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濤趙志磊張建飛高利明周默劉鑫
(1.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營銷服務中心,河南 鄭州 450051;2.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南陽供電公司,河南 南陽 473000;3.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直流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能力、生態環境保護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1]。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督促其建設、驗收、完善、改進的重要工作。傳統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僅考慮某一方面,其忽略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多維性,不能合理地反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完成情況和發展水平。
近2年,國內專家學者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了較多研究。梁延紅等[2]采用流程邏輯法和物元分析法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績效評價進行了研究,何利等[3]采用3E模型、平衡計分卡等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績效審計開展了研究,袁祖培[4]研究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資源配置的效率。這些文獻都從不同側面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效率或評價進行了分析,但其研究均僅考慮了某一方面的內容。為了克服傳統評價方法的不足,使評價更全面合理,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通過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可操作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河南南陽某地高標準農田項目進行實證分析,以檢驗該方法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評價中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并提出相應的建議[5,6]。本文選取了建設質量、建設成效、建設管理3個能對高標準農田開展全面評價的一級指標,并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和特點,選取了對應的二級指標。通過理論和實力分析,驗證了模糊綜合評價法能夠滿足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評價的特點和需求。
為了合理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選取建設質量、建設成效、建設管理3個一級指標,同時考慮高標準農田建設包括土地利用率、土地肥力、水資源利用率、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產品質量、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7],選取影響最大、關聯性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內容作為二級指標。
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標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評價體系后,需采用合理的方法確定各指標權重值。其中建設質量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土壤、道路、配套工程等方面的建設情況,建設生效為建成后產生的各方面效益,建設管理為建成后的后續維護、評價工作。
需要說明的是,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二級或三級指標可選取和考慮的有近百個,本文選取了其中最關鍵和最核心的指標進行評價,旨在說明所應用的權重計算方法和評價方法的有效性和適用性。由于方法的通用性較強,若對不同區域或其他農田在評價時需要納入特色指標,則本文提出的評價方法完全適用。具體操作時,僅需將對應的一級指標或二級指標進行相應調整即可。
傳統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一般選取某一個切入點,如高標準農田的經濟性、配套設施建設程度、社會效應、使用便利度等進行單一性評價,無法給出高標準農田的整體建設情況[8]。本文綜合考慮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質量、成效和后續管理,從土壤、農田工程的質量、配套工程的建設情況、各方面效益、后續管理維護等方面入手,構建完整的評價體系,并提出了具體的評價方法。其全過程評價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具體流程
通過查詢檔案數據和現場勘查、系統提取、問卷調查等方式獲取原始數據后,對數據進行歸一化、標準化處理。具體評價時,二級指標需要進一步細化分解,如二級指標土壤改良質量可考慮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養分2個主要因素。其他二級指標也需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分解,并根據分解后的指標情況盡量給出定量結果。
對各一級和二級指標進行分析,通過收集原始資料、問卷調查,現場勘查等方法確定各指標優劣情況,然后采用專家分析法建立指標權重矩陣。構建的權重矩陣:
(1)
矩陣元素bij為壤改良質量、灌溉與排水質量、田間道路質量、輸配電工程質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項目管理、后期維護、農民評價等指標在同一一級指標下兩兩對比的數值。bij表示指標i相對于指標j的重要程度,且有bii=1,bij=1/bji。根據需要和重要程度,bij可取1~9的整數值,其中1代表同樣重要,9代表指標i比指標j極端重要。為了使構建的矩陣滿足要求,并可求取最大特征值,需進行一致性校驗,計算公式:
(2)
式中,YZ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矩陣的一致性指標,滿足YZ<0.1,則矩陣一致性通過;δmax為其最大特征根值;n為各一級指標下對應的二級指標數量;R為平均一致性常數,其數值可通過查詢獲取。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時,需要先收集高標準農田建設各評價指標數據,將標準化數據轉化為模糊數并建立模糊評價集。通過隸屬度函數計算綜合評價矩陣,并最終求取評價值,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設建立的評價指標評語集、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的權重值向量、獲得的評價模糊集分別為Q、A、U。
Q={優秀q1,良好q2,一般q3,較差q4,很差q5}
(3)
A={q1,q2,…,qn}
(4)
U={u1,u2,…,un}
(5)
以南陽某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例,從建設質量、建設成效、建設管理3個方面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進行綜合度評價。評價前需先收集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的數據和文件,包括建設初期、建設中和建設后的有關過程數據和驗收資料等[9]。如無相關數據,需要采用問卷調查、系統抽查等方式獲取對應數據。
求得的權重值:
A1={0.43,0.43,0.14}
A21={0.19,0.22,0.35,0.24}
A22={0.43,0.43,0.14}
A23={0.59,0.13,0.28}
其中,A1為一級指標權重向量;A21、A22、A23為對應的二級指標權重向量。具體計算時可采用算術平均法、幾何平均法等計算各權重具體值,且在求取權重指標前應先根據式(2)進行一致性校驗。
專家以收集到的資料、抽樣調查、實際勘查數據為依據,進行模糊評價,并得到模糊評價矩陣。以建設質量的土壤改良質量、灌溉與排水質量、田間道路質量、輸配電工程質量4個指標為例,獲得的評價矩陣:
則建設質量的評價向量計算結果:
M1=A21×P1=(0.31,0.21,0.22,0.15,0.11)
建設成效二級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
則建設成效的評價向量計算公式:
M2=A22×P2=(0.38,0.21,0.15,0.14,0.13)
建設管理二級指標為項目管理、后期維護、農民評價的模糊評價矩陣:
M3=A23×P3=(0.19,0.25,0.19,0.20,0.17)
求得模糊向量值后,構造綜合模糊矩陣:
最終求得綜合模糊評價向量:
M=A1×P=(0.32,0.21,0.19,0.15,0.13)
由計算的各二級指標評價向量和最大隸屬度原則可知,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建設質量和建設成效評價結果為優秀,建設管理評價結果為良好。
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向量中最大值為0.32,結合整體模糊評價過程可知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總體評價結果為優秀。
進一步應用。若需進行多輪次評價或對不同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評價對比時,可將評價標語設定合理的分值,對評價結果量化處理。可設指標評語集的量化評價集:
Q={優秀100,良好80,一般70,較差60,很差40}
則此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綜合評價結果可由模糊綜合評價結果加權計算獲得,具體如下:
S=M×QT
(6)
式中,QT為向量Q=[100,80,70,60,40]對應的列向量。代入式(6)可求得量化后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為76.82。
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促使其不斷提升建設質量的重要措施。相比傳統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忽略其多維性、動態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10],本文考慮其在土地整治、配套工程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相關要求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貫穿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的評價方法。以河南南陽某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例,對評價的全過程進行分析計算,驗證了方法的正確性,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提供參考。根據評價結果,本文有2點建議:高標準農田建設除了建設質量和建設成效管控,應加強建設完成的后續管理;應定期或不定期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的指標進行專項評價,并隨時解決農民在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性服務農業農民和農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