合稱為“CORE維度”,以此來衡量人們面對挫折、擺脫困境、超越困難的能力和對逆境的反應。本研究在史托茲逆境商數量表的基礎上,根據軍校本科學習情境和我國文化背景,經過多輪次專家咨詢、研究迭代設計修訂完善,形成了由20個逆境情景、共計40個條目組成的抗逆力測評量表。該量表采用5點制計分法,均為正向計分,得分越高,則抗逆力越高。
1.多數學員抗逆力表現良好
本科學員抗逆力得分的總體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本科學員抗逆力得分的總體分布情況
軍校本科學員的整體抗逆力水平較高,平均得分為143.65,有超66%的學員的抗逆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學員在掌控感和持續性2個維度上的得分相對較高。這意味著在面對逆境時,學員認為困難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被克服。大部分學員認為自己在逆境中對不利事件的控制能力較強,相信事在人為,能積極地改變所處的環境而不是單純被動接受。本科學員抗逆力4個子維度的平均得分見圖1。

圖1 本科學員抗逆力4 個子維度平均得分圖
2.部分學員的抗逆力需要提高
從表1的抗逆力測評結果可以看出,近25%的學員的抗逆力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而具有高抗逆力的學員僅占不足10%。在學員抗逆力4個子維度中,擔當力和影響度這2個維度的得分明顯相對較低(見圖1)。部分學員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并承擔后果的能力仍顯不足,并有可能把壞事看得過于嚴重,讓逆境產生的不利影響蔓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3.不同年級的抗逆力水平差異明顯
對比圖2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本科四年級學員的抗逆力水平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大一入學時,學員的抗逆力得分為144.64分,大二下降了5.73分,大三相比大二上升了4.75分,大四時又略有下降。相對于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對抗逆力的培養需求,現有的抗逆力水平變化趨勢難以支撐本科學員勝任需要完成的艱巨軍事任務。因此,軍隊院校要加強學員的抗逆力培養。

圖2 本科學員不同年級的抗逆力平均得分折線圖
1.面對軍校管理缺乏正確心態
高抗逆力學員能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對待學校的管理,對與自己期望不一致的現狀持有正確的認知和積極的心態。與低抗逆力學員相比,高抗逆力學員對學員隊管理、學校的課程和訓練安排都具有更高的滿意度。部分低抗逆力學員的思維模式處在二元對立狀態,短時間內難以接納不喜歡的事物,導致面對復雜緊張的軍校管理變得糾結和不適。
2.自身目標規劃不夠清晰長遠
從圖3可以看出,17.57% 的學員目標模糊或沒有思考過目標,50.65%的學員有清晰的短期目標。項目組成員對學員進行了深層次調查,發現高抗逆力學員普遍個人目標清晰,且對自身有比較長遠的規劃,而低抗逆力學員大部分個人目標較為模糊或只有短期的目標規劃。被外力強制束縛去實現的短期目標,諸如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體能成績、通過課程考試等,并不能真正使學員提升自控能力,也不利于抗逆力的養成。

圖3 本科學員個人目標情況餅狀圖
3.學員缺少對外交流的機會
在關于自己最無力改變、最希望學校作出調整等方面的調查中,學員普遍渴望改變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可支配的時間不足、被安排過多、參與管理的空間偏少以及自主行為不夠等。有學員說:“閉塞的氛圍,沒有很多對外交流機會,以致以后我不是很想在這里讀研。”受限的交流空間減少了學員耳聞目睹他人成功經驗的機會,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員可以增強自我效能感的良性刺激,降低了學員的行動力。
軍隊院校應根據本科學員抗逆力的現狀和特點,從抗逆力內在保護因素、外在保護因素和危險因素三個角度入手,因材施教提升學員的抗逆力,以加強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提升對策主要包括:注重提高學員自我管理素質、優化學員隊管理模式和科學創設壓力逆境訓練場景。
1.堅定理想信念
學員要在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教育中全面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真誠信仰并踐行黨的理論,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個人思想境界的精神營養。學員要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園地作為抗逆力的心理支撐,在困境時不消沉不動搖,經受住風險和挑戰的考驗,永葆革命軍人的政治本色。
2.堅定正向態度
軍隊院校要綜合利用各種契機開展自信提升訓練,以培養學員面對戰場不退縮、不怯弱的必勝勇氣。軍隊院校要輔助學員以目標為導向進行自我管理,制訂清晰長遠且具有可行性的目標規劃。軍隊院校要引導學員學會合理看待問題,提升受挫時對行為和情緒的掌控力。
3.提高思辨能力
軍隊院校可以通過系統授課、講座啟發、俱樂部實踐等方式,于日常點滴中培養學員的科學思維、批判思維和權變思維。軍隊院校要引導學員突破慣性思維定式,提升學員在困境時看清問題本質,以我為主、制變于前的能力。軍隊院校要支持學員在變化的客觀條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契機和方法,以適應未來戰爭不確定性的蓋然性。
軍隊院校要不斷提升學員隊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學員隊日常管理這一外在保護因素的作用。軍隊院校要從多層級的立體環境著手,在緊張有序的學習訓練過程中為學員提供有支持感的戰友情誼、有信任感的管理團隊、有歸屬感的學員隊平臺。
1.打造默契協作團隊
在學員連隊化管理團隊中,軍隊院校要引導學員在生活上互相關心、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思想上互相提醒,增強學員的班級歸屬感。軍隊院校要在課堂學習分組團隊中倡導深度交流研討,培養學員的互助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學員的凝聚力、戰斗力。
2.創建自主交流空間
軍隊院校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開展自主學習半日的試點工作,以增加學員日常學習訓練的時間。軍隊院校要完善公共區域,在學員隊宿舍樓、圖書館或其他地理位置為學員提供自主空間。軍隊院校要推行任務式指揮,在學員隊管理過程中調動學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員的關懷感受度、班排歸屬度和就學滿意度。
3.提升管理干部的素質
軍隊院校要開展管理干部現代管理能力培訓,提升組織參與式管理的能力,以適應新軍事變革對人才培養和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軍隊院校要優化管理干部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贏得學員的認可和尊敬,以高水平管理推動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
軍隊院校要從刺激抗逆力生成的危險因素著手,借助課堂內外的活動,通過危機、挫折、壓力等事件科學創設訓練場景。軍隊院校要在不同培養階段科學創設訓練場景,以幫助學員應對身體上的適應壓力、智力上的學習壓力、精神上的臨戰壓力。
首先,軍隊院校要借助新訓契機,科學編排新訓科目內容,使學員在斗烈日、抗酷暑、頂風雨、戰傷情的常態中錘煉堅韌品質,打牢體能訓練與軍事技能訓練的基礎。學員要在艱苦的訓練條件或面臨的逆境中錘煉過硬作風,增長軍事才干,完成從地方青年、部隊戰士到一名軍校學員的轉變,邁過軍校第一道坎。其次,軍隊院校要合理營造學習競爭氛圍,使學科成績、各類競賽、實習等綜合實踐環節對學員形成激勵。軍隊院校要在學科競賽、聯教聯訓、實習實踐中引導學員敢于挑戰自我、勇于競爭,迎接智力考驗的洗禮,培養其堅忍執著的意志品質。學員要在學術探索中遇挫不餒、遇難不退。最后,軍隊院校要推廣案例教學,建設案例庫,運用先進科技裝備營造近似實戰背景的戰場環境。軍隊院校要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創設沉浸式訓練場景,讓學員身臨其境地感受子彈呼嘯、炮彈爆炸、飛機轟鳴以及戰場上的傷、殘、亡等,培養其適應戰場,克服心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