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星
泛舟欽點的本輪行情最強指數果然不同凡響,國證2000、科創100遇到市場波動時,依然不改強者風范。
這與發動本輪行情的主因有關。
主因是什么?
制約全球股市風險偏好的枷鎖開始松動了,那就是美債收益率出現下跌,美元指數震蕩,近兩年,每當市場處于這么個環境時,中小市值科技股總能有所表現,剛才你提到的兩個指數正好匹配。同時,在幾大主流指數中,相對而言最強的就是創業板指數,這也符合上述特征。
我有個疑問,這兩年美債收益率不也斷斷續續出現過幾次下跌,隨后繼續新高不斷么?
2021年3月至今,美債收益率差不多有三次階段下跌,對應著美債價格的階段上漲。2021年3月,美國通脹還沒起來,但是錢已經放出去了,處于通脹加速的醞釀期。2022年5月,美國進入了快速加息階段,這個階段,中美債收益率出現的下跌也只是技術性下跌。到了去年底,不少人覺得加息快結束了,當時美債收益率出現了一輪比較猛烈的下跌,但隨著通脹,黏性依舊,就業率高企,美聯儲采取了繼續加息的策略。也就是說,上述美債收益率的下跌都是階段性的,處于加息前期或者中后加速階段。
這次難道不一樣么?
最近一期芝商所的數據顯示,12月美聯儲加息概率為5.5%,也就是說,大概率不會再加息了。因為本周公布的CPI數據超預期的低。如果站在這個維度去看待美債收益率,大概率是會趨勢性往下走。即便發生了小概率事件,11月、12月數據又高企了,美聯儲在明年初重啟加息。也不妨礙這輪美債收益率的階段性下跌,因為之前三個下跌周期平均耗時4個月,同時美債價格平均上漲5.8%,本輪美債價格上漲3.4%,波動周期僅1個月。還有的是時間給大家在股市中倒騰。
明白了,往好了想,這輪美債收益率下跌趨勢開啟了,往差了想,美債收益率至少會有平均4個月左右的震蕩周期。這個階段,正好適合大伙在股市中倒騰,是不是這個意思?
是的,這就是本輪中小市值科技股上漲的主因之一。至于傳統權重股,要么后續落實之前發布的行業整合政策,要么等到經濟數據明顯回升之際,就能走出屬于它們的階段升浪,當前,也只有跟隨的份了。
本周海外市場因為通脹下行而漲聲一片,國內市場依然未能形成突破,蕭蕭預期這個平底需要多久?
10月我們就探討過,市場內外部環境已經很類似2018年四季度,同樣是加息周期末端、同樣是人民幣貶值壓力導致市場跌勢,同樣是中美關系有回溫跡象。而美通脹下行,只不過驗證了之前我們定義過的“口號式”加息,現在5.5%基準利率超過了2006年的利率水平,還有加息空間?誰信誰傻。2018年四季度也是盤底,但是轉折點非常好判斷,當時我們分析過,“三座大山”(匯率、中美貿易爭端、政策從緊)一旦被掀翻,市場就拔地而起,演繹出10年來最佳的春季行情(單邊25%的漲幅)。
這次歷史會否重演?
2023年A股環境與2018年還是有明顯區別的,第一點,也是最大的區別,2018年除了1月之外,是全年跌勢,而且大小盤齊跌,四季度屬于極致壓縮,彈簧壓的越緊回彈力度也就越大。2023年至少上半年行情熱度是極高的,無論是中特估的大盤藍籌,還是TMT數字經濟,都有上佳表現,所以現在的行情就有點“夾生”。外部環境回暖不假,但是內部結構矛盾依然突出,譬如10月中石油、中移動這種類型的藍籌開始補跌了,這也導致了反彈四周,滬深300指數連一根像樣的周陽線都拉不出來(脊梁骨不夠硬),譬如市場在TMT板塊的電子、計算機、傳媒、通信反復“橫跳”。第二個區別就是政策的區別,2018年其實國內執行的嚴監管+緊貨幣,2018年的M2長期維持在8.3%,2023 年前10 個月均值在11.5%,今年貨幣總量一直是寬的,然而10月的M1依然下滑到1.9%。
問題在哪里?
地產周期上,寬貨幣并沒有帶來寬信用。5月我就跟你講過,很可能會通過降息來拉動信用擴張,但是短期內又看不到政策落地,可能只有美降息了,我們才會行動,到那時中美攜手,想不漲都難了。第三個區別就是,市場盤底后反彈的力度,我估計像2019年春季那樣“拔地而起”不太可能,形象的比喻一下,如果說2022 年4 月—7 月的反彈是45°角,那么10月—2023年4月的反彈就是30°角,很可能現在的反彈就只有15°角了。目前市場遇到的是9—10月的第一層平臺壓力,參考一年來市場盤整的周期特點,樂觀估計,四季度的盤底期在34 個交易日左右,12 月7 日是一個可供觀察的轉折點。
本周指數開始震蕩了,但是個股活躍度還是不錯,驕陽怎么看待?
目前這個位置,我覺得不用過度關心指數。反復說了很多次,3000點是管理層明確的底部,就算真極弱,下去了連續再調整幾天,又怎么樣?很快就可以直接拉起來,10 月份破3000點時候不就是這么說的嗎?目前這個位置看起來漲不上去那是正常的,還是因為我們之前說的,各大板塊沒有共振。我們也看到,這波中字頭還有其他機構重倉的大權重基本沒咋漲,甚至還處于繼續調整的狀態。這對指數是好事情,繼續跌下去,月線KDJ 就會處于-10 以下的超跌狀態,從而觸底反彈。也就是說,如果指數這里繼續往下調整,那資金也不會害怕,只要配合技術指標啟動一下大權重直接就拉回來了。所以說,根本不擔心指數安全性的,只要把握好節奏,做好低市值個股就好了。這個思路也是我們反復強調很多次的,這個階段別碰大盤股,就是盯住有明確行業預期的小盤股。
本周走的最強的還是汽車板塊,雖然塞力斯倒了,但是真如你所說,板塊還是繼續延續。
無人駕駛智能電動化這條線上的所有細分都會被反復炒作,各個細分領域里的龍頭公司會因為核心受益,導致業績持續爆發,從而持續趨勢性走強。很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周也走得不錯,從基本面來說,它們也是可以反復走強的。
從周五的表現看,不少存儲類個股表現突出,這個板塊也是你之前重點分析過的。
存儲關注的主要是HBM,而非傳統存儲。存儲整個行業反轉預期不斷強化,整個產業鏈從供應商到代理商到材料商都會充分受益。板塊后期可以反復關注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把握好節奏,賺錢的概率會明顯高于其他品種。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