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家琴/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制造業的競爭壓力加劇。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引進和實施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制造業轉型對提高我國工業競爭能力至關重要。實施內部控制,構建內控體系,完善企業的內部治理體系,以達到提升企業整體經營能力的目標,是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大課題。當前,國內大多數制造企業內部控制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對企業的整體經營和管理質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诖耍恼绿接憙炔靠刂评碚?,就制造企業現階段內部控制現狀展開論述,提出強化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這對推動我國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制造企業 內部控制 問題 思考
制造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其始終保持發展活力。但與此同時,制造行業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現代制造企業只有勇于改革,突出優勢,才能實現長期發展。就當前而言,內部控制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施內部控制有利于完善企業管理體系,使資源分配更加合理,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質效的目的。因此,深入探討內部控制的實現途徑很有必要。
內部控制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重點是規范化管理企業的經營活動。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并根據實際情況,有效約束和管理各項工作,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保證財務數據真實、有效。這有利于及時解決經營問題,減少損失,避免風險,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內部控制包含管理控制和財務控制兩個方面,并且控制管理貫穿企業運行全過程,內部控制與企業內部職能部門產生關聯,因此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具有關聯性特征。由于內部控制是一種長期的、系統性的管理,短時間內無法起到顯著的作用,因此必須與企業的運作建立聯系,隨時關注企業運行狀況,從而達到目的。
在新經濟體系下,制造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企業內部的各種經濟活動,從而實現企業內部管理目標,改善資金使用情況。資金是制造企業生產運行的主要條件之一,足夠的資金可以保障制造企業的正常生產與運營。因此,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健全內部控制系統來管理內部資金運營活動,避免資金濫用和浪費。實施內部控制不僅能使企業更好地控制成本,還能為企業的投資和財務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與管理具有標準化特征,因此可以改善制造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可以打通企業溝通渠道,保證各項財務信息資料的完整性與真實性,為企業的業務決策提供準確的依據。同時,建立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可以有效優化企業的內部資源配置,保證資源的合理使用,防止資產流失。此外,分析內部控制數據,可以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提高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抵御風險的能力,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傊瑑炔靠刂茖ζ髽I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有效進行內部控制和管理,是提升制造企業競爭力、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內部控制管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制造企業的核心經營模式逐漸由價格競爭朝產品質量、企業文化、人才競爭方向轉換。健全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對制造企業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培養高質量人才具有推進作用。要通過建立完善的績效考評體系,最大限度提高員工工作效率,使人力資源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最大化,更好地服務于制造企業。
制造企業的經營更注重產品的品質與銷量,企業管理層和各部門對內部控制的理解不夠準確,導致制造企業內部控制意識薄弱,這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產生了消極影響。企業內部經營者權力過大,如果管理層對內部控制不夠重視,則不利于打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同時,部分制造企業并未在基層開展內部控制方面的宣傳,即便開展了內控宣傳,其宣傳手段與方式也缺乏靈活性,最終導致制造企業內部人員各司其職,對內部控制缺乏相應的認知。此外,制造企業未形成部門聯動的內部控制架構,導致內部控制職能分工不明確,企業自身缺乏契合內部控制制度的企業文化。
目前,我國制造企業的內部風險管控不到位,企業對風險缺乏認識,無法有效識別可能存在的內部控制風險。企業也沒有組建獨立的風險評估部門,而且多數領導的主觀性較強,很容易盲目作出管理決策,導致企業處于高風險之中。此外,由于制造企業缺乏有效的風險預防手段,缺乏客觀分析,因此企業的風險控制片面化,內部控制管理風險大。
就企業的內部控制而言,信息系統的使用情況不佳,其原因在于企業暫未養成專業的信息系統使用習慣且管理人才匱乏,員工對信息系統的維護意識不足,難以保障系統安全。雖然部分企業已建立了內部控制信息系統,但由于信息傳遞不及時、信息不能共享等,內部控制信息的采集受到制約。此外,企業內部控制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連接不緊密,增加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工作量,這也是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化程度較低的重要原因。
