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黃渙墓出土宋代漆茶具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探宋代漆器茶具生活美學
——以黃渙墓出土宋代漆茶具為例

2023-11-22 03:56:02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陳果唐人豪
藝術研究 2023年5期

武漢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陳果 唐人豪

1998 年11 月,一戶農民在耕作中偶然在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故縣村鳳池山南麓的農田中發現一座宋墓。通過墓志結合地方志,考據得知:墓主名黃渙,字德亨,邵武光澤人,朱熹門人黃干家族邵武派成員。南宋宋高宗時期生,宋淳熙五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京西儀幕、岳州知州。①墓中(圖1)有隨葬物漆器、木器、竹器、銀器、鐵器、銅器、石器等共45件。②墓中發掘制作精良的漆器茶具不僅豐富了宋代漆器茶具的歷史傳承與研究,而且反映了宋代飲茶風俗文化的繁榮以及宋代民間漆器工藝的興盛。

圖1 黃渙墓發掘現場照片 邵武市博物館

一、黃渙墓出土漆茶具分析

黃渙墓發掘出一套完整的宋式茶具,包含茶籠、茶盒,用來盛放茶末的匙、勺,裝匙的長頸銀瓶,處理茶渣的茶飲潔具渣斗,以及兔毫銀扣漆盞、素髹漆盞托和木胎髹黑漆長方形盤。

宋代漆器茶具以素雅著稱,漆器雖未像瓷器一樣聞名于世,但其工藝品質并不弱于瓷器。雖然宋代漆器多為日用品,但其漆質堅實、致密,不易損壞,且造型精練簡潔、起棱分瓣頗為講究,具有高雅古樸的氣質感,因此被宋人所喜,什襲珍藏。

(一)鑲銀扣描金漆盞

鑲銀扣描金仿兔毫漆盞(圖2),為漆茶盞仿制建窯黑釉兔毫盞的精良之作(圖3)。漆盞高度5.3cm、口徑10.5cm、底徑3.5cm,與享有盛譽的建窯兔毫盞大小相近,漆盞飾兔毫紋,整體與兔毫盞如出一轍。在中國藝術史中,用漆盞來仿制瓷盞世間少有。其一,漆盞的制作比燒造一件兔毫盞要更耗工、費、時極其少見。漆工要在木胎上進行數十道生產工藝流程,來模仿建窯黑亮的釉面和兔毫條的視覺感。其二,大漆采集工藝、漆作工藝復雜,因此漆器在宋代的價值頗高,比宋代官窯瓷器價值更高。因此,少有漆器仿制瓷器。

圖2 南宋 鑲銀扣描金仿兔毫漆盞 邵武市博物館藏

圖3 宋代建窯兔毫盞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漆盞,束口、深弧形腹,黑褐色,漆盞外、內壁面裝飾紅褐色的放射狀線紋,乍看仿若線條狀、結晶釉的建窯兔毫盞。根據福建省博物館記錄,原有金彩從盞的外壁鞣漆到腹下不及底,露胎處用漆灰呈現類似建窯含鐵的胎質感。宋代建窯地處福建閩北地區,當地土地含鐵量較大,含鐵的胎質也成為建盞的一大施釉特點。同時漆盞還模仿出窯工修坯的痕跡,采用了宋代極為流行的陶瓷裝飾風格,口沿處包上一圈銀卸。

(二)鑲銀扣漆盞托

漆茶盞所搭配的鑲銀扣漆盞托(圖4),口徑8.4cm,高6.2cm,盞托造型圓潤,托高如杯,器壁深而寬,壁口微斂,托盞內通空無底,托盤寬圓,敞口揚起,高圈足外侈。根據福建省博物館發掘簡報所述,托圈、托盤、圈足以鎏金銀棱卸于邊,黑漆面飾有描金。由于墓室環境所限,時間流逝,漆面的鎏金扣銀逐漸消褪。這套漆盞托(圖5)的造型、紋飾、體積與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的宋代建窯黑釉盞和漆盞托(圖6)較為相似。

