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金萍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不僅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還會影響農民的生活水平。當前,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人口基數不斷增長,人口數量越來越多,對農作物的需求量也愈來愈大,借助農業技術推廣,能實現農作物的增產和增收。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文章基于“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討論、分析了其發展前景,以供參考。
關鍵詞:技術推廣;農業;“互聯網+”;發展前景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8-0127-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3? ? ? ?文獻標志碼:A
互聯網與農業的結合,給傳統的農業技術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使其開始朝著信息化方向轉變,進而使農業發展模式發生新的變化,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和思想。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的社會發展模式逐步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但就“互聯網+”與農業技術推廣的實際結合程度來看,仍明顯存在不足,因此對于農業技術推廣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還需作進一步討論和研究。
1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
1.1 實現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各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切實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但是,過量施用化肥和殺蟲劑等對大眾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嚴重阻礙了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和創新。“互聯網+”與農業技術推廣融合發展,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
1.2 豐富相關數據信息庫
作為新時代科技的產物,“互聯網+”的概念十分模糊,其中涵蓋的科技多種多樣,諸如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因此,將“互聯網+”運用于農業技術推廣中,既能充分挖掘其利用價值,又能豐富農業技術生產中的有關技術信息[1]。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由于農作物的面積較大,技術人員對農業種植人員及農作物的指導工作不全面,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進度,推廣效率低,不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了新的路徑。農業發展離不開相關數據的支持,衡量農業技術發展程度的依據是每年的農作物產出量和投入成本。將農業技術推廣與互聯網聯系起來,應用先進信息手段有效監控農作物的生產環境,同時將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相關數據的變化情況記錄下來,利于優化和調整農業生產方案,進而大范圍推廣應用,達到整體增產增收的目標,尤其是在病蟲害防治上,作用十分明顯。
1.3 做好環境污染的控制工作
當前,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成為大眾重點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如果農作物生長期施用化學藥物,即使后期努力降解消除仍舊會有殘留,不僅影響農作物品質,同時會污染空氣和土壤,久而久之,會影響農業發展環境,因此,做好環境污染的控制工作十分重要[2]。在農業生產中融入“互聯網+”技術,可優化農業生產模式,有效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農業綠色生態發展。
1.4 加強農業技術與科研間的聯系
我國農業科學院主要負責研究農作物,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只是在各種試驗基地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取樣,雖然這種方式十分便利,但卻與農民的農作物種植生產嚴重不符,這樣不利于技術指導和對于農業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嚴重影響農業科研技術的發展。若信息閉塞,所謂的研究也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增強了農業技術應用與科研間的聯系,不僅能提升農業技術的推廣效率,還能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及質量,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農業技術,提高整體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1.5 對農業試驗進行實時跟蹤
農業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農業試驗對于農業發展壯大所提出的創新意見和觀點,也需要以農業試驗為基礎,這對今后農業種植業的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但是,農業試驗的數據總量較大,若相關單位依舊使用傳統方式,不僅效率極低,誤差也較多。借助“互聯網+”將農業試驗與計算機網絡結合在一起,實現對海量數據的歸納收集,對農業試驗進行實時跟蹤,大大降低了人力投入。不僅如此,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助力下,農業信息更為精準、可靠,在實現數據實時傳輸的同時,也提高了各項計劃的落實效率。
1.6 有利于“互聯網+”推廣技術的示范
若借助傳統形式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需采取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完成。為達到推廣目的,技術人員需同農戶群體做好交流,這樣才能保證項目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浪費了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精力等,農業技術推廣效率較低。但是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融入“互聯網+”,可借助多種先進信息手段實現技術傳播,如文字或圖片介紹等。在農業信息政策的整理收集上也更為便利,有利于“互聯網+”推廣技術的示范,既能加深農戶對農業技術的了解,又能提高信息的傳播質效。
2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問題
2.1 推廣系統存在問題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對傳統農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農產品已不再適用直接使用或銷售的獲利方式,而是要求增加其附加值。新的農產品包裝、綠色農產品更易受大眾喜愛,既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顯著提升了農民經濟收入[3]。當前,結合農業技術推廣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以“互聯網+”為主導,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部分地區的推廣人員過于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未集合區域推廣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推廣內容與實際不相符,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進程。
2.2 推廣模式過于單一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高,為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各領域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更加深入,且都取得了一定成績。農業經濟作為我國主要的經濟形式之一,不管是對國家經濟發展來說,還是對人民生活質量而言,其作用不言而喻。近年來,信息化人才的數量不斷增多,農業現代化技術日趨成熟,開發技術也愈發多樣化,加速推廣現代化農業技術既能提高農業工作質效,又能大大節省勞動力成本。雖然“互聯網+”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但“互聯網+”屬新興技術,若未有效融合農業技術推廣與“互聯網+”,就會出現技術推廣模式過于單一的情況,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效率[4]。
