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龔藝
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尊老敬老愛老的職業精神及職業操守,深入挖掘和重新梳理老年護理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前課中課后,實行全程貫穿,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近年來,由于診斷手段和治療程序的創新以及社會人口的變化,護理專業人員的實踐也在不斷變化,意味著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也必須不斷努力適應,以充分響應科學和社會需求。在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思政中,挖掘思政元素,培養學生護理責任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為此,需要在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思政中,關注健康領域的社會變化、新需求和新出現的情況,以及應對不同護理環境的日益復雜,鞏固老年護理專業的合理性。
在實際中,保持對老年患者的“同理心”是老年護理專業實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思政中,“同理心”被定義為關懷老年患者的護理行為和關懷態度。因此,在老年護理課程中體現思政元素,需要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培養和思政人文教育。
為實現老年護理的多樣性,需要在老年護理專業教學中采取多種模式和方法,包括外展活動以及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變化。在這方面,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有助于確保學生能夠批判性地反思他們的個人偏見以及老年護理流程,也是尋求多樣性老年護理專業教育的重要起點。針對現階段部分老年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缺乏以及護理專業和課程思政脫節的現象,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打造思政素材庫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更加豐富和多元化的教學資源進行額外教育干預,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學習體驗。尤其是考慮到學生未來的主要職責是照顧老年患者,教學人員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進當地社區或養老院,搜集和老年患者相關的案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等,寫一份護理個案報告。作為一項書面作業,學生必須在整個教學角色實習期間對他們的經歷進行反思。
以上教學方法的好處之一是學生可以從老年患者群體中收集到所學內容的積極反饋和感謝,進而讓學生認可自己在社會實踐中得到的尊重和為應對老年健康危機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開始認識到在護理行業中擔任角色的價值,而這些經歷使他們能夠繼續發展成為專業人士。此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由以往相對被動地學習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自主查閱資料,在不斷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增強了發現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在現階段的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對學生成績的評估通常采用傳統課程評估方法,側重于事實回憶和應用知識(即多項選擇題測試)或評估中的主觀性(即非結構化實踐測試)。但是這種評估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可靠性差,缺乏標準化,不注重事實知識以及無法評估廣泛的技能。在課程思政中,這種評估方式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思政素養,不利于課程思政的展開。為此,需要一種更加有效、充分考慮課程思政考核所需的評估方式。在這方面,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簡稱OSCE)是最流行的護理專業臨床技能評估方法之一。
目前,OSCE 已被廣泛用于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實訓教學。設置和實施得當的OSCE 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信心水平和滿意度,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將思政元素融入OSCE 中,不僅完善了OSCE 的考核體系,而且提升了思政課程評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據課程設置,OSCE 的分數范圍為0 分到340 分,計算公式為(實際學分考試成績×學分系數)+(思政學分考試成績× 學分系數)。通過使用這種評估策略,學生可以發展他們的觀點和理解力,并促進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傳播,重點是最佳實踐,以確保安全、高質量的患者護理和參與者專業地位的擴展。
通常,OSCE 由一系列工作站組成,考生必須通過這些工作站在指定時間內執行特定的臨床任務,并且他們的技能將由一名或兩名考官使用預先確定的評分標準進行評估。因此,盡管OSCE 成本高且組織后勤復雜,但它仍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評估工具,因為該體系不僅評估考生的心理運動領域,而且還允許評估考生的非認知屬性、決策策略、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將思政元素融入OSCE 后,不僅在原有OSCE 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人本思想,而且充分體現了護理專業的職業精神。為此,在進行OSCE 技能考核時,可以設置“思政元素”考核站點,并由思政教師編寫考核案例和擔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