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柏,閆曉婷,王 碩
(河北省退役軍人總醫院血液內科,河北 邢臺 054002)
鐵元素是血紅蛋白(Hemoglobin,Hb)合成、氧氣運輸、機體代謝過程中一種重要的微量元素,鐵元素缺乏可導致代謝異常、免疫功能下降,影響各器官功能[1]。缺鐵性貧血(IDA)是一種常見的貧血類型,主要因鐵需求過多或攝入不足、鐵吸收異常、鐵丟失過多等因素導致[2-3]。患者因機體儲存的鐵被消耗殆盡,無法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所需,從而引發IDA。本病多發生在經濟落后的地區,臨床可表現為皮膚蒼白、甲床蒼白、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舌炎等癥狀,在嬰幼兒、育齡期女性、青少年群體中多見[4]。對于IDA 的治療,臨床主要以口服補鐵劑為主,但該療法容易受到飲食的影響,且治療周期較長,療效有限。蔗糖鐵是一種靜脈補鐵劑,能夠有效糾正IDA 患者的缺鐵情況,改善血常規指標。為驗證蔗糖鐵注射液在IDA 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我院特開展如下報道。
從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IDA患者中選取80 例參與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將其中應用琥珀酸亞鐵治療的40 例患者納入琥珀酸亞鐵組,應用蔗糖鐵注射液治療的40 例患者納入蔗糖鐵組。琥珀酸亞鐵組中,男性14 例,女性26 例;年齡21 ~77 歲,平均年齡(44.56±2.13)歲;病程4 個月~8 年,平均病程(4.04±0.12)年;貧血程度:輕度貧血、中度貧血、重度貧血患者分別有14 例、21 例、5 例。蔗糖鐵組中,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齡22 ~76 歲,平均年齡(45.08±2.11)歲;病程4 個月~7 年,平均病程(4.11±0.16)年;貧血程度:輕度貧血、中度貧血、重度貧血患者分別有13 例、19 例、8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貧血程度)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倫理性審核。
1.2.1 納入標準 病例納入標準:(1)與《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5]中關于IDA 的診斷標準相符;(2)病情穩定;(3)知情且同意參與研究。
1.2.2 排除標準 病例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血液系統疾病;(2)對研究藥物過敏;(3)合并惡性腫瘤;(4)伴有嚴重的營養不良;(5)精神、交流、智力等方面存在異常;(6)存在心、肝、肺、腎功能異常;(7)近1 個月內接受過輸血或腸道外補鐵治療。
琥珀酸亞鐵組采用琥珀酸亞鐵片(由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10930005,規格0.1 g×20 s)治療,口服,2 片/次,3 次/d。蔗糖鐵組采用蔗糖鐵注射液(由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7617,規格5 mL:100 mg)治療,將100 mg 蔗糖鐵注射液與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稀釋后予以靜脈滴注,首次接受治療者先靜脈滴注20 mg 蔗糖鐵注射液,滴注時間控制在15 min 以上,觀察用藥反應,無不良反應則繼續滴注剩余藥量,3 次/周。兩組患者均在血液指標恢復正常后停止用藥。
(1)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如下[6]:治療后患者貧血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無異常,則為治愈;治療后患者貧血癥狀改善,Hb 升幅在30 g/L以上,則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癥狀緩解,Hb 升幅為15 ~30 g/L,則為有效;治療后與上述標準不符,則為無效。將治愈、顯效、有效納入總有效,計算總有效率并予以組間比較。(2)癥狀體征改善時間:對兩組患者皮膚黏膜顏色恢復紅潤、精神狀態恢復正常、食欲恢復正常的時間進行記錄和對比。(3)血液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采集兩組患者的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應用AU5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紅細胞計數(Red blood cell count,RBC)、Hb、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進行檢測。(4)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痛、皮膚瘙癢、便秘等,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并予以組間比較。
數據由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將計數數據(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表示為%,組間以χ2 檢驗展開對比,將計量數據(癥狀體征改善時間、RBC、Hb、SF 等)表示為±s,組間以t檢驗展開對比,以P<0.05 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蔗糖鐵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顯著高于琥珀酸亞鐵組的77.50%,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蔗糖鐵組皮膚黏膜顏色恢復紅潤、精神狀態恢復正常、食欲恢復正常的時間均較琥珀酸亞鐵組短,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的比較(d,± s)

表2 兩組患者癥狀體征改善時間的比較(d,± s)
組別 皮膚黏膜顏色恢復紅潤 精神狀態恢復正常 食欲恢復正常蔗糖鐵組(n=40) 6.23±1.11 6.22±1.12 8.22±1.02琥珀酸亞鐵組(n=40) 9.54±1.25 9.52±1.29 10.15±1.15 t 值 12.523 12.217 7.941 P 值 <0.001 <0.001<0.001
