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菲
(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醫院,陜西 咸陽 713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氣喘、呼吸困難和咳嗽,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由于COPD的發生與發展,導致患者易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導致食欲下降,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癥狀,對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有很大的影響[1]。
此外,COPD 病程漫長,易反復發作,特別是隨疾病發展,肺臟功能減退,臨床表現為咳嗽、氣喘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護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臨床在對COPD患者進行干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對患者的呼吸功能、肺功能恢復水平進行提升,從而讓患者的各項癥狀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還需要降低病情對患者機體營養狀態造成的影響,讓患者能夠進行合理的飲食,從而提高患者的營養水平[2]。所以,除了要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呼吸功能鍛煉外,還應對其日常飲食、營養攝入進行強化,對飲食結構作出相應的調整,并對患者飲食進行科學的指導,切實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使各項功能均出現更好的提升[3]。本研究探討呼吸功能鍛煉聯合飲食干預模式對COPD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陜西省咸陽市涇陽縣醫院收治的68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將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有34例。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5 ~ 74歲,平均(60.27±2.69)歲;病程1.2 ~ 9.6年,平均(4.72±0.38)年。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4 ~ 73歲,平均(60.36±2.67)歲;病程1.3 ~ 9.5年,平均(4.69±0.42)年。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及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采用呼吸功能鍛煉聯合飲食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呼吸功能鍛煉,主要包含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與體力訓練:
① 縮唇呼吸。護理人員需要患者先閉口,然后用鼻吸氣,然后進行縮唇動作,然后緩慢呼氣,其中呼氣以及吸氣的時間比為1∶2,每天訓練4次,每次訓練30 min。
② 腹式呼吸訓練。在這一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患者保持臥位、坐位以及立位,分別進行呼吸鍛煉,要求患者一手放于胸前另一手放于腹部,將在呼吸時首先對腹部進行用力按壓,在吸氣時對抗手壓,直到腹部稍微隆起。采用鼻部進行呼吸,通過縮唇動作緩慢呼氣,每次進行2 ~ 6 s呼氣,呼氣與吸氣的比例控制為2∶1或者3∶1,呼吸速度控制在7 ~ 8 min /次,時間控制在10 ~ 15 min /次,2次/ d。
③ 體力訓練。護理人員在患者病情穩定后,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體操為主的有氧運動,可有效促進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加速患者的體力康復。同時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步行以及上下樓梯等各種有氧體育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對訓練時間進行控制,開始訓練時間控制到5 ~ 10 min,運動次數控制在每天4 ~ 5次,在適應之后,逐漸延長患者的運動時間,可以將時間延長至30 min,同時每天運動4次。護理人員在指導患者進行訓練時,需要根據患者的肺功能情況,制訂針對性的呼吸訓練計劃,為患者選擇合適的呼吸訓練方式,從而對患者的呼吸訓練次數以及訓練時間進行適當調整。
(2)飲食護理干預:
① 攝食。慢阻肺患者在護理中,需要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這樣才能對患者的正常工作提供良好保障,患者還需要足夠的維生素、熱量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與健康人群相比,慢阻肺患者在呼吸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中,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能量需求,并且需要告誡患者注意進食速度,在放松狀態下進食,在進食時要保證八分飽,飲食過多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腹脹情況。
② 礦物質及維生素攝取。營養專家提出,為有效保證慢阻肺患者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以及維生素供應,在其飲食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攝入均衡的蔬菜、水果、肉類以及乳制品,同時還包括豆類及淀粉類等。假如患者食欲缺乏難以實現均衡飲食,那么護理人員就需要為患者補充充足的維生素,患者可以食用胡蘿卜、菠菜、菌類、甜玉米、番茄、南瓜等蔬菜,也可以食用哈密瓜、草莓、橙子、獼猴桃等各種水果,并且還需要對食鹽的攝入進行控制避免食物過咸。
(1)對2組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內容包括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