2.3 農產品標準不統一
由于農產品品種多樣化,消費者在選擇時若沒有對其進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很容易在采購過程中出現問題。即使有的農產品類型相同,但品質差異較大,如果將這類農產品共享在互聯網上,二者間的差異就無法體現。不統一的農產品標準讓其在交易過程中出現認知偏差的概率更大,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消費者得到的商品與預期不同。因此,缺乏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易出現農產品質量問題。另外,由于缺少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劃分標準,不少農產品在進入市場后,由于價格和品質并未得到嚴格把控,部分消費者為保證所購農產品的質量,在選擇商品時,如果辨別不出農產品質量的好壞,消費者會更樂意購買具有嚴格標準的進口商品,這在無形中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4 缺少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才
影響“互聯網+”與農業融合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缺乏專業人才。缺少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才,既限制了互聯網農業的發展,也不利于培養技術型人才[5]。從當前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業信息人員沒有較高的開發能力,也沒有完善的知識結構,對于農業信息資源的應用和開發不足,很難滿足農業信息化發展需要。“互聯網+”與農業技術融合發展,應培養專業的農業信息化人才,具備現代農業、信息以及信息產業經營等技術,可以為農產品的銷售和經營提供更為準確的資源和信息。另外,目前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受較多因素限制,如農村地區大多村民受教育水平不高,不會使用計算機,農村專業人才缺乏,也沒有相應的互聯網技術培訓等,阻礙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2.5 農產品銷售體系不完善
當前,隨著智慧農業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農業模式覆蓋范圍越來越廣,但是在應用“互聯網+”農業技術過程中,仍舊有許多落后農村地區存在問題。如不完善的農產品銷售體系或農產品生產效率不高等,這些因素都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效果。尤其是地理位置較偏的農村地區,即使農業發展較好,生產出的農產品也符合優質標準,但因地理位置偏僻、物流條件不便利,阻礙了農產品銷售,難以提升農民經濟效益[6]。
總之,沒有專業的人才,缺少完善的農產品銷售體系,很難實現互聯網與農產品銷售的有機融合,影響智慧農業以及“互聯網+”農業發展。另外,消費者與農產品生產者存在信息誤差,極易出現不公平交易,這樣不僅無法提高當地農村居民收入,而且會影響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3 “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發展前景
3.1 推進教育、推廣和科研3個環節工作相結合
農業技術發展需要經過教育、科研、推廣等多個環節。傳統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好且效率不高。“互聯網+”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與“互聯網+”的有效融合,能進一步推進教育、推廣和科研3個環節工作相結合。同時,通過網絡平臺,推廣人員能及時收集農業方面的數據,并將其反饋到研發部門,再由科研部門研發新技術,由推廣人員運用互聯網技術傳播,農民自行在網絡平臺上學習應用新技術。這種推廣方式不僅成本低、效率高,且應用效果較好,有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
3.2 降低投入成本,實現農業精細化生產
“互聯網+”背景下,不僅能讓農民接觸到更多與農業技術有關的新成果,而且能降低生產成本。借助現代化農業技術,能有效節省勞動力成本、整合各類農業資源,進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目前,農業種植重心大都放在綠色無公害作物上,如果僅靠人力來完成各環節工作,很難實現精細化農業生產,應借助更為先進的農業技術,才能更高效率地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
3.3 提高農業網絡信息的更新速度
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的時效性十分關鍵,如果信息數據滯后,就容易錯過機會,嚴重時會帶來較大經濟損失。在“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中,可以為廣大農民拓寬收益渠道,不僅能使其及時了解區域內農業發展信息,還能了解其他省份的農業信息,相互借鑒發展經驗,提高其經濟收入,進而提升整體農業發展質效[8]。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農業領域中應用“互聯網+”愈發深入,農業科技發展也有了顯著進步。但是在農業科技推廣上還存在一定不足,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讓農民意識到農業發展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
3.4 推進復合型農業發展
傳統農作物在生產、銷售環節如果不能找準批發商,許多優質農產品就會因運輸不暢或消息閉塞而不被大眾所了解。“互聯網+”背景下,可以從源頭上幫助農戶解決生產資料購買及農產品銷售等問題。農業技術中應用互聯網,不僅能做好技術推廣工作,還能拓寬銷售渠道,改變傳統農業銷售模式,實現農業生產“一條龍”服務。同時利用網絡平臺能加快傳播速度,如電商平臺借助“互聯網+”,既能節約銷售成本,又能結合農產品優勢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實現資源重新配置。運用電商平臺還能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實現復合型農業發展。
3.5 構筑一體化智能推廣平臺
目前,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農業種植業對于新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在農業資源配置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上有明顯差異,加上農業經營范圍的不同,對農業技術的需求更為多元化。“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上的應用發展,應致力構筑一體化智能推廣平臺,借助平臺幫助農戶了解最新的農業信息與政策。同時結合各農戶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網絡信息技術服務,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精準性。
4 結束語
“互聯網+”與農業技術推廣的融合,促使農業生產模式發生轉變,利用信息技術能實時監控農作物的生長狀況,相關數據的有效積累也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者提供了數據上的支持。此外,借助互聯網平臺能全面了解農產品的實際生產狀況及農業信息,有利于精深加工農副產品,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民經濟效益,還能帶動周邊旅游和農村建設發展。可見,“互聯網+”與農業技術推廣的融合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楊巧英.“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農家參謀,2021(20):24-25.
[2]趙德華.“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分析[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30):54-56.
[3]田霄凌.“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J].當代農機,2021(8):55-56.
[4]宋翠萍.“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路徑[J].種子科技,2021,39(16):131-132.
[5]張曉娟.“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河南農業,2021(17):49-50.
[6]陳彥鋒.淺談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15):85-86,89.
[7]胡立明.“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前景分析[J].新農業,2021(9):52.
[8]葉春華.淺析“互聯網+”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與發展趨勢[J].農家參謀,2021(8):11-12.
(編輯:師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