圖4 南宋 黃渙墓出土鑲銀扣漆盞托 邵武市博物館藏

圖5 南宋 扣銀描金黑漆盞托 邵武市博物館藏

圖6 宋 建窯黑釉盞配漆盞托 中國茶葉博物館藏

宋代無論是傳世漆茶具還是出土的漆茶器,以完整的形式出現在世人眼前,展現宋人的茶具文化美學,實屬不易。因其以木胎為底,經歲月侵襲,遇空氣、土壤、水氧化分解,不易保存。根據各博物館和拍賣行的記錄而言,保存完好的宋代漆茶托較少,因此,黃渙墓出土整套的漆盞托更具研究價值。根據考古發掘,宋人的漆茶盞傳承于唐,目前已知在偃師杏園唐墓中已有漆茶碗、漆茶盒發掘出土,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鄭處誨《明皇雜錄》等書記載楊貴妃賞賜安祿山的物品中,有金銀平脫茶具。唐代雕漆、螺鈿、素髹等漆器工藝的涌現,推動了宋代漆茶具的工藝發展。宋代漆茶具的影像在河南白沙宋墓壁畫(圖7)、山西陽泉東村元代墓壁畫(圖8)及南宋審安老人《茶具圖贊》等出現。

圖7 河南省許昌禹縣白沙宋墓前室壁畫 禹州博物館藏

圖8 元代 山西陽泉東村壁畫墓 陽泉市博物館藏

黃渙墓漆茶具的發現,從一定角度上反映了宋人的飲茶文化,一整套漆茶具的出土也為我國宋代茶文化考古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在此之前,整套漆盞托在宋墓出土文物中鮮有發現,而銀扣描金兔毫漆盞與配套漆盞托則更是稀世之珍。今天,我們能夠在以宋代為背景的影視劇中見到它的蹤跡,透過影視見證數百年前宋代漆器茶具的光輝色彩令人激動。

二、透過影視劇分析宋代漆茶具的美學特色

近年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③等以宋代為背景的影視劇展現了宋人對于漆茶具的運用,引起了世人對宋代茶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劇中呈現出來的古樸雅致的漆器茶具的面貌,以及涵蓋點茶、斗茶等茶藝活動,無不彰顯宋代茶文化的極盛風貌。

(一)莫不咸造其“極”的漆器茶具

“燒香點差,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④”宋代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曾簡單描述了宋代文人的愜意生活,燒香、點茶、掛畫、插花被稱為宋代“文人四藝”,透過嗅覺、味覺、視覺、觸覺將宋人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在高似孫的《小閣》:“料理閑如舊,依還略似家。自添磨硯水,多買入瓶花。有客談游墅,催奴設賜茶。悠悠江海意,風雪滿兼葭。⑤”待客休閑時,飲茶、插花、賞景必不可少,表達宋人的處世態度和嫻雅情趣,展現宋人的生活美學。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第八集中,盛家祖母從宮中請來孔嬤嬤教授盛家三姐妹禮儀規矩,其中便涉及了宋代香道、茶道、花藝、掛畫等風雅的文化藝術場景,展現了宋人對生活濃厚的美學追求。

宋代茶文化繼承唐朝的茶藝、漆藝成就,繁榮的經濟促進茶文化的發展,推動了茶具藝術的進步,使得漆茶具工藝得到了發展和完善,漆茶具也逐漸由宮廷向草堂普及。“采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盛,烹點之妙,莫不咸造其極。⑥”宋徽宗《大觀茶論》開篇所論,彰顯了宋代茶藝文化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達到了宋人所謂的“盛世之清尚”這一高度。此外,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一書,對宋代茶具有著詳細的分類,將飲茶用具簡化為12 種,而且都冠以官名、別號,將它們擬人化,例如韋鴻臚、木待制、金法曹、石轉運、胡員外、羅樞密、宗從事、漆雕秘閣(圖9)等都是宋代官名變成茶具的稱號。其中“漆雕秘閣”這一詞如此描述:“漆雕秘閣,承之,易持,古臺老人。⑦”用以承托茶盞,防止燙傷的漆盞托變成了古臺老人,用以襯托雕漆秘閣素雅古樸的視覺觀感。“漆雕秘閣”源于自魏晉以來的藏書閣,史稱秘閣,以其崇高藝術文化底蘊和高聳像重樓危閣狀的造型,描述雕漆盞托,可見在漆器雕漆茶具藝術底蘊之極。那么為什么說宋代“雕漆秘閣”藝術底蘊深厚,代表漆茶具之“極”呢?

