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輝

累計超過1600萬教師參與學習,參訓率達到85%,研修點擊量累計超過17億次,參訓人數和點擊量均為歷次寒暑假期教師研修最高……8月31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2023年暑期教師研修暨師德集中學習教育”專題圓滿結束,令人矚目的成績表明,富有中國特色的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已經邁上了新臺階。
一項著眼未來的設計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推動著教育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已成為當代中國教育的最強音。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教育變革的主力軍,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抓手,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
作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的標志性成果和重要抓手,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基礎平臺。上線一年多來,經過7次迭代升級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定位更加精準、功能更加全面,訪客量超過11億人次,用戶覆蓋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于近日榮獲2022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并被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干事賈尼尼贊為“為全球數字教育變革提供了有益經驗”。
“寒暑假期教師研修”是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7月20日,基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暑期教師研修首次啟動。這是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開展的大規模在線研修,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教師線上研修行動。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加速推動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這項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對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
研修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
大規模的教師研修已經開展了兩年。兩年來,優質資源不斷匯集,組織機制持續完善,“寒暑假期教師研修”進入了常態化發展階段。
2023年暑期教師研修呈現出鮮明的創新特色。在課程設計上,突出高質量、體系化,使用的資源全部為新開發建設,且實踐性案例資源超過60%,有針對性地幫助教師提升核心素養。一是堅持將思想政治和師德素養提升擺在首位,銜接今年6月啟動的師德集中學習教育,統籌進行學時認定。二是緊密對接教育改革重點難點,解讀義務教育新課標和《教師數字素養》標準,提供“如何做”的優質案例。三是結合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中小學科學教育、學生安全等重點工作,提供通識研修資源。四是針對不同學段教師的教學需求供給專題資源,如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指導、特殊教育通用手語和盲文培訓、職業教育鍛造“良匠”之師、高等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隊伍等。
在研修模式上,暑期教師研修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名師名校長線上工作室探索了融合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名師引領作用,200余個工作室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暑期教師研修與工作室常態化教研有效結合,開展跨校、跨區域研修交流,構建了“名師主持選題+團隊集體教研+直播引領交流”的研修模式。
在組織管理上,建立基于國家智慧平臺的“國家—省—市—縣—校”五級區域協同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各級教育部門部署動員、整體推進、督促落實,推動暑期研修與各地計劃內培訓有機銜接,從而使各省的研修呈現出不同特點。
黑龍江省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紐帶,不斷完善“省市縣校”四級聯動研修機制,促進專項培訓、全員培訓與校本研修有機整合,形成網上網下混合研修新模式;河南省建立組織體系,聯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省教育資源保障中心、河南開放大學等部門組建教師研修工作團隊,設立動員宣傳組、技術保障組、咨詢服務組,確保教研修順利開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是廣西八個邊境縣之一,也是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試點縣,采用“自主研修+名師解讀+實踐案例+互動交流”的卷入式研修模式,研修培訓和平時教學相結合,推動了教師培訓深入開展;內蒙古自治區建立專項工作群,將暑期教師研修資源納入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培訓主題與暑期教師研修專題內容相關的,直接通過暑期教師研修專題進行學習,提升了培訓實效;湖南省安鄉縣把教師培訓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工作中,對培訓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鼓勵教師不斷學習、不斷超越。
轉變教學方式是關鍵
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其核心目標是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即從工業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向數字時代的信息化教學方式轉變。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教育部相關專家就此指出,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重點要回答好“往哪轉”“轉什么”和“怎么轉”三個問題。為此,就要推動教師發展環境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動教師發展資源供給改革,推動教師數字化學習與教學方式創新,提高教師發展數字化治理能力,加強戰略規劃和變革管理。其中,在規劃和管理方面,針對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應用模式和推進機制,要結合新形勢,堅持問題、目標、結果導向,堅持點面結合、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不斷檢視教師發展的針對性和高質量,通過創新機制、轉變方式,確保教師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有序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