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璐
近日,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上,海目星(688559.SH)展出了旗下的全自動TOPCon激光摻雜設備、LAS激光輔助快速燒結設備以及全自動接線盒激光焊接設備等產品,贏得了滿堂喝彩。
據了解,海目星是一家激光及自動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動力電池、光伏、新型顯示、消費電子、鈑金加工、泛半導體等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在激光、自動化和智能化綜合運用領域深耕多年,積淀深厚。
此次大會上海目星展出的全自動TOPCon激光摻雜設備、LAS激光輔助快速燒結設備、全自動接線盒激光焊接設備是該公司差異化布局TOPCon賽道的有力證明。
TOPCon 賽道是目前的熱門賽道,華泰證券曾表示,作為當前性價比最高的N 型電池路線,TOPCon 電池屬于優質且稀缺產能,全年將保持供不應求態勢,盈利溢價有望保持。產業技術迭代周期中,率先實現技術研發與量產的領先電池組件廠商有望充分享受新技術帶來的超額收益。
率先洞察到TOPCon賽道的發展潛力,海目星于2021年正式入局,目前碩果頗豐。據了解,海目星既是行業TOPCon激光一次摻雜技術的開創者,也是行業該技術大批量量產的領跑者,該設備在上半年已簽訂合同超350GW,拿下了相關產品約40% 的市場份額。同時,公司LAS激光輔助快速燒結設備也推動電池光電轉換效率提升0.3%以上。此外,公司自研的全自動接線盒激光焊接設備,焊接良率>99.85%,能耗低至2KW/H。
不僅如此,當前海目星更是與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弘元綠能,捷泰、正泰、阿特斯、合盛硅業、協鑫等一眾頭部光伏企業均建立了合作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海目星曾表示,公司戰略是選對賽道,建立起高壁壘、系統化的深度研發,形成組織壁壘、研發壁壘、人才壁壘、客戶壁壘、行業壁壘。而據了解,鋰電賽道也是海目星前瞻入局的子賽道之一,早在2015年海目星就以激光技術切入了鋰電池制造中的極耳切割環節,后期更在2022年迎來大豐收,海目星也由此營收增超一倍,極耳切割機市場份額已達50%以上。此外,海目星也積累了大量的優質穩定客戶,包括特斯拉、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等龍頭企業。
在此強觀測實力下,海目星對于長期發展也早已有了打算,其曾表示,將持續深耕新能源賽道,后期將發力BC和鈣鈦礦領域,并將切入氫能的裝備產業鏈。預計未來,公司相應產品在高景氣賽道的加持下將持續放量。
而讓海目星具有前瞻洞察的能力以及率先落子的底氣的無疑是其在技術、產能等基本盤上的多年儲備。海目星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盛宇曾一語道破,中國激光加工裝備市場正在從“打天下”的分散式階段,進入精細化深耕階段。因此,海目星致力圍繞產業做一家行業型公司,把目標行業做精做透,與同行形成差異化發展模式。據觀察,當前海目星在技術與全球化發展上均形成了特色布局,并全面建立起了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
其中,技術方面,海目星目前的核心技術為激光光學及控制技術及與激光系統相配套的自動化技術。具體來看,在激光器研發領域,海目星致力于研發生產中小功率固體激光器中的紫外、綠光激光器,向著功率更高、脈寬更窄、性能更穩定的研制方向邁進;在激光智能自動化設備研發領域,該公司將激光技術與機、電、軟技術緊密融合,形成了激光智能自動化設備在性能及穩定性方面的突出比較優勢;在激光、自動化技術緊密融合的基礎上,該公司技術研發進一步向智能化延伸。且經過多年的研發積累,海目星擁有了多項核心技術,截至上半年,該公司擁有專利技術及軟件著作權741項。
在全球化布局上,海目星則形成了深圳、常州、江門、江蘇、成都生產基地和深圳設計研發中心,產能布局覆蓋華東、華南等地區。此外,海目星以中國為核心, 輻射全球,目前在北美、歐洲、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均有布局。其中,北美和歐洲的市場拓展已初見成效;香港、荷蘭以及新加坡子公司已經設立,正處于啟動運營階段。
展望未來,海目星表示,將堅持“改變世界裝備格局,推動人類智造進步”的使命,專注于激光及自動化智能裝備領域的研發與市場拓展,堅持守護企業的長期主義發展,并為成為全球工業激光與自動化智造第一品牌的愿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