圖9 南宋 審安老人《茶具圖贊》漆雕秘閣對比圖

首先,雕漆是漆器髹飾工藝的一種,產生于唐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與褚遂良就雕漆展開的討論。遂良認為:雕漆對于人工需求過大,浪費人力無暇顧及農事。雕漆以大漆為原料,因為大漆產出工藝復雜,產量較少,所以價格較貴。在漆器胎體上一層層涂堆可達上百層,甚至幾百層,成本堪比黃金。在此之后,又要進行加工雕刻,一個完整的雕漆茶具甚至要耗費三到五年的時間,用以打磨、堆砌、雕刻,這是“漆雕秘閣”莫不造其級之一。

唐代雕漆發展出諸多顏色,并且根據雕漆色彩差異,分為剔犀、剔紅、剔黑、剔黃等。到了宋代,雕漆工藝又有新發展,后世記載的雕漆刀法都以俱全,出土的宋代雕漆的造型各具特色,裝飾也不盡相同。據宋代《淳熙三山志》記載,宋仁宗趙禎時期在福州設立匠作院,宋神宗趙頊時期拓充為都作院,內設十一作,其中就有漆作。《夢粱錄》單獨列漆作:“其他工役之人,或名為“作分”者,如碾玉作、鉆卷作……漆作、釘鉸作、箍桶作、裁縫作、修香澆燭作、打紙作、冥器等作分。⑧”由于統治者宋徽宗對雕漆的茶具尤為喜愛,因此,宋代宮廷內府出資對雕漆工藝扶植,甚至宮中所用雕漆采用黃金、白銀制作雕漆內胎。在宋徽宗以前,黃金、白銀等貴重金屬多用于漆器物的外表和口底線部位,或在局部鑲嵌、裝飾少量的金銀,以展現雕漆之華貴和持者之地位。《茶具圖贊》形容漆茶托:“危而不持,顛而不扶,……無坳堂之覆,故宜輔以寶文,而親近君子。⑨”可見其造型符合宋人的君子形象,加之內部用料奢華,因此雕漆可謂其極。

明代楊明在《髹飾錄》寫道“藏鋒清楚,運刀之通法;隱起圓滑,壓花之刀法;纖細精致,錦紋之刻法。自宋元至國朝,皆用此法。⑩”可見宋代雕漆技法已完備。這一時期的南宋堆朱漆輪花天目臺(圖10)采用了雕漆剔紅的工藝,《格古要論》中曾描述的堆紅是“假剔紅用灰團起,外面漆上朱漆,稱為堆紅,又叫罩紅。”及使用朱漆摻油,以木灰為胎多層髹涂,堆至上百層,在漆器處于將干未干的時候進行雕刻,繪制紋飾。雕漆盞托由于其工藝復雜,價格比于其它材料制成的茶具更高,是宋代頂級漆器茶具之一。黃大成也曾在《髹漆錄》中記載:“雕漆以宋代為最貴。?”足以證明。因此,審安老人的《茶具圖贊》的“雕漆秘閣”中的雕漆茶托也證明了宋代漆器茶具之“極”。

圖10 南宋 剔紅朱漆輪花天目臺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二)素雅古樸的宋代漆茶具

