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
摘 要:不同的選題需要不同類型的作者,固定的作者資源不一定能滿足各種選題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做好調研,整合資源,讓足以勝任的人員擔任選題的作者,這才能保證選題的圓滿完成。
關鍵詞:作者資源 調研 開拓 定位
作者對于出版社的作用不言而喻。出版社是輕資產的企業,人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資源,而作者資源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許多出版社都擁有一批聲譽佳、創作能力強的作者隊伍,他們是出版社持續健康發展的底氣。作者工作是編輯工作的重要內容,而新一批作者的成長,將帶動、豐富和充實出版社的出版資源,成為出版社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
一般來說,編輯手中都會有自己的作者資源。有的資深編輯已經不太需要動腦筋考慮選題,自有老作者們源源不斷地提供好的作品。但是,出版的形勢千變萬化,固定的作者資源不一定能滿足各種選題的要求。這時候就需要尋找開拓新的作者。如何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選題的作者,相信不論是新編輯還是老編輯都曾經為此頭疼發愁過。本文針對如何尋找開拓合適的作者,試作一些探討。
在選擇作者以前,首先策劃編輯必須對自己的選題作一個定位:我的選題是大眾化的還是學術性的?我的選題主要是爭取在市場上多發售,還是更多爭取權威專業的機構學者的認可?我的讀者是學齡前兒童、學生,是上班族,還是退休人員?這些都影響到我們對作者的選擇。一般來說,選擇學術類選題的作者考慮的主要是專業性及其本人在業界的口碑,通俗類選題的作者則更多要考查作者之前作品的文筆以及在讀者中受歡迎的程度。某些大眾類選題的作者可能選擇很多,這時候需要我們擦亮眼睛,仔細甄別,選出最適合自己要求的作者。某些學術類選題,可能可供選擇的作者范圍很小,甚至只有個別人能夠完成,這就特別要求我們做好調研,整合資源,讓足以勝任的人員擔任選題的作者,這才能保證選題的權威性和競爭力。
具體來說,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開發作者資源的辦法。
一、在線上圖書商城中搜索關鍵詞,選擇合適的作者
線上圖書商城基本上網羅了大部分市場上的圖書,并對其中熱度較高的圖書作了一些排序。因此,直接在這些網站上搜索自己想要運作的選題的關鍵詞,能直接在搜索結果中排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作者。當然,也可以從期刊的數據庫中查找相關的作者,但是這與直接在圖書網站搜索相比,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期刊搜索符合條件的人太多,一一篩選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的論文干貨并不多,許多只是借鑒了其他人的成果,或只是簡單地羅列其他人的成果。在搜索出來的大量結果中,篩掉這些比較“水”的作者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二是期刊的作者水平不一定達到寫書的條件。寫書和寫論文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所需要的積累也更多。即使是對某領域有較深研究的學者,對于這個領域“定制要求”寫一本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這樣選出來的作者不能勝任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三是寫作風格可能不能達到通俗化寫作的要求。期刊作者都是學術型人才,但不一定適應通俗化寫作。如果是通俗化大眾化的選題,那作者就有可能達不到寫作要求。
反過來,所有上述這些問題在圖書網站上都不存在。圖書作者,尤其是熱度較高的作者必然都能適應圖書寫作的要求。尤其是對于大眾類圖書的作者來說,其之前寫作的圖書的銷量、熱度等,都可以在這些線上圖書商城中找到相對靠譜的答案。這對于作者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的參考。策劃編輯只要考慮到作者的意愿以及稿費要求就可以了。相對來說簡單了許多。有心的編輯通過這一途徑可以開闊視野,盡快開展選題工作。
二、通過原有的資源做扎實的調研工作
直接在圖書銷售網站上搜索作者是一個簡便的辦法,但是它存在的問題是只能找到已經出版過同類圖書的作者。也有可能我們的城市,或者想要開拓的領域里,有一些很適合寫作這類題材,但還未被發現挖掘的作者。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那我們只有扎扎實實地通過原有的作者資源等做好調研工作,來挖掘開發有潛力的作者。實際上,這也是最傳統的開發作者的方式。
