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蕓夢 詹莉君 胡艷
臨床治療股骨頸骨折主要以復位內固定術為主,可有效恢復骨折節段,但外科手術作為侵襲性操作,創傷性較大,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自身機體狀態較差,傷口愈合緩慢,不僅為患者帶來嚴重的焦慮情緒,同時這些負性情緒也會加劇疼痛,影響患者康復進程[1-2]。心理干預是護理人員基于對患者情緒狀態的關注,采取心理疏導措施以減輕手術對患者身心造成的影響,協助患者保持積極的心態,有助于后續干預措施的實施[3-4]。五行健骨操是在中國傳統功法八段錦的基礎上發展進化而來的養生功法,其還結合了康復醫學及中醫傳統養生術,可促使周身氣血運動,祛瘀而生新,有助于促進患者恢復[5]。兩種干預措施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均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將二者聯合使用或可進一步提高干預效果。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五行健骨操結合心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平衡能力及術后康復的影響,報道如下。
采用前瞻性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86 例。納入標準:股骨頸骨折符合文獻[6]《成人股骨頸骨折診治指南》中診斷標準,且經X 線檢查確診;年齡≥60 歲;骨折前肢體功能正常,可正常行走;依從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研究調查;符合內固定術指征,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股骨創傷史、手術史;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存在精神病史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肺、腎等器官組織障礙;陳舊性或病理性骨折;于外院接受治療,后轉至本院;因個人原因不能繼續研究,中途退出。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 例。研究獲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術后均接受常規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踝泵運動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深靜脈血栓;對股四頭肌、腘繩肌及臀大肌進行肌力訓練;護理人員輔助患者進行膝關節活動訓練、臥坐轉移訓練、坐站轉移訓練、立位平衡訓練及步行訓練。(1)對照組于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加用心理干預。①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在入院時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選擇適宜的方式為患者講解疾病,幫助患者做好疾病認知工作,并在后續干預過程中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消除患者困惑,提高干預依從性。②情緒干預:護理人員告知患者自身情緒狀態與術后恢復的關系,告知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的負面影響,告知患者需保持正向的心態,并且邀請恢復較好的病友現身說法,增強患者的信心。③社會支持:鼓勵患者保持與外界的溝通,獲得自己親戚、朋友的情感支持,尤其是其照顧者。(2)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五行健骨操。告知患者鍛煉前不宜過飽,于餐后1~2 h 進行,穿寬松服裝,在干凈、清新的環境下進行鍛煉。主要步驟為:寧心靜神益元火;調理脾胃巧培土;運氣前推妙生金;吹字壯腰滋腎水;白鶴展翅增涵木;松柏攀天理三焦;悠然七顛消百病;緩緩揉腹骨自強。告知患者在鍛煉時以肢體運動為主,并配合逆腹式呼吸和提肛動作。鍛煉要量力而行,動作與呼吸的配合要順其自然,1 次/d。術后1~3 個月兩組均進行常規康復鍛煉和心理干預,術后第3 個月觀察組增加五行健骨操鍛煉。
(1)疼痛程度。于干預前及干預2、3 個月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該表0~10 分不等,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疼痛越劇烈[7]。(2)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 量 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 估 焦慮及抑郁情緒,量表標準分均為0~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負性情緒越強烈[8]。(3)平衡能力。采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評價患者平衡能力,該表分值范圍0~56 分,得分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9]。(4)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兩組術后泌尿感染、肺部感染、壓瘡、便秘發生情況。
采 用SPSS 25 分 析 數 據。 計 量 資 料 均 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s)表示,組間比較以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以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男21 例,女22 例;年齡60~81 歲,平均(67.82±4.85)歲;體重指數20~27 kg/m2,平均(22.85±1.55)kg/m2。觀察組男19 例,女24 例;年齡60~83 歲,平均(66.75±4.72)歲;體重指數20~26 kg/m2,平均(22.95±1.55)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干預前、干預2 個月后,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s)]
組別 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 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n=43) 6.73±1.09 3.09±0.78 1.02±0.46對照組(n=43) 6.86±1.13 3.18±0.73 1.33±0.54 t 值 0.543 0.552 2.866 P 值 0.589 0.582 0.005
干預前,兩組SAS、SDS、BB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 個月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BBS 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負性情緒及平衡能力比較[分,(±s)]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SAS SDS BBS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 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 干預前 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n=43) 58.82±5.18 46.01±3.82* 57.59±4.62 50.42±4.07* 31.33±3.15 50.43±2.10*對照組(n=43) 57.08±5.20 52.68±3.76* 58.76±4.56 53.88±4.24* 32.10±3.78 47.16±3.57*t 值 1.555 8.160 1.182 3.860 1.026 5.178 P 值 0.124 <0.001 0.241 <0.001 0.308 <0.00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489,P=0.11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股骨頸骨折術后疼痛及平衡能力受損是患者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但老年患者因自身機體狀態較差,對疼痛耐受度較低,極易因術后疼痛引發焦慮、抑郁情緒[10-11]。臨床對股骨頸骨折患者采取的常規護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恢復,但常規護理常忽略患者情緒,不能有效緩解患者負性情緒,不利于術后恢復[12]。心理干預是基于患者情感需求擬定的一系列干預措施,利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但無法滿足患者平衡能力恢復的需求[13-14],需協同其他措施促進患者恢復。
五行健骨操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通過運動肢體軀干,使氣血臟腑經絡通暢,周流不息,祛除血瘀,五行相助,可生生不息,則正氣強盛,邪不可干,有助于促進患者恢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 個月后,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更低,提示五行健骨操結合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負性情緒。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心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受教育水平,以合適的話語為患者講解疾病有關知識,讓患者能夠清晰地認識疾病,認識到干預措施對疾病的益處,并且情緒干預中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情緒狀態和術后恢復的關系,能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識,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此外,臨床還鼓勵患者積極與外界展開交流,獲取親友之間的支持和鼓勵,可共同承擔疾病痛苦[16]。五行健骨操能夠伸展患者四肢和軀干,促使心肺進行節奏運動,有助于胸肋間肌肉及肩部收縮,改善患者側方的穩定性,并且五行健骨操還可進行上肢肌肉牽伸及活動,消除交感神經興奮,有助于提高疼痛耐受性,利于消除負性情緒[17-19]。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術后平衡能力高于對照組,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均較低,證實五行健骨操結合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平衡能力,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心理干預中的認知干預能夠有效協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識,患者能夠注意自身衛生,于術后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20]。五行健骨操通過有節奏的彈性活動,來促進患者各椎骨及韌帶得到鍛煉,從而有效放松患者身體,提高患者腰椎穩定性,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
總結以上,五行健骨操結合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負性情緒及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