治療前,兩組的RBC、Hb、SF 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RBC、Hb、SF 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蔗糖鐵組的升高幅度更大,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指標的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指標的比較(± s)
注:*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 <0.05。
L) Hb(g/L)組別 RBC(×1012/SF(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蔗糖鐵組(n=40) 2.68±0.21 3.57±0.12* 60.44±7.21 121.31±8.56* 8.65±1.21 26.45±2.42*琥珀酸亞鐵組(n=40)2.66±0.18 3.02±0.16* 60.33±7.30 103.12±8.23* 8.64±1.22 20.34±2.34*t 值 0.457 17.393 0.068 9.688 0.037 11.479 P 值 0.649 <0.001 0.946 <0.001 0.971 <0.001
治療期間,蔗糖鐵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琥珀酸亞鐵組的20.00%,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例(%)]
在日常飲食中,攝入的鐵元素大多用于機體Hb及肌紅蛋白的合成,由此可見鐵元素對人體機能的維持十分重要。人體在鐵元素不足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內環境紊亂,繼而導致貧血的發生[7-8]。這是因為,正常男性體內鐵元素的含量約為1000 mg,正常女性體內鐵元素的含量約為300 ~400 mg,如果人體鐵儲備量明顯下降,且SF 水平在12 μg/mL 以下,則轉運到骨髓紅系細胞的鐵元素也會隨之下降,繼而導致血紅素、亞鐵原卟啉減少,影響Hb 的合成[9]。IDA是一種常見的貧血類型,主要因鐵元素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丟失過多等原因引起[10],臨床可表現為四肢乏力、頭暈、頭痛、耳鳴、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精神不振等,甚至會導致患者機體的抵抗力下降,嚴重影響其健康。IDA 進展較慢,多數患者對其并不重視。數據統計,在全球范圍內,有大約25% 的患者有過貧血病史。貧血的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復雜,與多種疾病存在聯系。IDA 若長期得不到糾正,可導致細胞代謝功能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等[11]。
IDA 的治療主要為補鐵,過去常以口服鐵劑為主要補鐵途徑,這是因為口服類鐵劑種類較多,且服用方便,價格便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臨床常用的口服類鐵劑包括有機鐵、無機鐵。雖然口服類鐵劑對IDA 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治療周期較長,且口服類鐵劑在胃內釋放鐵離子后,容易對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下降、便秘腹痛等不良反應[12]。部分患者的胃腸道吸收功能較弱,口服鐵劑后不良反應強烈,導致其耐受性及治療效果下降,甚至面臨停藥以及治療失敗的境地。另外,研究證實,患者日常飲食中的食物成分以及體內的鐵儲備量也會對口服鐵劑的療效造成影響,如琥珀酸亞鐵在口服后,會因乳制品、谷物、濃茶等食物的攝入而導致藥物吸收減少。因此,口服鐵劑在貧血治療中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臨床對于貧血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靜脈輸注鐵劑的方式開始在IDA 的治療中得到應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蔗糖鐵注射液對蔗糖鐵組IDA 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蔗糖鐵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較琥珀酸亞鐵組高(P<0.05);蔗糖鐵組皮膚黏膜顏色恢復紅潤、精神狀態恢復正常、食欲恢復正常的時間均較琥珀酸亞鐵組短(P<0.05);治療前兩組的RBC、Hb、SF 接近(P>0.05);治療后蔗糖鐵組的RBC、Hb、SF 均較琥珀酸亞鐵組高(P<0.05)。表明相比琥珀酸亞鐵口服,靜脈滴注蔗糖鐵注射液治療IDA 療效更為顯著,對患者的病情、血常規指標均有顯著的改善作用。分析原因是,蔗糖鐵注射液的藥物成分主要為蔗糖鐵,屬于多核氫氧化鐵大分子復合物,多核氫氧化鐵(Ⅲ)核心表面存在大量的非共價結合的蔗糖分子,腎臟難以將其清除,與生理狀態下的鐵蛋白接近[13]。靜脈給藥后,蔗糖鐵會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并儲存于骨髓、肝脾的巨噬細胞內,經鐵- 碳水化合物釋放的鐵元素會與鐵蛋白或轉鐵蛋白結合,從而補充機體的鐵含量,繼而促進機體合成紅細胞、Hb,使患者的貧血狀態在短時間內得到糾正[14]。與口服鐵劑相比,靜脈滴注蔗糖鐵注射液能夠避免飲食對藥效造成的影響,還可避免鐵劑對胃腸道造成刺激作用,療效更為穩定。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期間蔗糖鐵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0%,顯著低于琥珀酸亞鐵組的20.00%(P<0.05)。表明與口服琥珀酸亞鐵相比,靜脈滴注蔗糖鐵注射液治療IDA 引起的不良反應更少,安全性更高。分析原因是,蔗糖鐵注射液進入機體后,不會在肝組織中沉積,因此不會對肝功能造成影響,毒性作用低,不會引起過敏反應,患者更容易耐受[15]。另外,靜脈滴注的形式避免了口服鐵劑對胃腸道造成的刺激,減少了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因此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蔗糖鐵注射液治療IDA 療效可靠,對患者的病情及血液指標均有改善作用,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需要注意的是,本院在此次研究開展的過程中受人力、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樣本的選取量相對有限,且樣本的來源為同一家醫院,缺乏多中心研究,有待在后續的研究工作中投入更多資源,加大樣本量,對研究結論作進一步探索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