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中風,亦稱腦卒中,是一種常見多發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突然,病情嚴重,會給患者的神經系統帶來很大的損害。中風的主要癥狀之一是偏癱,患者會出現一側肢體功能障礙、運動困難和肌力減退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除了偏癱以外,中風的其他癥狀還包括失語、眩暈、頭暈、智力障礙、面癱、視力障礙等。這些癥狀都可能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困擾[1-2]。
近年來,有研究發現,對中風后偏癱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和肢體功能,促進康復進程,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而不同年齡段的干預效果存在一定差別,中青年患者的干預效果優于老年患者[3-4]。近年來,中醫護理技術在中風患者的康復護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偏癱方面。本研究的目的是對早期護理干預聯合中醫護理技術在中風后偏癱患者中的效果進行評價。本次研究選擇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中醫科2021 年7 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中風后偏癱患者作為對象,對其展開分組干預,并對干預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對比[x±s,(n)%]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入院時對患者進行評估,針對評估結果,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宣傳疾病相關知識,可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正確的治療信念,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科學的運動、休息指導,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功能,緩解病痛。特別是在疾病初期,及時開展適度的運動和休息,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5]。
(2)在治療期間,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康復運動指導。在進行康復運動前,首先指導患者開展上肢、肩關節、手指、肩關節等部位的訓練,幫助患者逐漸恢復身體功能。而后循序漸進地進行床上翻身、移行、橋式運動、坐立位轉換等訓練,加強身體鍛煉[6]。同時,掌握好運動時間和力度,避免過度運動導致身體受損。
(3)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首先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其情況,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了解其主觀感受。在接下來的治療中,針對患者及家屬可能存在的疑問,醫護人員需要耐心的交流與解答,讓患者及家屬更加了解治療的情況,增強信心,緩解焦慮[7]。在提供疾病治療之外,醫護人員需要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患者在良好的環境下安心接受治療。
觀察組:早期護理干預聯合中醫護理技術。在對照組早期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中醫護理技術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
(1)穴位敷貼。肩前穴、手三里、曲池、豐隆、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敷貼中藥制劑,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并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強患者的體質[8]。
(2)中藥離子導入。儀器將中頻藥物導入和中頻按摩溶為一體,調制中頻電流能促進皮膚電阻下降,在疏通經絡、調節和改善局部循環的同時,還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消腫止痛、抗炎鎮痛。
(3)經絡拍打與推拿。選擇手三里、足三里、血海、合谷、解溪、太沖、肩前穴等穴位經專業中醫護理師進行拍打、推拿按摩,可以促進全身的氣血流通,增強免疫力,消除疼痛[9]。
(4)艾灸。選取血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進行艾灸,可以改善局部循環、緩解肌肉酸痛、促進營養代謝。
(5)針灸。選取血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進行針灸護理,可以改善局部循環、調整神經內分泌系統,提高免疫力,有顯著的抗炎鎮痛作用。
對比2 組患者的上下肢FAM評分、ADL 評分,對比2 組患者的依從性、滿意度等。
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用t、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上肢FMA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比較不同時間點上肢FMA評分(±s,分)

表2 比較不同時間點上肢FMA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2周后 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 7834.30±5.53 39.27±4.70 44.27±4.73對照組 78 35.15±4.75 36.82±4.90 40.36±4.28 t值 — 0.738 3.265 4.520 P值 — 0.435 0.001 0.000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下肢FMA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比較不同時間點下肢FMA評分(±s,分)

表3 比較不同時間點下肢FMA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2周后 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 78 16.40±4.53 19.44±3.85 22.27±3.75對照組 78 16.68±4.50 17.05±3.14 20.50±3.46 t值 — 0.465 3.200 2.578 P值 — 0.645 0.000 0.006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ADL 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4。
表4 比較不同時間點ADL評分(±s,分)

表4 比較不同時間點ADL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2周后 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 78 51.66±8.10 62.49±8.35 65.23±6.50對照組 78 51.30±8.75 58.72±8.20 60.35±6.19 t值 — 0.159 2.239 3.456 P值 — 0.845 0.025 0.000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例患者,P<0.05。見表5。

表5 比較依從性(n,%)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6。

表6 比較護理滿意度(n,%)
早期的護理干預和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使用中醫手段,通過針灸推拿的方式刺激人體穴位,幫助神經恢復正常功能。通過中醫的治療,中風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緩解,更健康地度過康復期。除了中醫手段外,預防中風也極為重要,應該避免過度飲酒、肥胖等危險因素,保持健康飲食,參加適當的鍛煉等。經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早期護理干預聯合中醫護理技術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上下肢運動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從而促進患者更好地恢復。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和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對于中風后偏癱患者的康復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廣泛推廣和關注。針對不同的患者,選擇合適的護理干預和中醫治療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早日康復,重返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