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
據同花順IFIND 數據顯示,自2022 年一季度末至2023 年10 月末,申萬原料藥行業指數已由12691.10 降至9744.08,指數共計下跌23.22%,期間最大跌幅超過40%,指數表現基本回歸至2020 年年中水平。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以估值來看,截至2023 年三季度末,原料藥板塊PE 為26.81 倍,相較醫藥生物行業的溢價率為2.05%,2023 年的原料藥板塊明顯處于估值歷史低位。而從行業發展角度而言,盡管短期原料藥行業仍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的壓力,但長期來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對醫療保健的重視程度增加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場對藥品的剛性需求將有望推動原料藥行業持續穩定發展。而其中能夠在產品及產業鏈上形成競爭優勢以及在不利環境下能夠開辟新營收業務的企業則勢必將有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脫穎而出。
對于原料藥以及相關醫藥中間體生產企業而言,產品及規模優勢往往是一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的關鍵因素。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良好的產品質量可確保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滿足患者的需求和監管要求,因此具有高質量的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生產企業往往也更有可能贏得更多市場份額,并保持高水平的業務競爭力。另一方面,大規模生產可以降低單位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且規模化還有助于企業獲得供應鏈的優勢,例如更好的采購能力、更高的物料供應穩定性以及更強大的分銷網絡。這讓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提供更可靠的產品和服務。
以A 股上市的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領先企業宏源藥業為例,該公司的產品主要包括甲硝唑原料藥、硝基咪唑類藥物的關鍵中間體2-甲基-5-硝基咪唑、重要化工原料乙二醛、用于合成阿莫西林的關鍵中間體乙醛酸、洛韋系列抗皰疹病毒藥物的關鍵中間體鳥嘌呤等,并在行業內建立起了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及抗皰疹病毒藥物從起始物料、關鍵中間體到原料藥的完整產品路線覆蓋,產品優勢、產業鏈優勢及規模優勢均十分顯著,而這也助力其成為了全球硝基咪唑類抗菌原料藥及中間體、抗皰疹病毒原料藥及中間體及青霉素類抗菌藥物中間體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行業地位日益突出。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一體化產業鏈的賦能往往能夠給予公司較強的規模優勢,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規模效應,降低生產成本,并進一步強化向客戶保障穩定供應的能力,從而持續強化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壁壘。預計未來隨著行業發展形勢的向好,此類公司的成長屬性也將有望得到更好的市場驗證。
根據浙商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現階段中國原料藥占全球的供應鏈不超過20% 且偏大噸位和大宗的原料藥為主。參考美國FDA 的數據,2021 年美國仿制藥中中國原料藥供應占比約16%,分適應癥看抗凝血用藥(中國原料藥供應占比26%)、抗中風用藥(中國原料藥供應占比19%)、抗驚厥用藥(中國原料藥供應占比13%)等占比相對較高,大部分特色原料藥領域如心血管、消化類等領域中國占比不足5%,以此判斷,目前對大部分中國原料藥供應商而言,全球市場機遇遠多于挑戰,從成本控制、制造能力等角度看,中國仍有望成為全球重要的產能轉移方。從長遠發展來看,隨著行業形勢的總體向好,規模的優勢與產品的高認可度則將成為企業能否形成成長性的重要判斷依據。
另外,除了領域競爭力的建立,新業務的開拓往往對于原料藥企業在逆境中的經營保障也具有重要意義。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進一步指出,拓展產品線可以使原料藥企業避免過度依賴于某一特定產品或市場,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市場風險,亦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此外,原料藥企業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通過將這些優勢應用到新業務中,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而這也將能夠幫助企業在業務多周期中獲取更多競爭優勢,以助力于企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