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穎,陳熙栩,陳敘靜,任曉東
(昭通衛生職業學院,云南昭通 657000)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廳一直高度重視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要通過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1]。2022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要求職業院校要明確創新團隊建設目標任務、強化創新團隊教師能力建設、形成創新團隊建設范式、突出創新團隊模塊化教學模式、加強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因此,各地職業院校應按照要求切實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及時總結經驗和做法,認真研究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2]。
筆者對云南省地方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情況與運行機制進行了研究,進而查找團隊建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團隊建設提出建議[3]。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需要職業院校全面協調師資、學科和課程等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的因素,以推動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水平。高職院校要聘請校外更專業的技術人才來校內開展教學實踐,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融入新時代的特點,以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具備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核心技能。高職院校應加快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搭建復合型人才培養平臺,使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能取得更好的成效[4]。
提升教育質量的前提是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能夠有效地打破當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孤軍奮戰、缺乏團隊協作的局面[5]。通過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高職院??梢杂行嵘龍F隊教師在教育改革、科研和技能提升方面的積極性,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并形成能滿足教師發展需求的特色教師發展機制。
近年來,隨著產業逐漸轉型升級,市場需要高校畢業生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職院校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旨在使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他們的創新潛力。教師要關注國家重點產業布局和民生工程建設,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使學生在畢業后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2022年5月,本課題組成員對云南省地方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教師課程團隊建設、院校在課程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教學模式改革的途徑、實訓“崗課”結合情況以及校企合作情況。此次調查覆蓋了云南省昭通、曲靖、大理等地的16所地方高職院校。我們采用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分別收到初、中、高職教師的問卷65份、54份、35份。
2019年,云南省教育廳根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關于遴選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通知》,遴選出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共有9個團隊,其中包括2個地方職業院校的團隊。到了2022年7月,云南省已批準建設第一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總計有45個團隊,其中包括12個地方職業院校的團隊。
1.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組織內容方面的建設情況
(1)教師發展培養體系建設方面
在新任教師、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以及領軍人物的晉升培養體系中,各院校形成專門文件,全階段培養體系的教師數量占總數的52.6%。高職院校只形成部分階段培養體系,培養體系還不夠完善的高職院校占38.31%。這說明近一半的教師沒有完善的培養體系作為保障,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對教師進行培訓方面,近三年來,每個專業都有教師參加國外培訓的高職院校僅占7.14%。46.75%的高職院校沒有教師參加國外培訓。49.35%的高職院校有專門的培訓計劃,部分教師參與了國內的培訓。這說明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沒有專業、系統的培訓計劃。
(2)教師課程團隊的建設方面
研究結果顯示,有43.5%的高職院校擁有課程團隊,并能定期開展課程建設工作,團隊各模塊能夠發揮有效的作用。有課程團隊,但團隊建設不完善、團隊作用不明顯的高職院校占35.71%。也就是說,接近57%的高職院校沒有課程團隊,相應的課程項目資金支持也就相對不足。
2.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專業建設方面
(1)院校在課程建設的投入方面
課程專門經費預算不低于10萬元的課程項目占20.13%。有專門預算但預算低于10萬元的課程項目占36.6%。經費有限不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也不利于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利用。
(2)教學模式改革方面
52%以上的高職院校主要是通過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教師或學生技能大賽、教務處制定相關文件以及科研教學成果轉化來開展教學模式改革,并沒有成立專門的教學改革研究部門?!皪徴n”結合主要集中在實驗室,理實一體化達到95.45%,沒有專門的創新實踐小組去對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的引導,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單一實驗來實現“崗課”結合。對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在于實訓條件不足、校企合作不夠深入、教學內容和職業技能無法與崗位對接。
3.教學質量與改革方面
在教學課題研究、教學成果獎、精品課程建設、重點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方面,近一半的高職院校的最高級別只是省級。在校企合作方面,考慮到專業特性,有60.39%的高職院校能夠很好地開展校企合作,在合作方式上以學生去企業實習為主。
通過對上述的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筆者發現云南省地方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面臨以下五個問題。
1.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組織結構不合理
在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中,要求職業院校要形成創新團隊建設范式,突出模式方式、制度機制、構成分工等內涵建設,形成團隊自身的建設范式[2]。然而,筆者在實際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基本上是由校內專職教師組成的,沒有涵蓋行業專業人員和市場科研人員,團隊成員構成單一。此外,團隊成員通常沒有明確的個人職責,任務通常是由團隊負責人在需要時進行臨時分配。這可能導致成員無法明確團隊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團隊的組織結構存在不合理之處。
2.團隊教師準入制度缺乏標準
究其原因,現行的高職院校教師資格準入制度未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發展[7]。此外,受到學歷、職稱、身份、酬勞等方面的限制,高職院校很難從行業、企業中聘請有經驗的專家、技術人員和管理骨干加入團隊,團隊人員多是學校的專職教師。因此,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會出現人員結構不合理、任務分配不均、職責不清晰、成效不顯著的情況。
3.教師科研培訓平臺建設不足
調查結果顯示,現有的培訓并沒有取得顯著成效。培訓成效不顯著的原因如下:首先,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教師“補短板”的需求,大部分培訓內容偏向理論,不能滿足教師對實際教學的需求。其次,培訓形式單一,主要以網絡學習為主,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難以激發教師的參與興趣,教師參與度不高。最后,年輕教師缺乏系統的培養制度的支持,院校更多地會將資源分給名師、專家和學者。
4.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保障機制缺乏合理性
從保障機制來看,在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缺乏保障各方主體相應權益的機制,此外,對于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高職院校也缺乏系統的規劃,沒有可持續性的發展規劃,可能當項目申報成功或者項目順利完成后,團隊就此解散[6]。高職院校沒有完善的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體系,必將導致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長期發展受到影響。
5.團隊作用在教學建設中發揮不充分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成員應當充分發揮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但是他們過于注重職稱晉升、成果獲獎,忽視了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自身在教學改革中的長遠作用,在課程建設、專業建設中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高職院校必須開展繼續教育,制定針對不同專業、學歷、經驗和職稱的教師的培訓計劃,制訂具體的培訓方案,全面有效地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例如,許多教師的教學內容僅限于教材和校內實踐操作,這些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技能培訓來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可以充分發揮培養、引進和培育教師的作用?!案咚健苯處熓墙M建團隊的重要條件,有了“高水平”教師,高職院校就可以實施導師制或師徒制,發揮傳幫帶作用,引導青年教師學習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提高實踐水平,以此提高團隊成員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團隊建設方面,高職院校應組織全體教師參與重點學科建設、精品課程開發、教學能力競賽、職業技能培訓,以提升教師的組織能力、課程開發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學建設方面,高職院校應跳出傳統學科教學模式,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完善課程標準,以確保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高職院校要將“1+X”的內容充分融入專業課程教學[8],從而實現院校團隊建設與教學建設的有機結合。
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應該由教學功底扎實、職業技能過硬、思維活躍和有較高學術成就、較強組織協調能力的教師組成。高職院校要整合校內外優質人才資源,根據自身特色建立團隊教師準入制度、考核制度,加強團隊標準化建設。
良好的保障機制能夠為團隊的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通過保障機制,高職院校能夠有效地對團隊成員進行客觀評價和考核,對有優秀成果的成員給予獎勵,使團隊內部的運行質量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減少按資歷和職位分配項目成果的現象,使后來者能有更大的動力積極參與到團隊建設中來,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提供長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