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萍
(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41)
社區獲得性肺炎(CAP)是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含肺泡壁,即廣義上的肺間質)炎癥[1]。此病患者在發病的前期常伴有鼻塞流涕、乏力、肌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大多數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典型,不易與上呼吸道感染相鑒別。有研究指出,CAP 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并且一直是導致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AP 在臨床上可表現為能夠在門診治療(死亡率為1%)的輕癥感染,也可表現為需要接受緊急醫療診治的重癥感染(死亡率超過40%)[2]。2013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65 歲CAP 患者的住院率為28.7%,26 ~45 歲CAP 患者的住院率為9.2%[3]。近3 年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CAP 的感染因素有所增加,而發生CAP 會加重有嚴重基礎疾病老年人的病情。發熱門診作為發熱伴或不伴隨呼吸道癥狀患者的首診科室,在接診量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可利用簡單的血常規以及C 反應蛋白(CRP)檢測快速并有效篩查、診斷CAP,以便及時予以診治。本文對2021 年1 月—2022 年9 月因“發熱、咳嗽和(或)咳痰”到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的448 例患者進行研究,旨在分析發熱門診成人CAP 的臨床特征和危險因素。
回顧性收集2021 年1 月—2022 年9 月因“發熱、咳嗽和(或)咳痰”到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的448 例患者,將其中227 例CAP 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21 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148 例,女79 例;年齡19 ~92 歲,平均(49.39±19.80)歲。對照組:男141 例,女80 例;年齡18 ~93 歲,平均(50.89±20.60)歲。納入標準:年齡≥18 歲;門診經胸部CT 檢查擬診為CAP 或上呼吸道感染[1]。排除標準:年齡<18 歲;存在其他急性感染;合并惡性腫瘤等疾??;處于妊娠期的患者;合并外傷的患者。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收集兩組患者的發熱時間、咳嗽和(或)咳痰時間、最高體溫等病歷信息,并完善血常規、胸部CT、CRP、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病人。就診當日行靜脈血采集,完善血常規+CRP 檢查,主要觀察患者的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NC)、淋巴細胞絕對值(LC)、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比值(NLR)及CRP。
應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和獨立樣本t檢驗,以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各指標的診斷價值,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WBC、NC、NLR、CRP 水平、最高體溫均高于對照組,發熱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年齡、性別、LC 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特征的比較
對成人CAP 的影響因素進行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最高體溫為其影響因素(β=0.587,SE=0.181,Wald=10.542,OR=1.798,95%CI=1.262 ~2.563,P=0.001)。
應 用ROC 曲 線 對WBC、CRP、NLR、最 高 體溫進行診斷價值分析,結果顯示CRP 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62,對應界值為35.15 mg/L,敏感度為70.9%,特異性為86.4%,約登指數為0.587。將CRP與最高體溫納入二分類Logistic 回歸模型,生成概率P,再用概率P 生成ROC 曲線,評價CRP 聯合最高體溫診斷成人CAP 的價值,結果顯示:AUC 為0.874(95%CI=0.843 ~0.906),診斷價值較高。見圖1、表2。

圖1 各指標診斷效能的ROC 曲線圖

表2 各指標診斷效能的比較
CAP 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美國芝加哥的一項研究表明CAP 的年發病率為24.8例/10 000 人(95%CI=23.5 ~26.1),在65 ~79 歲的老年人中其年發病率為63.0 例/10 000 人,在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其年發病率為164.3 例/10 000人[4]。成人中需要住院的CAP 的負擔是巨大的,且對于老年人來說更加明顯。老年CAP 患者的呼吸道癥狀不典型,感染的癥狀不突出,經常是以肺外癥狀為首發癥狀,且容易出現并發癥,從而反復住院,預后一般較差[5]。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CAP 重癥患者的病死率可達20% ~30%[6]。CRP 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感染和炎癥可靠、敏感的早期診斷指標。作為炎癥指標,其濃度在嚴重的炎癥狀態下可以增加1000 倍以上[7]。研究發現,CRP 通過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的誘導在肝臟細胞內合成,在健康成人體內,CRP 的濃度通常低于5 mg/L,其在感染的早期(即4 ~6 小時內)就開始升高,36 ~50 小時即可達峰[8]。有研究指出,CRP 是CAP 診斷中廣泛使用的炎癥標志物之一,并且在多項研究中進行了評價,被納入為多家醫院的CAP 臨床方案中[9]。血常規作為發熱門診最常用的檢查之一,對于CAP 的診斷也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其特別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使其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性不高[10]。一項研究表明,WBC 預測血流感染的敏感度為42%,特異性為80.43%[11],這與本研究中的數據相符。本文主要是研究出現發熱伴咳嗽和(或)咳痰,并且因上述癥狀于發熱門診就診的患者。在過去的3 年中,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幾乎均在發熱門診就診,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需要承擔的工作量較前明顯增多,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的時候,發熱門診的接診量驟增。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簡單的血常規+CRP 輔助鑒別診斷CAP 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變得尤為重要。本研究中的CRP 臨界值為35.15 mg/L。有研究表明,當發生細菌感染時,有88% 以上患者的CRP 水平超過50 mg/L[12-13]。本研究中CRP 的AUC 為0.862,敏感度為70.9%,特異性為86.4%,約登指數為0.587,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CRP 聯合最高體溫診斷CAP 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結合CAP 的危險因素和臨床特點可以更好地進行針對性治療。由于本研究中收集的老年患者較少,因此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上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