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要:以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為對象,針對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在數字化、智能化、開放共享等方面的創新開展研究。明確了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的核心,是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和博物館數字化轉型,而智慧博物館建設和開放共享平臺建設是實現創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關鍵詞:博物館;檔案管理;數字化;智慧博物館;開放共享
博物館檔案管理是指博物館對其所擁有的所有檔案材料,包括紙質、電子、數字化等形式的檔案資料開展全面、系統的管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博物館也逐漸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數字化時代的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機遇,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和創新思路。本文旨在探討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以期為行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一、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
1.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能夠提高博物館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更好地保護檔案材料的安全性和機密性,促進博物館的學術交流和文化傳承,幫助博物館實現管理目標。(1)博物館通常有大量的檔案材料,分散在不同的部門與系統中。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將這些檔案材料有效整合,方便用戶訪問和利用,提高博物館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2)為檔案材料提供安全的存儲環境,有效保護檔案材料,避免損毀、丟失和被竊等風險。通過備份和災難恢復機制,保障檔案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為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學者和公眾提供檔案共享平臺,促進學術交流和文化傳承;(4)將紙質檔案材料數字化,并將數字化文件保存在云端,使檔案材料的訪問更加快捷。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分析檔案材料,挖掘出更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2.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思路
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需要綜合考慮檔案材料的特點和管理需求,重點關注用戶體驗和系統安全性,從而確保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真正發揮作用,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第一,系統功能設計。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檔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編目、分類、保管、利用和傳承。在具體設計中,考慮建立數字化檔案管理的工作流程和規范,確保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能規范落實,有效實現工作目標;第二,數據結構設計。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需要設計合理的數據結構,包括檔案材料的元數據、文檔、圖片和音視頻等多元化類型。利用這些數據提高管理、檢索和共享的有效性;第三,系統架構設計。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架構需要考慮系統的可靠性、可擴展性以及可維護性。在具體設計中,采用分布式系統架構,使用云存儲等技術,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可擴展性;第四,用戶體驗設計。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需要為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使用戶能夠方便地訪問和利用檔案材料。在具體設計中,考慮采用直觀的界面設計,提供多種檢索方式和多語言支持功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第五,安全性設計。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需要考慮數據的安全性和機密性,確保檔案材料不會被惡意攻擊和泄露。在具體設計中,采用加密技術、訪問控制和審計等措施,保護檔案材料的安全性和機密性。
3.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實現方案
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實現需要考慮檔案的數字化、數據庫建立、管理系統建立、數據備份和恢復、數據安全和數據共享等方面的要求。通過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為歷史研究和文化傳承提供更加便利、可靠的數據支持。比如,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博物館,其中保存大量珍貴的歷史檔案和文物。借助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更好地管理和保護這些文物和檔案。第一,檔案數字化。數字化處理包括文字、圖片以及視頻在內的所有珍貴的歷史檔案,通過掃描、攝影和錄像等方式完成,確保檔案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第二,建立數據庫。