現階段,部分制造企業不重視信息交流,內部沒有健全的信息交流機制,這制約了企業在生產、經營、銷售等環節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導致企業的經營決策缺乏必要、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撐,企業的經營決策與現實需求存在較大偏差。一方面,由于企業還沒有為各個部門、員工開辟暢通的信息交流通道,部門之間的工作缺乏銜接,因此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工作質量不佳;另一方面,一些制造企業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
要真正轉變管理觀念
管理者應樹立起內部控制意識,持續學習和深入探索。例如,管理層應該對內部控制有充分的了解,以確定其在降低成本、促進業財融合、增強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的現實意義,進而將內部控制建設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并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將其滲透到各種管理活動中。
要積極引導人員的思想觀念轉變
一方面,要組織案例分析會、專題教育培訓等,讓員工了解內控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內控工作效果不佳造成的安全風險,并引導員工規范認識,防止內部控制建設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要從管理體制、監督機制、考核機制等方面著手,糾正員工在業務、財務等方面存在的觀念偏差、不規范行為,增強全員內部控制意識。
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夯實內控管理基礎。一方面,應當明確不能由單獨的人或部門負責運營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需要主管單位批準,財務部審批。同時,要實現賬物分管、賬錢分管、印鑒分管、鑰匙分管。以此為依據,例行核查和不定期檢查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經濟活動,確保各類憑證、賬目、記錄、表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制度內容應包括戰略規劃、資金管理、預算控制、風險預警等,并從制度層面讓管理覆蓋原料采購、加工制造、產品研發、市場銷售、售后管理等多項業務流程,為財務和業務提供充分的制度依據。
首先,可以從外部聘請或內部培訓職業風險評價人才,根據評價結果和問卷反饋,進一步完善企業的風險評價機制。
其次,可以通過面向內部員工、具有權威性的相關機構、社會上的相關領域人士等采集建議,在風險清單上羅列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時,各級領導也要根據調查結果,綜合評估企業的發展和管理情況,并深入長期地研究風險成因,制訂切實可行的、專業的風險控制計劃,明確控制要點,做到突出重點。
最后,要加強專業風險評估師的風險管理,確保企業的經濟利益。同時,企業也要加大對領導干部風險預警的培訓力度,通過強化風險控制教育和訓練,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從對外部風險的評估,到對內部的風險控制,提高企業內部風險評估和預警能力。
建立協同互動的有效機制
對現代制造企業來說,內部控制的構建帶來了業財一體化的新需求,需要解決原有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孤島化”問題,積極促成業財雙方的聯動合作。以采購活動為例,分析采購需求,制訂采購計劃時,不僅要保證采購單位可以協調原料、設備等方面的采購工作,還要保證采購單位財務人員的參與,從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對采購人員進行評價以及提出建議,使采購工作在符合生產需要的基礎上嚴格、科學地開展。
借助信息技術建立業財融合共享平臺,并從平臺建設、技術投入、活動組織等方面,為業財一體化提供最好的支撐
預算充足的制造企業可以結合企業規模和管理需求搭建財務共享平臺,轉移財務核算職能,將管理會計從財務部門中分離,在提高信息共享效率的同時,發揮在財務分析、投資預測、營銷策略制定等方面的作用,推進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執行。
加強對銷售、收款、資產、預算等業務的管理,從業務和財務兩個層面著手,制定符合內部控制要求的制度。例如,采購原料、制造產品等,需要采購、供應、生產、加工等部門共同努力,要嚴格執行采購、訂貨、驗收、投料、質檢等工作流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高效管理采購、生產、技術等,以盡量減少原材料的超量采購和過度消耗。在現金管理、現金收付管理等方面,要明確出納、會計、稽核等崗位的職責,并對現金使用范圍、現金使用額度、資金收支稽核流程、支票開具審批流程等作出詳細規定。這樣可以保證企業資金的安全和財務體系的健全,防止現金超支、“空頭支票”、無賬支出,從而有效控制企業成本,增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制造企業要充分了解企業的運營特點,全面梳理和優化企業的運作情況,并在此基礎上調整企業的內部控制,開辟多元化的信息傳輸渠道,提高企業的信息傳輸效率,為企業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機制打下基礎。一方面,制造企業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的內部信息管理體系,引進ERP 信息系統,通過ERP 信息系統采集原料采購、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的信息,實現財務、資金等信息的實時共享。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宣傳,使所有的職工和管理者樹立正確的內控觀念,同時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健全內部控制系統,為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內部審計是實現內部監督功能的重要部門,它負責預測和評價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內部風險,并監控各部門和人員的工作績效?,F階段制造企業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不足,主要是由于審計部門人手不足,經常需要與財務部門合作開展審計工作,從而提高了內部審計的風險,使其功能無法充分發揮。要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聘請專門的審計師,改進內部審計結構,明確具體的審計內容、審計責任和審計范圍,強化審計監督職能,全面監督經營指標完成情況。此外,制造企業應當建立和規范內部的稽核機構,保證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制造企業的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新經濟條件下,制造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和現實發展背景,剖析內部控制問題,采取措施積極解決問題,從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使其更好地發揮功能,進而推動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