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俊勃,孫穎鋒,李涵,王夢琪,李芳*
(1.江蘇醫藥職業學院藥學院,江蘇鹽城 224005;2.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縣長蕩鎮西廈村衛生室,江蘇鹽城 224300;3.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婦聯,江蘇鹽城 224300;4.江蘇省鹽城市射陽人民醫院,江蘇鹽城 224300)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等多個文件,將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一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1],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因此,關系民生大事的醫療衛生事業成為“三農”工作的重點之一。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的頒布與實施為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政策支持與保障。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被提出至今,我國農村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農業農村部啟動的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便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展的。江蘇省鹽城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末,鹽城市共有2 219個村,其中有1 749個行政村,有470個涉農居委會。鹽城市共有9 036個自然村、1 337個2006年以后新建的農村居民定居點。100%的鄉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00%的鄉鎮有執業(助理)醫師,95.6%的村有衛生室。
西廈社區美麗鄉村集中居住點是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示范點之一,位于射陽縣縣長蕩鎮東部,距鹽城市區二十公里,交通便利。西廈社區現有六個村民小組,農戶853戶,戶籍人口2 536人。2018年,西廈社區啟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面積199.2畝,規劃建設聯排聯建民房364戶。
西廈社區有衛生室一個,于2020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時接待10人,也可對外服務,主要輻射范圍為本社區及附近2.5公里內的居民。衛生室目前有3名工作人員,其中,中專學歷的工作人員有2名,有兩名工作人員已經獲得國家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兩名工作人員參加了射陽縣組織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并順利通過考核。護士、藥師、影像技術人員等均為0人,相關的工作全部由3名工作人員兼職兼任。與專職護士和藥師相比,這三名工作人員的護理能力和藥學知識還存在不足。
作為群眾家門口的基層醫療機構,西廈社區衛生室內設診斷室、處置室、治療室、留觀室、藥房、康復室等多個功能服務室,病床有3張,總面積200多平方米。衛生室內部除配備桌、椅、藥架、空調、電視機等外,還有各類小型醫療設備,如心電圖機、電針儀、TDP神燈、霧化器、血糖儀、血壓計等,總價值約20余萬元,但大、中型醫療儀器(如CT機、B超機、X光機)等尚未配備。
衛生室里的藥品除了有日常用的感冒藥、消炎藥、降壓藥、降脂藥、皮膚用藥之外,還有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藥共計160多個品種,但是整體數量有限。另外,藥品以片劑、膠囊劑為主,氣霧劑、栓劑、膜劑等品種較少。藥品主要以成年人用藥為主,兒童用藥品種較少。此外,藥物以西藥品種為主,中藥品種較少。
西廈社區衛生室目前開設的服務項目有:1.門診常見病的診療,如高血壓、高血脂、傷風感冒等,不僅為人民群眾小病得到及時治療提供保障,而且節省了他們去大醫院排隊和在路上耽擱的時間,其收費也遠遠低于大醫院。2.中醫藥保健治療,如拔罐、普通針刺、刮痧、TDP神燈等。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們對基礎醫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衛生室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廣大群眾的日常保健需求。3.季節性傳染病預防宣傳與科學用藥指導服務。針對各個季節的常見病、多發病,衛生室的工作人員為群眾開展講座,發放預防手冊。例如,春季為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工作人員會制作宣傳海報,向群眾介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成因、癥狀、傳染途徑等,并提供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此外,衛生室的工作人員會為轄區內的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隨訪,為患者測血壓、血糖等。
西廈社區衛生室的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射陽縣作為江蘇省首批創建的基層衛生十強縣之一,全面落實鎮衛生院公益一類財政保障,逐年增加基層投入,僅2020年的基層投入財政資金就達2.53億元,較上年增長34%。其中,基礎建設、設備購置、全民體檢等專項補助為1.25億元。近年來,西廈社區衛生室的建設及設備等總投入為200余萬元。
在射陽縣公共衛生服務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的支持下,西廈社區的整體醫療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5人,注冊護士數達到3.14人,醫護比達到1:1.25。西廈社區衛生室的全部工作人員僅有3名,同時扮演醫生、護士、藥師等多個角色,服務附近2 000余人顯然相當有難度。不難發現,衛生室存在人手不足、人才緊缺、專業配置不合理的問題,而該問題具有普適性,在西部或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為嚴重[2]。
造成人手不足的另一個原因是,基層醫療服務人員的待遇不是很好,職業發展前景受限,這使得有些人才不愿意扎根基層在鄉村工作。從基層現有人員的學歷職稱來看,他們的學歷層次與職稱均較低,按照現有工資分配方式,工資自然也不會高。如何形成良好的體制機制,一方面,政府要吸引有豐富工作經驗的高職稱醫生、護士、藥學及影像專業人員投身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另一方面,政府要提高現有基層醫療工作人員的收入待遇,從根本上解決人才緊缺、人手不足、專業配置不合理的問題。
雖然衛生室面向轄區的居民開展了一些疾病宣傳、診療與衛生保健等服務,但是受到人員不足與硬件配置不充分的限制,其服務能力還有待提升。比如,服務惠及的人群不夠全面,對兒童、孕婦、產婦等特殊人群的服務尚未開展,開設的項目不夠豐富,康復訓練等服務項目缺乏。
