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鮑彥娜,鮑宇,張煥霞,來衛東
(1.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山東臨沂 276000)
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全世界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2020年,臨沂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健康臨沂建設的實施意見》,對加快臨沂市健康行動提出了明確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山東省臨沂市居民的健康素養現狀、調研居民的健康素養提升訴求,分析問題,探討高職醫學院校提升當地居民健康素養的路徑。
山東省臨沂市作為魯東南地區的中部城市,目前共管轄三個區、九個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臨沂市常住總人口為11 018 365人[1],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處于山東省中等水平。臨沂市應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探索有效對策與路徑,以促進全民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
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角度來看,居民健康素養是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是關系到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健康素養有助于增強居民的幸福感,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會群體的醫療成本,從根本上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
從群眾健康需求的角度來看,近年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人口逐漸增多。這些慢性疾病導致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現象不斷增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了患病群眾的生活質量。慢性病的重要防控措施包括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養、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規范診斷流程和治療流程。此外,近年來,隨著微博、快手、微信等自媒體的流行,涌現了大量關于“真的”“假的”“養生”等內容,其中許多屬于“偽科學”,嚴重擾亂和誤導了公眾對健康素養的認知,比如,中醫大師張悟本、天津火療一條街等。因此,人民群眾迫切需要正確的健康引導和認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層面制定相關政策,并探索相應的策略和路徑。
從應用價值的角度來看,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普及健康知識,以及增強居民的衛生健康意識,使居民逐步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一些常見傳染病。例如,在疫情期間,政府通過廣泛宣傳一米線、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疫情的大規模傳播。此外,對于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患者治愈率、減少病殘率、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而要實現“三早”的目標,最重要的是豐富人民群眾的健康知識和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包括樹立健康風險意識、提高健康素養、了解疾病的早期識別方法、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等。這些措施有助于居民在疾病早期階段發現問題,提高治療效果[2]。因此,從以上各方面考慮,我們需要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高全民健康素養。
2022年3月,國家衛健委的健康監測結果顯示[3],2021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5.40%,比2020年提高2.25個百分點。山東省臨沂市于2022年4月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4],2021年,臨沂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升至24.80%,低于全國平均值。具體來看,城市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為28.00%,農村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為20.81%,農村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明顯低于城市居民。與其他年齡段人群相比,65歲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素養水平最低,為14.87%。教育水平與健康素養水平呈正相關,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群的健康素養水平最高,達到了56.58%。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的健康素養水平最高,為51.97%。農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最低,為21.81%。此外,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的數據顯示,六類健康問題素養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慢性病防治素養(12.90%)、健康信息素養(22.19%)、基本醫療素養(23.80%)、科學健康觀素養(32.60%)、傳染病防治素養(49.40%)和安全與急救素養(56.19%)。這些數據表明,居民的安全與急救素養和傳染病防治素養相對較高,但慢性病防治素養還有待提高。
在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課題組成員根據“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試題”的內容,隨機走訪調研了近300名18~75歲之間的臨沂市社區居民。在調查后,課題組成員發現老年人的健康素養水平較其他人群低,尤其在慢性病防治素養上,水平偏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其健康素養水平就越高。城鄉地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存在差異。在與社區居民的交流訪談中,課題組成員發現社區的絕大部分居民都非常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普遍希望能夠提升自身的健康素養。大部分居民更青睞通過專業的面對面社區科普講座、健康技能培訓以及網絡平臺上的科普短視頻等方式來提高健康素養,他們期望這些現場講座和視頻內容易于理解,內容豐富有趣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農村地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偏低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第一,農村地區人群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經濟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他們對健康知識的了解和認知較為有限。第二,農村人口長期以來受到當地的飲食文化和傳統習俗的影響,缺乏系統和規范的健康教育,導致他們對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第三,受地域等因素的影響,農村與城市相比,在醫療服務和治療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第四,隨著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農村居民也可以通過在線渠道獲取健康信息,但網絡上存在大量醫學科普視頻,其中一些可能由偽專家提供,這使得一些居民難以準確辨別真假健康信息,甚至可能受到錯誤信息的影響,從而無法有效地提升健康素養水平[5-6]。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發人群,也是健康的弱勢群體。老年人對衛生保健服務的需求較其他人群更為迫切。