(2)對2組護理前后營養狀況進行檢測,內容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總蛋白。
(3)對2組護理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將生活質量量表GQOL-74作為評估工具,內容包括物質生活、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4個方面,每項最高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9.00 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所有治療相關指標使用“±s”的形式表達,將其運用t值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肺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L,±s)
FVC FEV1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4 1.61±0.14 2.69±0.59 1.21±0.31 2.31±0.44對照組 34 1.63±0.16 2.27±0.36 1.23±0.34 1.84±0.37 t值 0.549 3.543 0.253 4.767 P值 0.585 0.001 0.801 0.000組別 n
觀察組護理后營養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營養情況對比(±s)

表2 2組護理前后營養情況對比(±s)
白蛋白(g / L) 前白蛋白(mg / L) 血清總蛋白(g / 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4 26.21±4.14 36.49±3.79 216.61±20.21 240.31±20.34 38.02±5.62 49.72±6.20對照組 34 26.23±4.16 32.27±3.26 216.63±20.24 227.94±18.27 38.89±5.59 44.64±5.79 t值 0.020 4.922 0.004 2.638 0.640 10.035 P值 0.984 0.000 0.997 0.010 0.524 0.001組別 n
觀察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n 物質生活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軀體疼痛觀察組 34 56.33±2.15 57.35±3.26 60.43±2.64 56.34±2.61對照組 34 80.14±2.25 82.35±3.68 83.56±3.72 74.57±3.07 t值 44.612 29.651 29.567 26.380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在對慢阻肺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一般都是采用常規的護理,重點是在疾病的急性發作時期,通過對癥護理可以較好地控制患者的癥狀,并推動患者的康復[4]。為了提高患者的預后,就需要加強對穩定期患者的護理干預。在呼吸訓練與飲食護理的干預方案中,呼吸訓練方案對呼吸內容及時間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可以降低在傳統的呼吸訓練模式下,患者訓練的規范性不強的問題,從而提升呼吸訓練的效果。緩慢呼氣可以增加呼吸肌做功時間,減少肺部殘留二氧化碳量,改善肺部氣體交換,同時增加肺部張力,增加呼吸肌力,改善肺功能[5]。與此同時,結合有氧耐力訓練,可以促進呼吸肌參與到運動中,從而讓患者的肌力和運動耐力得到加強,從而提升肺泡和毛細血管的氣體交換能力,從而提高心臟輸出量及運輸氧氣的能力。此外,還可增加骨骼肌的肌肉運動單位數量,從而增強肌肉力量,這對改善患者的耐力和肺功能有顯著效果[6]。
由于慢阻肺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能量消耗比較大,因此在采用傳統訓練模式后,患者相關指標均未得到改善,運動效率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在飲食干預中,可以根據患者的營養指標和病情情況來制訂飲食方案,并引導患者進行健康的飲食,這樣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營養水平,也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預后,因此,在肺功能指標的提高上會更加顯著[7]。
在呼吸功能鍛煉中,可以緩解氣流受限所導致的肺部損傷,從而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同時可以通過飲食干預來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防止由于營養不良導致的耐受下降。所以在進行飲食干預的同時,對患者的各種功能的恢復和營養的改善都有很大的幫助[8]。
同時,對COPD患者進行綜合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生活品質[9]。這樣可以加快患者的癥狀改善速度,如果在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同時,還可以增加患者的運動耐力,從而提高患者的癥狀改善速度。在眾多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的因素當中,營養不良、呼吸不暢、行動不便都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呼吸功能鍛煉結合飲食干預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些因素對患者的影響,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患者的合理飲食,維持科學的營養攝入,還可以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與運動能力,因此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得到提升,可以更好第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10]。
綜上所述,呼吸功能鍛煉聯合飲食護理干預可大幅度改善COPD患者的營養狀況及肺功能,同時對提升其生活質量也有重要作用,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