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笑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重癥醫學科又叫做重癥監護室(ICU),在進入重癥監護室這厚重的門后,對患者就需要進行加倍的看護,在這里醫護人員每日與死神賽跑,為重癥患者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重癥監護室(ICU)中大多數都是收治病情危重,且會增加各種感染風險,所以患者家屬不能陪同進入,為此部分患兒在進入ICU后就會出現心理焦慮、恐懼,不僅影響預后治療效果,同時也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正所謂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尤其是對于進入重癥監護室的患者,所以對ICU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對提高預后效果具有重大意義。但常規護理服務僅能夠解決患者的基本治療需求,并不能及時地解決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影響患者的配合程度[1-2]。心理護理是基于心理學發展而來的新型護理模式,心理護理通過分析患者內心需求,了解患者并體諒患者,予以患者最大的肯定,不斷地鼓勵患者,讓患者樹立生存意志,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而提高整體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文將分析心理護理應用在ICU 重癥護理中的效果以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擇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2年1月—2023 年1月收治的60 例ICU重癥患者進行探究。隨機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6∶4,年齡區間為23 ~ 55 歲,平均年齡41.23 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7∶13,年齡區間為24 ~ 56 歲,平均年齡43.15 歲。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對后無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如下。
(1)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先了解患者病情發展、病程時間等,以此為基礎制訂完善且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患者進入ICU重癥監護室后,護理人員首先檢查患者身體狀況,并關注患者生命體征是否出現波動。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實際身體狀態,以此更好的開展護理服務,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根據患者病癥了解其治療方式,重點為患者家屬分析注意事項內容,讓患者及家屬對自身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知。護理人員還需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情緒變化,若患者出現情緒低落,心理變化較為明顯,就需要通過合適的方式安撫患者,和患者進行有效交流,安撫患者、鼓勵患者。
(2)監測病情:患者進入ICU重癥監護室后護理人員必須要密切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排除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因素,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及時的調整輸液速度,避免加重患者心臟負荷。通常情況下,患者每日的輸液量都要嚴格控制到1 500 mL,確保在每一分鐘滴注25 ~ 30滴。如果患者靜脈輸液時突然發生呼吸困難,護理人員就需要及時的調整其體位,并將病房的溫度和濕度調整到人體適宜程度。同時還需要減少病房的其他噪音,為患者創造安靜且舒適的就醫環境。
(3)健康教育:針對ICU重癥患者,護理人員需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教,幫助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減少患者心理負擔。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為患者及家屬詳細的講解治療方法以及預后效果,并告知患者已成功治療的諸多案例,強化患者治療信心,幫助患者改善心態,促使患者家屬積極配合。
(4)情感支持: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加大查房次數,護理人員作為與患者接觸次數最多人員,要盡量的予以患者陪伴,提高患者安全感。減少外界因素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予以患者情感支持。
(5)生活護理;當患者進入ICU重癥監護室后,患者的在生活方面的一切都需要由護理人員完成。所以,護理人員在飲食方面要確保患者營養均衡,在穿衣方面要確保患者保暖,避免受涼后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在衛生方面要盡量幫助患者干凈整潔,避免細菌入侵造成感染。
(1)對比2組患者護理質量,包括評估護理人員儀容儀表、護理態度、技能操作三方面。
(2)對比2組患者SDS、SAS評分。
(3)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肢體功能三部分。
(4)對比2 組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較為滿意)/總例數×100%。
本次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本次研究數據分析,標準差(±s)用來表示計量資料,連續變量采用t檢驗;用率(%)表示計數資料,分類變量采用卡方檢驗,P<0.05有顯著差異。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與對照組相比之下良好(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患者護理質量(±s,分)

表1 對比2組患者護理質量(±s,分)
組別 例數 儀容儀表 護理態度 技能操作對照組30 76.87±5.13 79.05±5.27 83.23±5.21觀察組 30 88.63±6.09 89.71±6.54 96.37±6.28 t值 8.152 9.045 11.463 P值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之下良好(P<0.05)。見表2。
表2 對比2組患者SDS、SAS評分(±s,分)

表2 對比2組患者SDS、SAS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SDS SAS對照組30 45.82±3.26 41.87±3.16觀察組 30 31.93±2.15 30.77±2.85 t值 19.841 14.287 P值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與對照組相比之下較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s,分)

表3 對比2組患者生活質量(±s,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肢體功能對照組 30 87.65±5.49 88.95±5.13 85.23±5.76觀察組 30 96.45±6.72 94.31±6.19 97.34±6.43 t值 12.078 11.743 7.683 P值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要比對照高(P<0.05)。見表4。

表4 對比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在ICU重癥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先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及家屬可以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程度得到認可,而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以及病情都有深入的了解,分析患者病情后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3-4]。護理人員通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保障患者生命穩定,并為患者創造更加舒適的就醫環境,確保患者睡眠質量的同時,還將軟墊放置在壓的較久的部位中,避免患者出現壓瘡。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必要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可以對疾病、治療方式有正確的認識,避免從第三渠道獲取錯誤信息,影響患者治療心態。通過心理護理與情感支持,采用現代心理學內容,不斷鼓勵患者,讓患者及家屬逐漸的樹立信心,相信配合醫護人員的情況下可以逐步恢復健康。同時多予以患者護理陪同,讓患者內心充滿安全感,另外護理人員還會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護理服務,包括飲食、穿衣等基礎生活,讓患者可以在ICU重癥監護室中感受到來自于醫護人員給予的溫暖,并加強衛生護理,避免患者出現感染現象[5-6]。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應用在ICU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緩解患者負面心理狀態,促使患者積極面對治療,進而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