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亦愛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超聲科,廣東 江門 529100)
甲狀腺結節為臨床常見病,指甲狀腺細胞局部異常增長引發的病變,5% ~7% 的患者可通過觸診檢出[1]。甲狀腺結節多見于中年女性群體,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性質可將其分為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絕大部分為良性,惡性占5.02% ~15.13%。甲狀腺癌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明確其性質便于臨床盡早制定合理治療方案,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高頻超聲具有較高分辨率,可對微小結節、結節內部砂礫樣鈣化斑等進行全面觀察,有研究顯示約20.35% ~76.18% 的甲狀腺結節可被高頻超聲檢出。此檢查相比CT、MRI 具有價格實惠、重復性好、操作簡便等優勢,為診斷甲狀腺疾病的首選手段[2]。本文對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2019 年8 月至2022 年10 月收治的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2019 年8 月至2022年10 月收治的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其中男、女分別有42、49 例;年齡27 ~79 歲,平均(38.19±2.71)歲;結節直徑0.5 ~2.5 cm,平均(1.49±0.27)cm;病程3 ~48 個月,平均(25.47±1.39)個月;體重47 ~82 kg,平均(64.18±2.49)kg ;結節部位:左側33 例,右側38 例,峽部20 例;合并基礎疾病:糖尿病12 例,高脂血癥9 例,高血壓15 例。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2)經病理確診;(3)結節直徑≤2.5 cm;(4)自愿接受高頻超聲檢查。排除標準:(1)存在肝、腎、心、肺功能不全者;(2)存在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3)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疾病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有檢查禁忌證者;(6)檢查依從性較差者。所有入選對象均同意此項研究,且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所有受檢者應用高頻超聲檢查,儀器為ARIETTA 70 型(ALOKA)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頻率7.5 ~12 MHz。取仰臥位,充分顯露甲狀腺,掃描前于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將探頭直接接觸皮膚,對頸部進行掃查,掃描時囑患者保持平靜呼吸,盡可能避免吞咽動作,通過橫向、縱向觀察雙側甲狀腺、峽部及周邊結構情況,對雙側甲狀腺3 條徑線、峽部厚度進行測量,仔細觀察結節所在部位、形態、回聲特點、邊緣、有無鈣化等。同時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成像系統對甲狀腺結節內部、周邊血流情況進行觀察,記錄阻力指數(RI)、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
惡性結節主要特征:縱橫比≥1、砂礫樣鈣化、內部存在不均勻低回聲、形態欠規則、邊界欠清、缺乏低回聲暈、后方衰減、血流分布不規則、阻力指數>0.7,上述特征滿足5 項則考慮為惡性結節。
(1)以手術病理為金標準,分析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結節性質的診斷效能。(2)比較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超聲征象情況。(3)記錄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血流情況,血流分布情況分型:Ⅰ型:甲狀腺結節內部無血流分布,周邊有或無血流分布;Ⅱ型:甲狀腺結節周邊可見豐富血流信號,內部血流信號較少;Ⅲ型:甲狀腺結節內部有較豐富的血流信號,周邊血流豐富或不豐富;Ⅳ型:甲狀腺結節周邊血流信號較豐富,內部可見不均勻血流信號,部分豐富,部分不豐富或無血流信號。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 22.0,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經病理確診為惡性38 例、良性53 例,高頻超聲檢出惡性37 例、良性54 例,經病理證實惡性34 例、良性50 例,診斷準確率、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92.31%(84/91)、94.34%(50/53)、89.47%(34/38),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高頻超聲與病理檢查結果分析(例)
良性結節的各項超聲征象均與惡性結節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不同性質甲狀腺結節超聲征象的比較[例(%)]
良性結節的血流分布形態、RI、PSV 與惡性結節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不同性質甲狀腺結節血流情況的比較
甲狀腺位于頸部正前方,為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其作用為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物質代謝。甲狀腺結節為甲狀腺細胞局部異常增長引發的散在性病變,可由較多種類甲狀腺疾病引發,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不斷改變、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加上人們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甲狀腺結節檢出率逐年上升[3]。甲狀腺結節根據性質可分為良性、惡性,大部分為良性結節,早期無典型癥狀,小部分為惡性結節,可影響患者健康,兩者臨床處理存在一定差異,故早期鑒別甲狀腺結節性質對臨床選擇合理的診療方案十分重要。病理活檢或細針穿刺抽吸活檢(FNAB)為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檢查,并發癥發生風險較高,患者難以接受,較難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4]。積極探索鑒別甲狀腺結節性質的手段、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術或FNAB 為近年來臨床研究的熱點。超聲具有無創、低成本、可重復應用、操作簡便等多種優勢。由于甲狀腺結節位置淺表,超聲成為其檢查的首選方案[5]。先應用二維超聲對頸部進行掃查,可觀察到甲狀腺結節所在部位、形態、大小、邊界、內部回聲等情況,通過彩色多普勒技術可有效顯示甲狀腺結節內部及周邊的血流信號、細微結構等,便于醫師進一步明確甲狀腺結節性質,對其良惡性有一定的鑒別診斷作用[6]。此外高頻超聲可發現直徑0.1 cm 左右的微小甲狀腺結節,可獲得與CT、MRI 等同的診斷價值,且價格相對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應用價值較高。王雨[7]的研究結果顯示,對89 例患者進行高頻彩超檢查,經病理確診良性63 例、惡性26 例,診斷準確率、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95.5%、97.44%、91.1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準確率、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92.31%、94.34%、89.47%,與王雨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高頻超聲對良惡性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價值較高。比較不同性質甲狀腺結節的超聲征象,結果顯示良性結節的形態、邊界、生長方向、聲暈、回聲、鈣化、縱橫比等征象均與惡性結節有顯著差異,提示可根據上述征象鑒別兩者。甲狀腺良性結節的形態規則、邊緣規整、邊界清晰,伴橫向生長,內部常存在中高回聲,鈣化灶較少。而惡性結節則相反,形態不規則,邊緣多模糊,病灶大部分縱向生長,結節內多為不均勻低回聲,由于癌細胞對超聲吸收性較高,故惡性結節多伴后方回聲衰減[8]。微鈣化被認為是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特異性特征,其存在高度提示結節性質為惡性。在血流分布形態、RI、PSV 的比較方面,良惡性結節存在顯著差異,高頻超聲可清晰顯示結節內部及周邊相關血流信息,良惡性結節由于病理基礎存在較大差異,故病灶處血管生成不同,惡性結節多血供豐富,而良性結節血供較少或無血供[9]。良性結節由于周邊包繞一層薄纖維膜,可對結節內血液供應造成較大影響,容易出現結節內出血、變性、壞死等情況[10-12]。通過對病例結節進行回顧觀察可知,結節內部及周邊無血流信號或血流信號較少的為良性結節,若結節內部、周邊呈現豐富血流信號,同時伴走向紊亂考慮為惡性結節。高頻超聲的應用使得大量無臨床意義的結節被檢出,如甲狀腺微小癌等隱匿性腫瘤,其對患者危害較小,預后良好,是否需要處理臨床還存在一定爭議。雖然高頻超聲在甲狀腺結節診斷中有突出優勢,但甲狀腺結節復雜多樣,不同性質結節的超聲征象存在交叉重疊,均可影響醫師判斷,有條件者可聯合專家會診,并結合其他檢查技術,以提高診斷準確性。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結節性質的評估價值較高,可通過邊界、形態、回聲、血流信號等超聲征象對其良惡性進行鑒別,可為臨床制定診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