宋人茶道文化受到朱熹、鄭樵等“格物致知”思想的影響,在宋代的漆器茶具造型風格與審美特征上,表現為優美典雅而又質樸清新的視覺觀感,宋代素雅簡樸漆器茶具,符合宋人樸實無華,素雅淡然的藝術品位。符合宋人心中的君子形象,深受宋人喜愛。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劇中,無論是讀書、休閑,還是雅集、宴客之時,都會有點茶、斗茶、品茶等展現茶事活動的藝術場景(圖11),素雅的茶藝活動搭配素髹漆器茶具彰顯出優雅、精致且美觀的視覺感受,復原一個時代的風雅。當談及宋人飲茶法,不得不提及唐代的茶神陸羽,以及所攥寫《茶經》在后幾節中,論及茶之具、茶之煮、茶之出等。自唐代以后飲茶的器皿、煮茶的方式、選茶的優劣逐漸規范。宋代釋文響的《煎茶》:“石鼎乃所宜,灌濯手自煎。?”就曾論及茶與茶器之間的相宜。“有隨湯擊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謂之一發點。蓋用湯已故,指腕不圓,粥面未凝,茶力已盡,霧云雖泛,水腳易生。?”《大觀茶論》記錄了宋人的點茶手法。這種飲茶文化方式,甚至在遼國境內的河北宣化張世卿墓壁畫中也不盡相同(圖12),可見宋朝茶文化的影響力。丁謂《煎茶》:“羅細烹還好,鐺新味更全。花隨僧箸破,云逐客甌圓。?”詩中提僧人以箸擊拂,使得茶中乳花泛起水紋圈和《大觀茶論》中的相差無二。

圖11 熱播影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照

圖12 河北宣化下八里遼代張氏家族墓·張匡正墓壁畫備茶圖

宋人“點茶”常以煮沸湯水沖點茶末,用茶托以盛取隔熱。漆器茶具由于材質原因,相較于陶瓷茶具和金、銀、銅等金屬茶具在隔熱性能上更優,重量更輕。因此,漆器茶具在功能性和審美性都能占據優勢,只是漆制茶托由于材質等原因不易保存,在宋代各種出土文物中,反而比瓷托、金屬托更少一些,但也因此更具價值。宋人在不少繪畫中展現了漆器茶托,一方面,宋代漆器茶托數量比較多,另一方面作者對漆茶具的喜愛。例如宋代劉松年的《碾茶圖》(圖13)用工筆白描的藝術手法描繪宋代文人、僧侶飲茶的過程。畫中的素髹漆茶托,盞托與盞、深淺搭配合理協調,整體感官以素雅簡樸,搭配高僧、士者相互襯托,獨具意境。“素”恰與茶道、佛教的精神境界相符,這就是劉松年《碾茶圖》所展現茶道與儒家、茶道與佛家之間的真實寫照。鄭清之《默坐偶成》其詩就曾對佛、茶、心境有所論述:“萬事盧胡吃茶去,不知誰主更誰賓。?”從詩文可見,宋代茶文化影響佛、儒家之深。

圖13 宋代 劉松年《碾茶圖》絹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河北宣化遼·張世卿墓壁畫中,樸實無華、素雅淡然的漆器茶具卻極為引人矚目。?侍女手中端持的朱色茶托(圖14)和南京博物館珍藏的宋代素髹漆托盞類似(圖15),高6.5cm,口徑6cm,漆盞托,盞與托分開制成型,木質胎骨,通體采用紅、黑兩色調配刷漆,口沿邊緣部位髹一圈黑漆邊,顯得樸素光潔,無任何繁瑣之感。能夠在遼代古墓中的壁畫展現的茶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漆器茶托在宋代的普及。

