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諸城市人民醫院, 山東 諸城 262200)
膝關節損傷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其發生率也出現了升高的趨勢,日常生活中,車禍、摔傷、高空跌落以及打架等較多的不良因素均會導致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行動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困擾[1]。臨床中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接受膝關損傷治療的患者,術后需長時間地進行固定,若患者康復期間護理不當,可能導致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進而出現功能障礙,對患者往后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患者治療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期間,實施必要的護理措施能夠促進患者病情的恢復,提升預后效果[2]。本此研究主要是對膝關節過能損傷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現報告如下。
選取諸城市人民醫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期間收治的膝關節損傷患者76例參與本次研究,根據入院時間點的不同,進行分組,將2021年12月—2022年6月期間入院患者納為對照組,將2022年7月—2022年12月期間入院患者納入康復組,2組均為38例??祻徒M中男女比例為28∶10,年齡最大為76歲,最小20歲,平均(46.38±3.14)歲,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2∶16,年齡最大為74歲,最小21歲,平均(47.47±3.29)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 患者成功進行膝關節手術治療,且效果良好;② 了解研究項目后,自愿參與,同時進行知情同意書簽訂;③ 康復訓練依從性好。
排除標準:① 合并精神障礙、語言障礙患者;② 中途退出研究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飲食干預,進行心理干預,保證其良好的心理狀態,住院環境安靜舒適。
康復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其主要內容包含,踝泵護理、抬腿護理、股四頭肌護理、腳部肌肉護理、行走、站立護理,以及疼痛護理。
(1)踝泵護理:護理人員指導幫助患者保持仰臥的姿勢于病床上,將雙腿伸直,將雙腳進行反復的背伸、屈曲而后再進行順時針旋轉幾周后,再逆時針旋轉同樣周術,如此往復。每次大約做20 ~ 25下,并保持每日進行5次作用腳踝運動。
(2)抬腿護理:同樣阿患者保持仰臥姿勢于病床,幫助將膝關節伸直,并在其保持伸直的轉態下緩緩抬起患者下肢,大約與床板呈30 °停下,停止4 ~ 5 s后放下,雙腿輪流進行,每次大約做20 ~ 25下,并保持每日進行5次作用抬腿動作。
(3)股四頭肌護理:護理人員指導幫助患者坐于病床邊緣,將雙腿保持自然垂下的姿態,同時需要膝關節處于自然彎曲的狀態,在患者維持平衡的情況下,緩緩將雙下肢抬高,再緩緩將其放下,每次大約做20 ~ 25下,每天堅持進行4 ~ 5次。
(4)腿部肌肉護理:患者采取平臥的姿勢,位于病床上,將大腿的肌肉緊繃,堅持10 s左右,放松,在緊繃,如此循環,堅持15 ~ 25下,每天進行3 ~ 5次。
(5)行走、站立護理:行走需要準備助行器,護理人員告知正確使用方法,進行行走鍛煉;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進行站立行走,具體行走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
(6)疼痛護理:患者訓練期間,若感受疼痛難忍,護理人員可以選擇在康復護理過程中播放舒緩的音樂,也可以多多進行溝通交流,轉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若疼痛就較為強烈可以根據醫囑進行止痛藥的使用。
(1)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分,根據患者的關節活動情況,若患者關節彎曲度在120 °以上,且患者能夠自由盤腿,且無痛感則為優良;若患者的關節彎曲度在70 ° ~ 120 °,能夠正常新行走樓梯,但行走時間過長,會有痛感則為一般;患者的關節彎曲度低于70 °,能平地行走,但行走時痛感強烈,休息能有所緩解則為差。優良率=(優良+一般)/總例數×100%。
(2)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使用10分值游標尺,讓患者進行標記,分值越低,疼痛越緩解。
(3)使用生活質量評分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該量表包含患者的角色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健康狀態等方面。
(4)使用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的的內容包含有護理態度、護理工作質量、居住舒適度等方面。
使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t和±s表示計量資料,使用χ2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康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護理前,疼痛評分(P>0.05);護理后,康復組疼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對比(±s)
表2 2組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對比(±s)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康復組388.59±1.184.56±1.78對照組388.46±1.335.64±1.46 t值—0.4512.892 P值—0.6540.005
康復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對比[n(%)]
膝關節出現損傷時,大多情況下,病癥不會以外傷的形式在身體上顯露出來,但受傷后,關節會出現腫脹,特別是受傷的部位較為嚴重。若出現疼痛多數是在運動中的某一特定的體位,若變換體位,疼痛會隨之消失。此外,膝關節受損后,走路會倍感乏力,而處于上樓、下樓的行動狀態時,感覺會較為明顯,常會伴隨疼痛、不舒服、不適應的感覺[3]。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之一,而且承受著來自人體的大部分重量,通常情況下,若受到損傷,因其結構較為復雜,受傷后不宜痊愈,長時間持續該狀態,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4]。手術治療是幫助患者膝關節功能快速恢復的有效治療手段,但手術后,會有較長的恢復期,期間若發生不良事件,會對整個關節恢復造成巨大傷害,因此,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的促進患者恢復。
本研究中,主要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通過一列的踝泵護理、抬腿護理、股四頭肌護理、腳部肌肉護理、行走、站立護理不斷對患者的肌肉、關節進行鍛煉,研究結果顯示,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膝關節功能明顯有好轉,優良率高于對照組??祻妥o理的過程中,讓患者充分體會護理中的各種細節操作,讓其感受強烈的關懷情緒,感受到自己是被受重視存在,進而提升治療的依從性,提高康復護理質量。同時聯合疼痛護理,在患者訓練過程中,通過交流溝通,播放舒緩音樂的方式,不斷的對患者的注意力進行轉移,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數據也顯示,康復組的疼痛評分要低于對照組。通過進行的護理,患者明顯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用心,對護理工作也表示十分滿意,滿意度就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對膝關節損傷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期間的患者實施康復護理,能有效地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效率,緩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