將數字化檔案上傳到數據庫中,并根據不同的類別和時間分類、存儲,使用專業的數據庫軟件或自主開發數據庫系統,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建立管理系統。建立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設置管理界面、查詢界面、數據備份以及數據恢復等功能。采用專業的檔案管理軟件或自主開發管理系統,方便管理員開展管理和維護;第四,數據備份和恢復。建立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確保數字化檔案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達到標準要求。設置多個備份,并且定期備份數據,防止數據丟失;第五,數據安全。對于數字化檔案的管理權限和數據安全問題,應采用密碼保護、數據加密等方式實施保護。同時,還要確保服務器的物理安全,避免遭受網絡攻擊和破壞;第六,數據共享。數字化檔案可以將相關信息共享給有需要的機構和個人,方便歷史研究和文化傳承。在數據共享時,需要考慮數據安全和管理權限等問題,確保數字化檔案的合理使用。
二、智慧博物館建設
1.智慧博物館的概念和特點
智慧博物館是指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數字化、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與博物館展示、教育以及研究等方面相結合,構建數字化、智能化、互動化以及個性化的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具有以下特點:(1)智慧博物館采用數字化手段,將實體展品轉化為數字化展品,使展品更好地被保存、管理、展示和交流。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增強觀眾的參觀體驗;(2)借助物聯網技術,將展品、參觀者以及設備展開聯網,實現博物館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務。比如,智能化的安防系統、智能導覽以及智能化的展品保護等;(3)利用大數據分析了解參觀者的行為、偏好和需求,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展示和服務,更好地管理和保護文物;(4)倡導觀眾參與,通過各種互動手段,如虛擬現實以及增強現實、互動游戲等,提升觀眾的參觀體驗和學習效果,并根據參觀者的興趣,提供數字化導覽、智能化語音導覽、自助服務等。
2.智慧博物館的構建模式
不同的智慧博物館構建模式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需要根據博物館具體的需求和情況,選擇合適的構建模式,具體分為以下幾種:第一,云端模式。智慧博物館的展品、服務和管理等工作都在云端開展,通過云端平臺能夠實現對博物館的遠程管理和服務。該模式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擴展性,能滿足不同博物館的需求;第二,邊緣計算模式。智慧博物館通過在博物館內部部署計算設備,實現數據的本地處理和管理。該模式能夠提高數據的安全性和響應速度,但需要較高設備投入和維護成本;第三,混合模式。智慧博物館采用云端和邊緣計算相結合的方式,既能夠實現云端的靈活性和擴展性,又能夠實現本地數據的快速響應和安全管理,但需要對設備設施和網絡展開較好的管理和配置;第四,分布式模式。智慧博物館將數據和服務分散在不同的節點位置,通過分布式計算和數據同步技術,實現對博物館的管理和服務。該模式能夠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擴展性,但需要較好地控制數據同步和一致性;第五,集中式模式。智慧博物館將所有的數據和服務集中在一個位置展開管理,通過高性能的服務器,實現對博物館的管理和服務。該模式需要有效管理和優化配置網絡和服務器,能夠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控性。
3.智慧博物館的運營管理
智慧博物館的運營管理需要結合數字化技術和傳統管理模式,為觀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為博物館管理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支持。比如,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作為一座智慧博物館,其運營管理需要結合數字化技術和傳統博物館管理模式,實現展品展示、參觀服務和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具體運營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數字化展品管理。采用數字化技術管理陳列館的展品,包括數字化登記、分類、標注和存儲,實現展品信息的全面記錄和管理。同時,通過數字展廳、VR技術等手段,提供全新的數字化展示方式,豐富展覽形式,吸引更多觀眾;第二,智能導覽服務。通過智能化導覽系統,為觀眾提供更便捷、快速、精準的導覽服務,實現觀眾的定位、路線規劃、展品解說、互動問答等功能。導覽系統還實現觀眾流量統計、行為分析等功能,為博物館提供更準確的數據支持;第三,數字化票務管理。通過數字化票務系統,實現門票預訂、在線支付和二維碼掃描等功能,提高門票銷售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同時,數字化票務系統還能夠對觀眾行為展開數據統計和分析,為運營管理提供參考;第四,智慧化安全管理。通過智能化監控系統、人臉識別技術等手段,實現博物館的安全監控和管理。監控系統能夠實時監控博物館內部,預防潛在的安全問題。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實現觀眾身份的自動識別和記錄,提高觀眾服務質量和安全性;第五,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博物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數據化。管理系統包括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物資管理等多個方面,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為博物館提供更科學、高效、準確的管理決策。
三、開放共享平臺建設
1.開放共享的概念和意義
