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萍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貴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2400)
在手足顯微外科中,斷指是常見疾病之一,有著發病快、損傷重的特點,斷指再植手術廣泛應用于治療中[1]。但是在臨床治療中,很多患者由于缺乏對斷指再植的認知,容易產生緊張以及焦慮情緒,影響患者應用效果。因此,需要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術后恢復狀態,減輕不適感[2]。常規護理針對性不夠突出,不能針對現階段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行滿足,因此應用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舒適護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適度與滿意度,讓患者得到更加良好的臨床護理效果,對患者盡早恢復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手足顯微外科86例手足顯微外科斷指再植術患者作為分析重點,評估圍術期舒適護理的應用成效,現報告如下。
此次篩選的86例入組成員均經過手足顯微外科斷指再植術,選擇研究的時間區間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包含43 例成員。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納入標準:① 患者家屬全部都知情、同意、自愿參與;② 臨床資料具備完整性與真實性;③ 患者均能夠正常溝通與交流。排除標準:① 臨床資料有缺失情況;② 存在檢查禁忌證患者;③ 無法全程配合,中途離開研究患者;④ 存在認知、溝通、精神障礙患者;⑤ 不愿意參與以及不同意參與研究患者。

表1 一般資料情況[n(%)]
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觀察患者體征變化,遵醫囑用藥等,在患者蘇醒后,評估患者意識狀態,并將相關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家屬。
觀察組:常規加舒適護理。
(1)術前有效評估患者風險:針對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好護理方案,并組建專業護理團隊,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密切監測[4]。
(2)心理護理: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與焦慮情緒。因此,護理人員主動向患者打招呼,并創造良好的聊天環境,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避免患者在出現并發癥后引發恐慌。
(3)飲食護理:叮囑患者以清淡為主,多攝入高蛋白、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食物,控制高鹽、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4)營造舒適環境:在手術室門口擺放專供患者以及家屬休息的座椅,墻面上布置柔和色調漫畫式的宣傳資料。調整室內光線,設備以及物品整齊排列,鋪設干凈的床單、枕套等。將設備的報警聲音調至最小音量,指導其做深呼吸,也可以播放輕音樂。
(5)減少疼痛感:鼓勵患者表達自身疼痛感,并讓其感到受重視。在必要情況下,持續性給予其靜脈鎮痛藥。
(6)陪伴護理:在術后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做好陪護工作,讓患者在蘇醒后可以第一時間看到家屬的陪伴,提高心理舒適度與安全感,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在患者蘇醒后,針對患者的意識狀態進行判斷,觀察患者是否清醒,并詢問不適感,向患者提出簡單問題等。
(7)并發癥護理:在患者術后如果出現疼痛、出血、感染、腫脹等癥狀,需要立即告知醫生緊急處理,以免患者發生危險。并指導患者避免過度勞累,需要注意休息[5]。
(1)通過舒適狀況量表(GCQ)評估患者舒適度,并進行統計與對比。
(2)觀察并對比2組并發癥。
觀察組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境等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舒適度評分比較[n,(±s,分)]

表2 舒適度評分比較[n,(±s,分)]
項目 時間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生理評分對照組(n = 43) 15.31±4.59 22.87±4.13 8.029 <0.001觀察組(n = 43) 15.27±4.81 27.19±6.22 9.941 <0.001 t值 0.039 3.794 — —P值 0.969 <0.001 — —心理評分對照組(n = 43) 17.28±4.45 23.35±1.15 8.660 <0.001觀察組(n = 43) 17.91±4.54 26.89±1.46 12.348 <0.001 t值 0.650 12.490 — —P值 0.518 <0.001 — —精神評分對照組(n = 43) 15.34±4.07 22.19±2.12 9.788 <0.001觀察組(n = 43) 15.83±8.33 27.67±1.28 9.212 <0.001 t值 0.347 14.511 — —P值 0.730 <0.001 — —社會文化和環境評分對照組(n = 43) 18.71±1.15 24.87±2.98 12.646 <0.001觀察組(n = 43) 18.51±6.57 26.87±2.14 7.934 <0.001 t值 0.197 3.575 — —P值 0.845 0.001 — —
觀察組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比較并發癥發生情況[n(%)]
斷指再植是臨床常見手術方式之一,在顯微鏡輔助下,重新連接斷指和切面間的血管、神經等。因為此手術的技術要求較高,同時因斷指而感到疼痛,患者難免會在圍術期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出現不適感與并發癥情況,需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舒適度,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盡早恢復。舒適護理(comfort care)是一種關注病人舒適度的醫療方式,其旨在通過緩解病人的痛苦和不適,提升病人的生活質量[6]。舒適護理是臨床護理方式的一種,能夠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礎上,將患者作為護理重點,對患者實施更加全面而有效的護理措施,讓患者臨床護理需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滿足,并讓患者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服務,讓護理措施的實施更加具備針對性與全面性,提升患者圍術期護理效果[7]。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舒適護理的應用下,能夠讓患者的舒適度得到顯著提高,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對手術認知程度,進而有效減輕心理負擔。通過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家屬進行耐心指導,減輕患者術后不適感,對患者逐步恢復有重要意義。通過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密切監測,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現患者異常情況,并立即上報醫生,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風險,保證患者術后安全。通過舒適護理可以讓患者術后并發癥減少,提高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與質量。依據斷指恢復情況,可以在術后開展康復訓練,斷指的內收、外展活動,持續2周后,進行超短波理療,擴張再植部位血管,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消腫目的。
舒適護理在手足顯微外科斷指再植術患者中發揮重要價值,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并讓患者術后舒適度進行有效提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體檢查效果。本次研究的不足在于,研究病例數較少,研究時間尚短,因此研究內容存在偏差,不具備全面性。希望以后在相關課題的研究中,可以加大研究樣本量,并延長研究時間,不斷進行更加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