圖14 北宣化下八里遼代張氏家族墓·張匡正墓壁畫備茶圖侍女端茶所用朱紅色茶托

圖15 南宋 素髹漆托盞 南京博物館藏

三、宋代斗茶帶來漆茶具的成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中諸多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諸如品香、插花、品茶、下棋等古代休閑文化,從酒樓商戶、市井風貌到內宅裝修都遵循史料,細致入微的復原宋代的繁華與風雅。劇中的茶文化已經深深地植入在人們的生活中,這與現實中的宋代一致,例如在宋代傳世名畫《五百羅漢圖》(圖17)中的吃茶圖中,有宋代僧人飲茶、講經的場景。此外,宋代許及之的《又復次韻為酬答說禪偈言》一詩描繪了無論親疏老少、僧人、貴賤,大家一同吃茶的場景:“赴了齋時飯,大家同吃茶。?”由此可見,茶文化已經深深地融入到宋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圖17 南宋 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羅漢圖》之吃茶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一)“斗茶”推動下的漆盞托

古代大漆非常珍貴,具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說法,并且漆器盞與盞托工藝較為復雜,漆器茶具的鑄造時間常在1到3年,雖然宋代經濟繁榮,但漆制茶盞依舊造價不菲。那么為什么漆茶具能夠在宋代快速發展?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斗茶說起。宋人愛好斗茶,不論是繪畫還是文章都有所展現。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宋畫《文會圖》(圖18)即是宋徽宗趙佶描繪宋代文人宴會飲茶、飲酒的盛大場景,在蔡京《太清樓特宴記》中就有類似的描述:“詔以是月八日,開后苑宴太清樓……又以惠山泉、建溪毫瓏烹新貢太平嘉瑞斗茶飲之。?”《文會圖》中文人吃茶、斗茶,盞與漆盞托的組合搭配,以優美文雅的造型給人一種獨特的空寂美,符合宋代文人雅士的人文氣息,當其手握茶盞,慢慢品茶,具有一種“山靜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蘇軾《行香子·茶詞》中對宋人茶藝有所描繪:“綺席才終。歡意猶濃。……看分香餅,黃金縷,密云龍。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詩文展現了宋代文人雅士斗茶文化的盛況和宋代佚名《夜宴圖》(圖19)一致。

圖18 宋徽宗《文會圖》中斗茶的場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日相去一水兩水。?”宋代蔡襄《茶錄》論及斗茶,宋人斗茶以三種角度爭論爭勝:一為茶、二為水、三為茶器,互相展示,爭秀其優論及勝負。宋代漆器發展的一大方面也是宋人斗茶的爭勝的結果。宋人“斗茶”,以白為美,以白色茶湯為優。“淺色茶具會影響“斗茶”的觀感效果,因此宋人以黑色茶盞為優。《茶錄》記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書中描繪了宋代斗茶者對于建窯兔毫盞的鐘愛。宋徽宗也曾在《大觀茶論》表達了選擇茶盞的觀點“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用漆茶托來搭配黑釉盞,彌補了黑釉盞外壁露胎的缺陷和素雅感,于是建盞及漆茶托在宋徽宗和蔡襄這兩位茶學大師不遺余力的推薦下,建盞和漆茶托一時間身價倍增,成為宋代斗茶者們夢寐以求的茶具,也被宋代皇家看中下旨進貢,一同成為御前賜茶的珍品。

此外,漆茶托能夠有效隔離茶盞所傳遞出的熱能,防止熱茶過燙無法端起。此外上部的圓環可以有效防范被滾燙的熱茶水濺到。雖然瓷制、金屬制盞托(圖20)也有部分承托茶盞防止熱水燙傷的功效,但是由于自身重量和導熱性,導致使用金、銀、瓷盞托會給飲茶者帶來重量上的負擔,所以還是重量較輕的漆器更受歡迎。并且宋式的漆器茶具大多采用堅漆的工藝,耐磨、耐碰撞,不需要用者小心翼翼的輕拿輕放。漆器盞托的外觀符合宋人的審美,使用漆器盞托,整體觀感古樸、素雅。漆器茶具的質感與金銀器茶具亮麗冷艷的質感較為不同,漆器茶具粗看樸素、簡單,細看卻內有乾坤的意趣。