開放共享是指一種開放式的信息共享方式,即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資源、知識、數據等信息的免費或有償共享,使更多人訪問和利用這些信息。同時,開放共享是一種重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創新發展、降低成本和減少浪費。其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開放共享使更多人獲取更多的信息,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促進信息的交流和傳播,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動力;(2)促進創新發展,使更多的人利用和共享知識資源,從而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為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3)實現信息的多次利用,避免重復投入和浪費,減少資源消耗和成本開支,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4)使更多人平等地享有信息和知識,避免信息壟斷和不公正現象的發生,促進社會公正和民主;(5)促進國際信息交流和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為全球經濟和文化交流帶來積極的影響。
2.開放共享平臺的構建思路
在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檔案管理中的開放共享平臺構建思路需要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實現博物館資源的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轉變,使更多人更加方便地獲取和利用這些資源,推動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和文化創新發展。同時,博物館還需加強數據管理和保護,保障數字化資源的安全和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設立數字化資源開放平臺。博物館建立數字化資源開放平臺,通過互聯網將其藏品、檔案、圖片和文獻等數字化資源開放給社會,方便人們訪問和利用這些資源。第二,建立協作交流平臺。博物館建立協作交流平臺,與其他博物館、文化機構和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交流經驗和開展研究,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第三,提供教育和培訓平臺。博物館利用互聯網建立教育和培訓平臺,為公眾、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數字文化教育、職業培訓等服務,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和文化素養。第四,加強數據管理和保護。在建立開放共享平臺的同時,博物館還需加強數據管理和保護,建立安全可靠的數據存儲和管理機制,保障數字化資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開放共享平臺的運營管理
博物館開放共享平臺的運營管理途徑需要以數字化技術為支撐,通過網站建設與維護、數據管理與保護、共享協作與合作、社交媒體推廣與宣傳、教育培訓與創新應用、評估和反饋機制等多種手段,建立完善的數字化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博物館資源的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推動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和文化創新發展。以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為例,其開放共享平臺的運營管理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網站建設與維護。建立一個專門的博物館開放共享平臺網站,包含重要藏品的數字化影像、文字資料以及研究成果等內容,提供在線閱讀、搜索、下載等服務,并定期更新和維護網站內容和技術;二是數據管理與保護。博物館需要建立數據管理和保護機制,包括數字資源的鑒定、篩選、整理、存儲和備份等環節,確保數字資源的安全、可靠、完整和真實性;三是共享協作與合作。博物館通過聯合其他博物館、文化機構和學術研究機構,共享數字化資源、研究成果和專業技術,建立數字化資源共享的聯合體;四是社交媒體推廣與宣傳。博物館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某博、某信等,推廣數字化資源,宣傳文化傳承、歷史文化和文物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和參與;五是評估和反饋機制。博物館需要建立評估和反饋機制,及時了解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情況和用戶需求,針對用戶反饋和需求展開優化和改進,提高數字化資源共享的質量和效益。
四、結束語
本文提出了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智慧博物館建設和開放共享平臺建設等創新研究方向,為博物館檔案管理工作的數字化、智能化和開放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這些創新舉措將有助于推動博物館在互聯網時代的全面發展,提升博物館的服務質量和公眾參與度。
參考文獻:
[1]蔣 靜.“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研究[J].時代人物,2022(20):220-222.
[2]杜淑霞.大數據時代事業單位人事檔案工作的創新思路[J].中國科技投資,2022(29):62-64.
[3]王曉麗.運用微信公眾號創新博物館黨建工作的實踐與探索——以晉博黨建微信公眾號為例[J].記者搖籃,2022(6):84-86.
[4]李賀青.博物館黨建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現狀及創新建議——以山西博物院“晉博黨建”為例[J].新絲路:中旬,2022(3):37-39.
[5]艾雪松,王志強,孫 婧,徐建民.“互聯網+文物”協同研究的探索與創新——關于偽滿皇宮博物院“格物客部落”建設實踐的思考[J].中國博物館,2022(1):107-112.
[6]張婷婷.基于“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檔案管理創新研究.辦公室業務,2019(24):152+154.
[7]韓 曼.“互聯網+檔案”新業態的服務方式創新——以博物館數字檔案管理為例.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12):216-217.
[8]王 寧.淺談新時期博物館檔案管理的創新思路.收藏界,2019(05):74-75.
[9]譚健榮.檔案在博物館的創新利用——以廣州地鐵檔案管理為例.蘭臺世界,2019(S1):125-126.
(作者單位:重慶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