以筆者前些年做的一本圖書為例。筆者的工作地點是福州市。創立于福州馬尾的船政是近代海軍的搖籃,誕生了一大批近代造船和海軍相關的人才,很多人在近代史上留下了他們的名字。然而,由于種種客觀原因,僅在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過一本簡略研究船政的圖書,而隨著近年來研究的發展和資料的挖掘,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和資料都已經需要更新。另一方面,隨著地方對船政文化的重視,本地的文化屆也呼喚有一本集船政研究大成的重量級的作品。但是現實情況是,80年代初出版的前作的作者已經去世,省內很多研究者也垂垂老矣。為了做這樣一本書,筆者曾經在省內找了一圈合適的作者,包括馬尾船廠廠史紀念館、福建師范大學、省文史館等相關研究機構的人員,筆者都專門到相關單位與他們進行了詳談,對船政研究的現狀和省內專家的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對省內的其他部分專家,筆者也通過電話或書面資料的方面進行了大概的了解。根據調研的情況來看,以某位省內專家單獨完成這個選題的難度極大。而如果找一批人合著的話,不僅成本極高,而且書稿的質量恐怕也難以保證。這個選題的運作幾乎停頓。
后來,筆者通過各方面了解到省外對北洋海軍有很深研究的一位學者對船政也有興趣,就找了很多這位學者的資料進行了解,驚喜地發現他在船政方面也有很細致的研究。船政是近代海軍的搖籃,北洋海軍中許多高級將領都是船政出身,這位學者的研究也就覆蓋了船政。這位學者在學術能力、國內影響力、年齡以及船舶技術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優勢。在通過多次電話溝通后,筆者與他面對面進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基本確定了合作的意向。這本書最后也大獲成功,幾次重印,成為船政研究的標桿作品。
可以說,這一選題的調研最后柳暗花明,從選題的邊緣領域發現了合適的作者,這既有幸運的成分,也是扎實調研工作的回報。扎扎實實的調研工作不一定都能收到效果,但是,通過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我們提升了自己,了解了這個領域的大致情況,拓展了自己的作者資源,這些東西在以后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寶貴財富。
三、請重要作者組織人員寫作
有的選題,由于規模比較大,或者比較冷門生僻,通過扎扎實實的調研后發現無法單靠一兩個人來完成。這可能就需要請到有影響力的作者,請其組織一批人,以合著的方式完成選題。這個重要作者,必須是在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得到同行的認可。這不僅是選題質量的保證,也是選題能夠爭取進入各類規劃目錄和獲得獎項的重要助力。
同樣是以筆者策劃的一套選題為例。近年來,關于當年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的關注度日漸提高,地方從推動紅色文化建設和紅色旅游發展的角度,也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此項選題難度極大,因為資料稀少,目前的研究領域也幾乎是一片處女地,研究起點很低。初步的調研得到的反饋都是此項研究難度極大,沒有把握完成。筆者拜訪了省內的多個研究機構的專家,并幾次出差拜訪了中央黨校、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的作者。經過他們的相互推薦又認識了一些對此有一定研究的學者,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對此有興趣的研究圈子。甚至機緣巧合認識了相關機構內的同志,他們關心這套選題的進展,向筆者提供了一些未涉密的材料。所有的一切,都推動著這一選題的發展。
最后,有熱心的老專家愿意牽頭組織,并介紹其他有具體業務能力的人員加入進來。各個在專門領域有專長的學者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從最基礎的資料搜集做起,最終形成了一套小有規模的叢書。這套叢書也入選了“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出版專項規劃項目,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但是,必須注意的是,策劃此類有難度的項目,必須有耐心,做好基礎性的工作,如果時機確實不成熟,就不能強上,而需要耐心等待時機。作為項目組織者,必須對項目的質量負責,不能圖大圖快而忽略了項目質量。任何開拓性的項目,做成了當然有很大的意義,但是不能粗制濫造,這既是我們作為編輯的基本操守,也是對這一研究領域的尊重。
編輯成長的過程,就是開拓選題的過程。只有在開拓選題的過程中不斷挖掘優質的作者,編輯才能不斷擴展自己在圈子內的接觸面,及時有效感知到相關領域的前沿動態,才能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從容不迫地組織好滿足社會需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好選題。
(作者單位系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