圖20 遼代 金屬托盞 北京門頭溝區博物館藏

(二)宋代漆茶托之“大成”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這正是人們熱衷于斗茶關鍵所在,這種趨之若鶩的心緒,造就出了宋代不斷花樣翻新茶具,而漆器茶具也得以迅速發展。宋代以前,漆器茶具就以盞托的形式開始出現,唐代李匡乂在《資暇集·茶托子》一文中記載:“始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手。取碟子承之。既啜。杯傾。乃以蠟環碟中央。其杯遂定。即命工以漆環代蠟。寧善之。為制名。遂行于世。其后傳者。更環其底。以為百狀焉。?” 也有宋代程大昌在《演繁露·托子》中論及:“托始于唐,前世無有也。?”宋代繼承了前朝的漆茶具工藝,并且將其發揚廣大。宋代和以往各個時期不同,與各國通商,經濟發展迅速,百姓普遍較為富裕,因此漆器茶具得此機會不斷在民間發展,逐漸由王侯將相傳入尋常百姓家。宋代《夢粱錄》一書記載:“今之茶肆,……止用瓷盞、漆托供賣,則無銀盂物也。?”證明了漆器盞托在宋代廣為流行、普及,以至于能夠在宋代茶肆中見到漆托。另外在《夢粱錄》一書中可以看到:“其巷陌街市,常有使漆修舊人,?”這和古代瓷器店鋪使匠人走街串巷的情況是相同的,修瓷器和修漆器走街竄巷是宋代瓷器和漆器繁榮的一個特征。當時除了制作漆器的匠人,還有專門修理漆器的漆鋪,證明了漆器在宋人生活當中是極為普遍。

宋代茶市繁榮,各大漆器工坊林立,漆器高度繁榮,漆盞托在這一時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在設計上更加精密、靈巧、實用,造型上變得秀麗挺拔,漆色和裝飾型紋繪別致、優雅、柔美,其樣式風格種類也變得更加多樣化。特別在器形上,宋代漆盞托與唐朝、五代十國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色彩變得更加素雅,外觀靈活多樣。北宋前期的漆盞托,漆盞托大多腹部平直整齊,托中心會向內凹陷。并且整體來看,多為圈足,并且不高、矮小。漆器工匠用柔美的線條勾勒出漆器茶托飽滿的輪廓,從遠及近仍然優雅秀麗。到北宋末期,漆托盞造型設計變得修長圓潤,圈足逐漸增高并向外撇。南宋中期,圈足又回縮回到原來較為低矮的樣式,托盤邊沿近乎平直,托杯也調整為矮圓球型的腹部。南宋晚期,由于戰爭,經濟蕭條漆盞托發展變緩,延續原有漆器工藝。到了明代逐漸發展并催生出了明清漆器的繁榮。

從工藝的層面來看,宋代的茶具呈現出了更為多樣化的特征,有雕漆、犀皮、戧金、螺鈿、堅漆、剔犀、堆砌、貼花、雕花等工藝各具特色、日漸成熟,漆器茶具工藝完備。不僅造型更為流暢,而且其紋飾也更加秀麗多姿,呈現出了典雅、清新的設計風格,并且宋代茶具所用的漆色,也更加的豐富多彩。在宋代《考槃馀事》《遵生八牋》等茶具圖書和《茗園賭市圖》(圖21)、《十八學士圖》(圖22)傳世名畫中,可觀宋人茶具美學發展之盛。

圖21 宋代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22 南宋 劉松年《十八學士圖》局部圖之一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四、結語

宋代蔡礣在《鐵圍山叢談》描述宋代極盛的茶文化:“茶之尚,蓋自唐人始,至本朝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時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宋代是中國茶文化最巔峰的時代,也是漆器茶具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清晰看到宋代漆茶具所具有的視覺魅力,看似簡單的造型工藝變化,卻蘊含著宋代茶文化的魅力,從中體會到宋代漆器茶具工藝的高妙之處和宋人生活茶具美學。從全國出土的宋墓來看,發掘的茶具大多以瓷器茶具為主,但漆藝茶具較少,在有限的資料內對于漆藝茶具研究也比較困難,相對的研究成果也較為匱乏。漆藝屬于我國傳統的百工,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宋代漆器茶具更是中國漆器史上的珍品,可以說宋代漆茶具獨具特色的設計內涵和工藝,在中國歷代的茶具文化發展史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注釋:

