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山東省齊河縣中醫院,山東 德州 251100)
ICU 患者病情較為危重,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出現不良風險事件的概率較高,且患者管理和護理具有較高的難度,相比其他科室更加復雜,急需讓多種護理措施的安全性有所提升,為患者提供更加高質量的全面護理[1]。ICU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風險管理方式,其主張根據多項指標評估護理風險程度,分析護理方案中的風險因素,結合患者的真實護理反饋,對整體護理方案進行多維度的改善和優化,對多種并發癥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從而有效增強整體的治療和護理質量,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2]。鑒于此,本研究采取隨機對照法對山東省齊河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ICU 重癥患者進行研究,探討風險管理對其風險事件等多方面的具體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2年1月—2023年1月山東省齊河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ICU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均n=30。對照組男女性別比例15∶15;年齡20 ~ 67歲,平均(43.85±1.64)歲;類型: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其他疾患者者分別8、9、7、6例。觀察組男女性別比例15∶15;年齡21 ~ 69歲,平均(45.01±1.58)歲;類型: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其他疾患者者分別8、7、7、8例。資料可比(P>0.05)。
納入標準:① 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② 首次進行ICU住院治療;③ 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學審查。排除標準:① 無法正常溝通者;② 不能參與全部研究;③ 依從性差。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定期清潔和打掃患者病房,為其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調整患者生活習慣,指導患者正確用藥,鼓勵患者堅持康復訓練,給予患者治療信心。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給予ICU護理風險管理。① 組建小組:創建護理風險小組,精心挑選小組成員,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合理分派護理任務,優化護理流程,評估護理風險,分析護理中存在的缺點,提升相關人員的護理能力。② 護理質量控制:針對護理風險進行記錄,實時優化和改進,檢查多個護理環節,對多種風險事件進行總結和分析,幫助組員進行風險識別。準備好相關儀器,對患者的反應進行密切觀察,采取多種預防性措施。加強風險護理教育,定期開展護理培訓,包括儀器操作、護理知識等等,培訓組內人員的溝通技能,促使他們重視風險護理,熟練掌握多種護理技能。對于危重病人,需詳細講解其護理重點,如氣管插管或觀察瞳仁等等。針對藥品進行檢查和準備,保證儀器設備運行正常,及時備齊相關藥品,避免出現搶救慌亂的問題。針對風險事件制訂預防機制,提升護理效率。
(1)風險事件。記錄2組出現VAP(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壓瘡、誤吸、感染、管道滑脫的患者例數,并計算占比。
(2)PSQI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3]評估患者睡眠質量,共計0 ~ 21分,評分越高,質量越差。
(3)心理狀態(HAMA、HAMD 評分)。對2組給予HAMA 量表[4]及HAMD 量表[5]評估,分別高于14分、20分慮存在抑郁情緒。
(4)生活質量。給予生活質量簡明調查表(SF-36)[6]評估,共8個維度,分值0 ~ 100分,分數越高,各項指標越優。
(5)護理質量。使用醫院自制護理質量評估量表[7],共5項內容,每項分值為0 ~ 100分,分數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高。
觀察組出現VAP、壓瘡、誤吸、感染、管道滑脫5項風險事件的患者總占比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風險事件比較[n(%)]
觀察組及對照組PSQI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PSQI評分(±s)
表2 PSQI評分(±s)
組別 例觀察組 30數 護理前 護理后10 d 護理后20 d 護理后30 d 16.01±0.36 14.34±0.42 12.36±0.61 9.14±0.76對照組 30 16.16±0.41 15.24±0.61 14.73±0.51 13.43±0.58 t值 1.506 6.656 16.326 24.578 P值 0.138 <0.001 <0.001 <0.001
觀察組及對照組HAMA、HAMD 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HAMA、HAMD評分比較(±s)
表3 HAMA、HAMD評分比較(±s)
注:與組內護理前比較,P<0.05
HAMA(分) HAMD(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0) 18.01±1.46 6.67±2.12a 24.43±2.18 8.57±2.02a對照組(n=30) 18.02±1.51 8.37±2.14a 24.45±2.22 10.17±2.08a t值 0.026 3.091 0.035 3.022 P值 0.979 0.003 0.972 0.004組別
觀察組QOL8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QOL評分比較(±s)
表4 QOL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 情感職能 生理職能 精神健康 活力 總體健康 軀體疼痛觀察組 30 84.14±1.56 84.46±1.58 84.46±2.01 86.37±1.76 85.17±2.46 86.35±2.17 86.66±1.48 85.85±1.43對照組 30 81.34±2.01 82.28±2.10 80.45±2.13 83.81±2.01 82.64±2.96 82.36±2.24 83.37±1.96 83.22±2.01 t值 6.028 4.544 7.500 5.248 3.600 7.007 7.337 5.840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觀察組專項護理、健康教育、情緒疏導、服務態度、病房管理5項護理評價分數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護理評價比較(±s)
表5 護理評價比較(±s)
組別 例觀察組 30數 專項護理 健康教育 情緒疏導 服務態度 病房管理 89.58±1.48 83.28±1.11 86.14±1.26 86.86±2.01 86.19±2.02對照組 30 83.26±2.01 79.58±2.39 80.85±2.01 82.46±2.15 82.52±2.14 t值 13.868 7.690 12.214 8.188 6.83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ICU護理風險管理主張針對多種風險事件進行預防和管理,在該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會定期組建風險事件討論會,針對可能出現的多種風險事件進行集中性討論,分析可能導致護理風險出現的潛在原因,排除和減少多種護理風險。本研究中,觀察組出現VAP等5項風險事件的患者總占比低于對照組,說明ICU護理風險管理能夠讓出現風險事件的患者占比降低,提升整體護理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ICU 護理風險管理中,護理人員會持續觀察患者的睡眠時間和睡眠狀態,通過多個睡眠指標準確判斷患者的真實睡眠情況[8]。在此基礎上,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睡眠改善方案。本研究中,觀察組及對照組PSQI 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說明ICU 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降低患者的PSQI評分,讓患者保持更加理想的睡眠情況。
在ICU 護理風險管理中,護理人員會適當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教授患者多種心理調節方式,引導患者在處于負面心境時,積極采取情緒調整方式進行調節。同時,為患者講解多種健康知識,幫助患者掌握多種自我護理知識,增強其生理和社會功能。本研究中,觀察組及對照組HAMA、HAMD 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觀察組QOL8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專項護理等5項護理評價分數均高于對照組,說明ICU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評價分數,改善患者的病后生活。
綜上所述,在ICU患者中實施ICU護理風險管理,能夠增強患者的身心健康性,促使患者更快康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