過于單一的資金來源必然影響農村醫療資金的籌集。西廈社區衛生室的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這使得衛生室的工作開展完全依賴于每年撥款經費的多少。衛生室在開展工作時,要針對每年的實際到位資金做出統籌安排與規劃,如果經費不充足,可能會暫停或者取消一部分服務項目。反之,如果經費充足,衛生室則可以開設一些新的服務項目。經費不足也為基層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增加了不確定性。
1.加強對現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的培養,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
針對現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學識不足、不了解臨床新技術等問題,射陽縣衛健委每年組織幾十名鄉村醫生赴縣級以上醫院,如北京301醫院、上海瑞金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等進修,或者選派鄉村醫生到市中醫院脫崗培訓3個月,學習先進的臨床知識和技術技能,提升鄉村醫生的診療服務能力。此外,射陽縣衛健委定期組織專家開展鄉村醫生業務技能培訓,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能力,并指導村級衛生室開展群眾健康教育,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射陽縣衛健委連續多年組織鄉村醫生服務技能競賽活動,規范開展基本藥物等專項培訓工作,并組織基層崗位練兵和集中培訓。
針對基層薪資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的問題,射陽縣提出實行領導班子“年薪制”、骨干醫生“協議制”,大幅度提升醫務人員的待遇,縮小基層醫療機構與縣屬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收入差距,某些衛生院的骨干醫師年收入近20萬元。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學歷職稱層次低、晉升通道不順暢、職業發展前景不明朗的問題,射陽縣衛健部門鼓勵他們通過成人教育、脫產學習等途徑提升學歷,參加執業(助理)醫師培訓。射陽縣衛健委探索實施縣域內醫療衛生機構事業編制統籌使用管理的“縣管鄉用”制度,暢通人才晉升通道,每年調劑3~5個鄉鎮衛生院編制,定向招聘在村衛生室工作滿6年以上的執業(助理)醫師。
2.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儲備人才的培養,優化醫療隊伍結構
基層衛生儲備人才是未來從事基層醫療工作的生力軍。如果招不來合適的人才,射陽縣就可以通過與相關醫學院校合作定向培養人才。截至2021年4月,射陽縣完成農村定向醫學生培養160人,并委托連云港、宿遷等地的醫學院校定向培養鄉村醫生230人。不僅如此,射陽縣還形成了有效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出臺了“一攬子”政策,為基層“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醫療衛生人才“兜底”,吸引一大批基層醫生扎根鄉村。據統計,近三年來,射陽縣基層累計招到人才18人,引進名醫工作室7個。基層現有在編人員890人,其中,高級職稱337人,占比達38%。
3.建立科學的獎懲考核制度,激發基層工作活力
射陽縣著力解決農村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不斷加強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對各村級衛生室的整體環境、業務用房等進行標準化提升改造,使群眾能夠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時治。與此同時,射陽縣還將星級評定結果作為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補助績效分配的重要系數,對衛生室的勞動紀律、儀表舉止、環境衛生、服務態度、重點工作落實、規范執業等工作進行督查考核,對違規違紀行為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處罰到位。
為了提升群眾滿意度,射陽縣出臺專項績效評價方案,每年組織1次縣級考核、1次綜合督導、2次二次督導、2次第三方電話核查。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每年組織4次考核。一系列的“硬核”考核措施不僅促使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定期積極解決存在的問題,還增強了醫療隊伍的服務意識。
射陽縣已經建成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即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主體、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衛生服務體系。該衛生服務網為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提供保障,可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3]。
西廈社區衛生室與長蕩鎮衛生院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病人疾病的治療、轉診等方面合作默契。不僅如此,當衛生室的醫療服務人員在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遇到疑難問題時,長蕩鎮衛生院的相關人員還會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各種難題。
醫療資金不足是限制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主要障礙,要解決這一問題,射陽縣就要尋求多條途徑盡可能地吸引多方資金。除了國家資金和政府資金外,射陽縣還可以鼓勵集體資金、私人資金等社會資金積極投入民生建設,從而為基層醫療資金的籌集提供有力支持。
傳統醫療服務模式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影響了分級診療制度的改革。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基于信息化的云平臺,將醫院作為后臺支持,通過重新組合醫療資源,將一些可以通過非現場方式實現的服務轉移到線上平臺,能夠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4-5]。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率先實施了互聯網醫院省、縣、鎮、村四級診療模式[6],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省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隨著“互聯網+”醫聯體建設與普及,相關部門構建基于信息化的醫療服務模式將有效解決缺乏優質醫療資源的問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