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麗
(貴定縣昌明中心衛生院,貴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1302)
產后大出血是目前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因素,是陰道生產中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其發生率約為2.5% ~ 3.1%,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分娩后24 h內,產婦陰道流血量超過500 mL是產后出血,常見的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礙、產婦宮縮乏力、心理因素、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等[1]。積極預防產后出血,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娩的安全性和孕產婦的生活質量,從而減少陰道分娩產婦的產后出血量,降低產后出血的危險。一些學者認為,防止產后出血比最好的處理方式更重要,而現代醫學觀念則主張防止產后出血。如何防治產后大出血,是目前醫學界關注的焦點[2]。本期研究主要對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預防產婦產后出血和改善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進行探究和驗證,旨為更好地保障臨床產婦生命安全。現報告如下:
計入分析對象83例產婦,按照不同護理方案分組,對比組(n= 42)和觀察組(n= 41),研究起止時間2020年6月— 2021年6月。對比組:經產婦:初產婦22(52.38%)/20(47.62%);年齡:20 ~ 43歲,均值(27.24±3.51)歲;孕周:38 ~ 42周,均值(39.24±1.31)周。觀察組:經產婦:初產婦21(51.22%)/ 20(48.78%);年齡:21 ~ 42歲,均值(28.46±3.23)歲;孕周:38 ~ 42周,均值(39.13±1.36)周。分組資料差異較小(P>0.05)。
對比組在圍分娩期,以常規化護理干預為主導,涵括內容:① 密切監測產婦宮縮、胎心變化以及產程進展等情況;② 積極營造溫馨、舒適病房、產房環境;③ 全面評估產婦身體情況;④ 加強產婦產后各項生命指標及出血情況檢測,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
觀察組在圍分娩期,以針對性護理干預為主導,涵括內容如下。
(1)產婦入院時,熱情迎接產婦和家屬,使其充分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溫暖,并主動向產婦介紹院內環境,給予產婦安全感,避免產婦因為對環境感到陌生而產生焦慮、緊張感。
(2)產婦入院后,重視健康宣教工作的開展,并保證此項護理干預貫徹產婦整個產程。首先,全面且科學地評估產婦生理狀況,對產婦基礎信息(既往病史、分娩史等)進行采集,在此基礎上對產婦是否存在貧血、難產以及產后出血等風險進行評估,從而盡早明確可致使產婦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若經評估后發現產婦存在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須第一時間上報專科醫師,并全面輔助醫師,綜合產婦各項情況擬定針對性治療干預和檢查方案。
(3)結合產婦認知、理解能力,借助多樣化手段對產婦展開正面性宣教,宣教內容包含膳食攝入、產后出血高危因素以及如何識別胎動等,以此提升產婦認知水平。
(4)針對性膳食指導:根據產婦機體實際情況,指導產婦合理飲食;譬如產婦存在貧血情況,則須積極予以其營養指導,告知產婦必須保證熱量攝入充足,以攝入流質性或半流質性食物為主。
(5)一對一陪產:雖然分娩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但對于沒有分娩經驗的產婦而言,分娩卻屬于一大嚴重的應激反應,極易受到多因素影響,或因機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而產生負性心理,并因此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引發或者是進一步促進產后出血情況加重。所以,護理人員需要予以產婦針對性且優質的陪產服務,并對產婦開展心理干預,就分娩相關內容和事項向產婦進行詳細講解,以緩解產婦負性情緒,告知保持良好情緒狀態對促進分娩順利進行的重要性;同時,指導產婦自主調節情緒,使其保持平和心態;若情況允許,可允許家屬陪伴產婦分娩,從而讓產婦安心分娩。產婦分娩期間,加強對產婦各項情況的觀察,尤其是產婦產程進展,盡可能縮短各產程時間,及時予以產婦能量補充,避免產婦因能量消耗過度誘發宮縮乏力,進而加大產后出血風險。若產婦存在產后出血跡象,須及時經肌內注射,予以產婦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
(6)娩出胎兒后,加強產婦觀察,尤其是針對存在瘢痕子宮和反復流產情況的產婦,要積極預防胎盤植入/黏連等情況。
(7)產婦分娩時,要格外注意保護產婦隱私,不允許非必要人員參觀產婦陰部等隱私部位,參與分娩操作的醫務人員和家屬也不能表現出輕視、褻玩等表情,必須全程予以產婦尊重。
(1)分娩方式(經陰道分娩、剖宮產分娩)。
(2)產后2 h / 24 h出血情況。
(3)限定評分值,采用SAS、SDS量表,評定、對比2組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焦慮、抑郁);評分值與心理狀態嚴重程度呈正相關關系。
SPSS 25.0軟件處理數據,變量資料以t計算,定性數據用χ2核實,分別以(±s)與(%)表示,P<0.05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分娩方面,對比組28例(66.67%),觀察組36(87.80%);剖宮分娩方面,對比組14例(33.33%),觀察組5例(12.20%);觀察組較之對比組,自然分娩率更高,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 0.022,χ2= 5.252)。
產后2 h / 24 h出血量方面,對比組(242.42±41.87)mL、(358.76±58.46)mL;觀察組(169.50±37.70)mL、(211.04±44.05)mL;組間差異較大,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00、0.000,t= 8.332、12.978)。
護理前,對比組SAS、SDS評分為(62.54±3.07)分、(64.79±3.65)分,觀察組為(63.28±3.89)分、(65.18±4.14)分;組間對比差異較小(P=0.338、0.650,t=0.963、0.456)。護理后,對比組SAS、SDS評分為(54.62±6.83)分、(56.78±5.97)分;觀察組為(39.65±2.78)分、(40.02±3.06)分;組間對比差異較大(P=0.000、0.000,t=13.020、16.035)。
分娩方式有自然陰道、人工輔助、剖宮產三種。剖宮產指有骨盆狹小、胎盤異常、產道異常、破水過早、胎兒異常等情況下,一般都會采用的一種分娩方式。如果患者的病情選擇正確,及時施術,能有效保證母子安全[3]。剖宮產可以避免孕婦分娩時的痛苦,同時也可以在子宮中發現其他的疾病,但是剖宮產對孕婦的傷害很大,術后恢復時間很長,并且有一定的手術后遺癥。自然陰道分娩,也就是所謂的“順產”,是在沒有任何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由陰道分娩的一種分娩方法。選擇自然分娩時,應該首先對分娩的整個流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自然陰道分娩對孕婦和胎兒的傷害不大,而且術后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生產當天就能下床活動,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4-5]。
在常規的產科護理中,往往忽視了心理需求和社會支持對分娩的影響。本研究針對性護理干預運用到了產科中,在產前,通過溝通、科學評估,對分娩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進行篩查。針對陰道分娩產婦的臨床癥狀,比如:產婦精神壓力大、對分娩的恐懼、焦慮情緒、宮縮乏力、產道裂傷等。因此,有針對性地對產婦進行預防性干預,比如:加強圍產期健康教育、教會產婦自我調整心態、盡早發現高危產婦盡早治療。在高危產婦分娩后,給予預防性用藥等。這樣做,不僅減少了產婦的產后出血量,甚至還降低了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顯著改善了產婦的預后,還可以有效地提升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實施具有預防性質的針對性護理,對改善產婦心理狀態、妊娠結局和有效降低產婦產后出血量,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