如果老年人的健康素養水平較低,將不利于保障他們自身的健康,還可能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大部分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較低,他們對智能手機的使用不太熟練。老年人的防范心理較弱,他們更容易受到虛假廣告的誤導,這也導致假冒偽劣保健品的問題時有發生。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會減退,這使他們接受健康信息的能力不強,容易遺忘所學。最后,健康素養是逐漸養成的,老年人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有時很難改變。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部門需要將老年人視為重點干預對象,根據他們的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教活動,并加強隨訪和交流。我們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對于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和提高他們的健康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7]。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首要疾病。近年來,中國在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慢性病的控制形勢和任務仍然十分嚴峻。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用藥治療和定期復查,這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慢性病已經成為制約人均壽命和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慢性病與個人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在慢性病的預防和治療過程中,個體的自我管理至關重要。慢性病的防治需要居民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此外,居民要提升管理疾病的能力,減少病殘率和死亡率。慢性病防治素養水平偏低也與當地居民對疾病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足以及社區對健康知識宣傳不全面、不到位有關。因此,社區要不斷加大開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力度,以提高居民的慢性病防治素養水平。由此可見,提升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素養是影響慢性病預防和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高職醫學院校作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面向社區和農村培養適應基層衛生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醫學院校有自身的專業優勢,在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健康素養教育涉及醫藥衛生、體育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其主要內容包括健康意識的培養、健康知識的普及以及健康技能的培養等。高職醫學院校的健康教育教師大多具備醫生資格證書,但不同專業的教師在課程內容上的側重點可能不同。因此,在開展健康教育培訓工作時,高職醫學院校有必要推行一套統一的、專業的健康素養師資培訓計劃。高職醫學院校可以通過自身力量培養和吸納專業的健康教育教師,加大對健康教育相關專業的建設投入,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此外,高職醫學院校的公共課教師也應該提升自身的健康素養,總結和提煉與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健康知識,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此外,高職醫學院校還應該協調各專業教師進行跨學科合作,編寫既有專業深度又適合不同層次學員學習的專業教材和科普讀物,以幫助各類學員拓寬視野、提高健康素養水平。
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是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保障。高職醫學院校主要面向基層培養醫學全科人才。進入新時代,在“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基層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不斷推進。然而,當前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仍存在醫療衛生人員缺乏及斷層的現象,合格的全科醫生數量仍然不足。因此,高職醫學院校培養優秀的醫學專科生,培養畢業后在基層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醫學專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高職醫學院校要根據基層醫療崗位的特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崗位能力標準優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的實踐技能,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職醫學院校要加強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理念。同時,高職醫學院校要引導學生參加志愿活動,走進社區、街道、農村,走近患者,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基本預防知識宣傳和健康生活方式宣教等服務,不斷積累健康知識和工作經驗。高職醫學院校要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學生為居民服務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健康中國”戰略不斷推進,全社會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高職醫學院校應該充分發揮醫衛領域的專業優勢,創新健康素養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首先,社區基層組織和社區工作者在提升居民健康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職醫學院校必須提升基層健康教育人員的能力。社區工作者的教育背景多種多樣,學歷各有不同,許多非醫學專業的社區工作者在健康專業知識方面存在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醫學院校要提供專業的健康知識培訓,以更好地幫助社區工作者開展社區服務工作。高職醫學院校可以依托其專業資源和人才優勢開展成人繼續教育,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健康素養知識培訓,提升社區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服務能力。其次,高職醫學院校可以開展面向社會的健康信息服務。學校圖書館可以在確保校內服務和正常運作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的優勢,向社會用戶提供服務。高職醫學院校可以選派有經驗的健康教師為居民提供社會服務,以確保服務質量。同時,高職醫學院校需要加強健康信息資源的建設、開發和利用,對健康信息資源進行科學而精準的組織、加工、整理和展示。最后,高職醫學院校可以借助專業教師和學生志愿者的力量,深入到基層社區和農村地區,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學歷層次的居民,開展多樣化的健康教育活動,包括面對面的健康義診和健康知識宣講,以及制作通俗易懂且富有趣味性的短視頻和宣傳圖冊等。高職醫學院校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宣傳健康知識,可以更新居民的健康理念,潛移默化地提高當地居民的健康素養。
總之,提高健康素養和引導健康行為不僅符合個人健康發展的需求,而且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任務。高職醫學院校可以根據當地居民在健康素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師資的培養、完善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健康素養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促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