①《南平市名人錄》黃渙篇,黃渙字德享。光澤人。宋淳熙五年(1178 年)進士。少篤志博學,曾從學于名儒呂祖謙,任岳州知州,蠲魚稅,毀謠祠。嘉定十四年(1221年),主管武夷山沖佑觀。卒年80歲。

②福建省博物館、邵武市博物館:《邵武宋代黃渙墓發掘簡報》,福建文博,2004年第二期,第17頁。

③《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改編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北宋官宦家庭盛家庶女盛明蘭的親情、友情及愛情的成長故事。

④【宋】吳自牧,周游譯注《夢粱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2018年第一版,卷十九,第338頁。

⑤【宋】高似孫:《小閣》,《全宋詩》第51冊,卷二七二一,第32007頁。

⑥【宋】趙佶,沈冬梅,李娟編。《大觀茶論(外二種)》,中華書局出版2013年第一版,第七頁。

⑦【宋】審安老人《茶具圖贊(外三種)》,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第4-5頁。

⑧【宋】吳自牧。周游譯注《夢粱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2018年第一版,卷十三,第224頁。

⑨【宋】審安老人《茶具圖贊(外三種)》,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第21頁。

⑩【明】黃大成,楊明注。長北校勘、譯注、解說《髹飾錄圖說》,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一版,第153頁。

?同上。

?【宋】釋文響。《煎茶》,《全宋詩》第63冊,卷三三一一八,第39546頁。

?【宋】宋徽宗。《大觀茶論》,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點校注釋《中國古代茶葉全書》,第92頁。

?【宋】丁謂。《煎茶》,《全宋詩》第2冊,卷一零一,第1149頁。

?【宋】鄭清之。《默坐偶成》其一,《全宋詩》第55 冊,卷二八九八,第34618頁。

?【明】王佐。《格古要論》,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第一版,第八卷,古漆器論,第258頁。

?【宋】許及之。《又復次韻為酬答說禪偈言》,《全宋詩》第46冊,卷二四四八,第28333頁。

?【宋】蔡京《太清樓特宴記》收錄于【宋】王明清《揮麈錄》“后錄余話”卷之一,第882-889頁,《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嚴羽。陳超敏評注《滄浪詩話評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第一版,第二十四頁。

?【宋】蘇軾。《行香子,茶詞》,《全宋詞》第1冊,第302頁。

?【宋】蔡襄。《茶錄》篇論茶,“點茶”,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點校注釋《中國古代茶葉全書》,第66-67頁。

?同上。

?【宋】宋徽宗。《大觀茶論》,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點校注釋《中國古代茶葉全書》,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頁。

?【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全宋詩》第3 冊,卷一六五,第1868頁。

?【唐】李匡義撰《資暇集》,王云五主編《資暇集蘇氏演義中華古今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1939年,卷下,第25頁。

?【宋】程大昌著。周翠英著《演繁露》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18年第一版,卷十五,第300頁。

?【宋】吳自牧。周游譯注《夢粱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2018年第一版,卷十六,第272頁。

?【宋】吳自牧。周游譯注《夢粱錄》,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2018年第一版,卷十三,第233頁。

?【宋】蔡絛著,曾敏行撰。李夢生、朱杰人校點《鐵圍山叢談獨醒雜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三区在线视频|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蜜桃视频一区|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色综合天天操|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欧美日韩导航|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久久黄色影院|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视频大全|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天堂亚洲网| 在线一级毛片|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欧美成一级|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看看一级毛片|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色亚洲成人|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欧美另类第一页|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高清色本在线www| 成人午夜网址| 91亚瑟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第四页|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69精品在线观看|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色九九视频|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四虎综合网|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99re经典视频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亚洲无码不卡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综合色婷婷|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三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高h视频在线|