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福來
(河北省樂亭縣第一中學 河北 樂亭 063600)
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和過程中,既要熟悉已知的相關地理知識,還要隨時關注與地理相關的科技前沿信息及數據。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多種方法優化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精選地理授課內容,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地理現象及其原因,探索學習地理的好方法。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側重安排好以下幾方面的教學任務,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離不開教材內容。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把握程度是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體現。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創新,既要把握課堂教學的脈絡,又要依據教學大綱科學施教。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同時,在情感交流方面,引導學生發自內心關注生存環境,并決心為改善生存環境貢獻力量。
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調控,確定教學方法。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是盲目指出學生錯誤,教師應從地理學習的角度,科學分析,通過分析地理現象及這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引導學生重視地理學科的正確學習方法,堅持上好每一堂課。
2.1 聯系生活實際。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接受課程資源的時候,還要在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累教學經驗進行記錄、整合,進一步探索教學實際與相關資源的科學配合,通過創新教學進行開發或利用。比如,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在學習地球運動這一章節,學生感到內容枯燥無味,還不太好懂。教師需突破單純的理論講解和看視頻學習,在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的基礎上,讓學生先去自主學習,最后通過資源整合,突破重點和難點。測量當地樓間距離,進行探究學習。利用當地實際測定的正午時刻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把乏味、抽象的理論知識貫穿到生活實際中,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原來在生活中處處體現。同時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實際應用功能,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
2.2 科學化學習地理。學生普遍感覺高中地理知識比較復雜,下一番功夫,也不是容易學會的,學生就難免產生厭倦學習的情緒。教師應將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貫穿在教學始終,采取實用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在講授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師生通過參與互動的教學活動,可以使教學過程變的生動有趣。這樣地理學科的學習難度就會有所降低,地理學科的實效性也能有所體現。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并讓學生作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發言人,利用學到的地理知識,和對各種地理現象、相關理論的認識,鼓勵學生收集本地區典型案例,平時做好積累。例如,讓學生對自己家鄉所在地產業部門規模,種植的植物品種進行產業地域方面的分析,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家里的長輩了解本地農業種植與當地氣候的關系,并查閱相關資料。這樣在課堂上進行教學討論分析時學生才能有理有據地表達。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地理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地理學習不再是枯燥無趣的背誦地理知識和畫地圖。
2.3 學習地理既要掌握理論知識更要結合生活實際,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當地種植養殖方面更有效的方法。比如農村果菜大棚,其高度的數值寬度長度就可以根據當地太陽高度角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通過科學的結論,讓學生大膽探索,把自己的知識真正用于生活和勞動生產的實踐,使地理學習既有趣又有用。
2.4 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教師應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課堂形式,比如介紹海南島,教師可以讓去過海南的學生講述自己旅游的經歷,師生通過觀看視頻和聽學生講述,一起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觀與美麗,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做到知識入腦入心,使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更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